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全球啤酒霸主百威英博发力亚太市场-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7:02:3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编译 年双渡)全球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分拆的百威亚太近期通过上市聆讯,或将成为中国香港股市今年最大的IPO。CNSPHOTO提供作为全球最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编译 年双渡)全球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分拆的百威亚太近期通过上市聆讯,或将成为中国香港股市今年最大的IPO。

CNSPHOTO提供

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酿造商,百威英博不仅占到了全球啤酒销量的四分之一,还把该行业约一半的利润收归囊中。

然而,即使利润飘红,且依然稳居全球啤酒业的霸主地位,但光环之下的百威英博却已现疲态。这些年来,百威英博一直通过并购进行扩张,但连年的并购也给其带来了资金压力。所以虽然利润突出,但百威英博却面临着上千亿美元的债务压力。同时,其还不得不面对啤酒市场整体衰退的困境。

作为百威英博的“生力军”,百威亚太约占到了百威英博集团1720亿美元市值的四分之一。此次通过分拆上市,百威英博瞄准的是亚太市场日益增长的啤酒高端化需求,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潜力。

亚太市场的前景有多大

据了解,亚太地区正在成为百威英博的高速增长区,且未来发展前景无限。

百威亚太披露的相关信息显示,该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收入分别为77.9亿美元及84.59亿美元,毛利率分别为55.7%及55.2%,净利润分别为10.77亿美元及14.09亿美元。以去年零售额及销量计算,百威亚太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集团,生产并销售超过50个啤酒品牌,拥有62家啤酒厂。

从定位上看,百威亚太的战略定位是为中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越南等拥有大量成年人的亚太市场提供服务。从所在区域的人口和市场规模上看,百威亚太覆盖的人口数量相当惊人,去年,亚太区域人口有42亿之多,这也是百威旗下成长性最好的市场。

亚太市场是全球啤酒消费量增速最快的地区,根据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占全球啤酒消费的37%,而亚太每年人均啤酒消费只有20升,远低于欧美市场每年人均消费约60升-70升的水平。该公司预计,从2018到2023年亚太市场将贡献全球啤酒消费量增幅的47%。

尽管常有啤酒品尝家们嘲笑百威英博篡夺了“啤酒之王”的称号,但对于百威英博统治全球啤酒业这一点,却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如今,这家所向披靡的公司每小时卖出的啤酒几乎可以装满三个奥运标准泳池,超过它三个主要竞争对手加起来的销量。

但啤酒行业整体已大不如前。《经济学人》表示,百威英博去年的啤酒销量仅比上一年增加了0.3%。如果不算所收购公司的销量的话,百威英博的啤酒销量在过去十多年里并无太多增长。自2008年以来,百威英博每年4.7%的销售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百威英博首席执行官卡洛斯·薄睿拓(Carlos Brito)所谓的“收入管理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以更高的价格销售。

因而,即使百威英博的利润领跑行业,投资者的顾虑却不断上升。

《经济学人》称,在美国这个百威英博收入最高的市场,啤酒的市场份额正在让步给葡萄酒和烈酒。在美国国内,百威唯一稍具规模的竞争对手莫尔森库尔斯(Molson Coors)的股价表现还不如百威英博。原因在于如今年轻人泡酒吧的时间变少了,花在健身房的时间却增多了。在英国,如今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年轻人滴酒不沾。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的啤酒消费则在上升,百威英博如今57%的营收也都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不过,即便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啤酒市场的增长也在放缓。券商杰富瑞指出,啤酒销量往往与全球经济走势密切相关,预计未来啤酒销量的增速将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GDP增幅的三分之一,大约每年仅能增长1%左右。

这些因素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百威英博去年的啤酒销量仅比上一年增加了0.3%。

但无论如何,百威英博都需要新的增长策略。那么,亚太市场能成为百威英博的增长点吗?

精酿啤酒市场是神话吗

值得注意的是,百威亚太在今年制定出6.3亿美元的资本开支预算,以用于提升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现有酿酒厂的产能。在百威亚太宣布的未来四大商业策略中,“规模性高端化”位居首位。另从百威亚太过去两年的收购动作不难看出,包括精酿啤酒在内的高端产品是其布局重点。

在其他市场,消费者对于顶级品牌的花费意愿远远高于一些主流品牌,卡洛斯·薄睿拓显然是看到了这种情形。

百威公司全球精酿事业部副总裁杰罗姆表示,全球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已达到380亿美元,其中渗透率最高的市场在美国。精酿啤酒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0%,在英国为17%,巴西为2%,而在中国还不到1%。而在目前全球1.7万家酿酒厂中,精酿啤酒厂就有7000多家,除了啤酒主要消费国美国和英国之外,连以红酒为主要市场的意大利法国,精酿啤酒厂的数量也从2015年的600家左右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1500家。在阿根廷、巴西和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更大,目前中国大约有2000家左右小型私人酿酒工坊,其中不少正发展壮大为小型甚至是中大型酿酒厂。

但《经济学人》称,精酿啤酒业的日子也不比从前了。百威英博的许多啤酒品牌在本国平平无奇,到了海外却被定位成高级货。在世界各地,有几十家散发着本地特色和神秘色彩的精酿啤酒厂实际上都在百威英博旗下,如卡姆登镇(Camden Town Brewery)、鹅岛(Goose Island)。但实际上,精酿啤酒的消费增长平淡无奇,对于啤酒花(600090)味儿超重的艾尔啤酒(ALE),人们愿意付出的高价是有限的。

百威亚太北区副总裁事业部副总裁尼古拉斯·莫雷利认为,中产阶层的崛起是中国精酿啤酒市场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分析师们却担心接下来百威英博在新兴市场将遭受打击。研究公司盛博的特雷弗·斯特林说:“新兴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正在逐年升级”,曾经独家垄断或高枕无忧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如今,另一家啤酒公司喜力正大力进军巴西和哥伦比亚市场,去年11月,喜力还与中国最大的啤酒商华润成立了合资公司。

百威英博如果能如愿拓展亚洲业务,也许还能给集团带来些起色,但目前看来,喜力似乎已经占据先发优势。

威力还能持续多久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百威英博这家公司背后的操盘手是金融家而不是酿酒商。百威英博的三大投资者是巴西人,后来因创办了私募股权基金3G资本(3G Capital)和收购汉堡王及卡夫亨氏等食品公司而闻名。1989年,他们以买下的巴西啤酒公司布哈马(Brahma)作为平台,在全球各地收购竞争对手:2004年收购了生产时代啤酒(Stella Artois)的比利时啤酒公司英特布鲁(Interbrew);2008年收购了百威英博的美国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2016年收购了仅剩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南非米勒(SABMiller)。

首席执行官薄睿拓则是三位主要投资人的主要副手,自2005年起,他就一心要精简这些收购来的“臃肿”公司。

企业风险投资是让企业具有更强动力与效益的有效方式 。跨国大企业一旦看到商机,就会依靠雄厚的资金并购有发展潜力的品牌,这样就可以更快速地抢占市场。但《经济学人》指出,这种连续收购和削减成本双管齐下的战略似乎已走到了极限。百威英博整合了原本分散的啤酒行业,已很难再收购大型的竞争对手,否则就会引起垄断监管机构的注意。至于削减成本,百威英博已经做到了让南非米勒每年节省32亿美元。

与此同时,百威英博及其他由3G资本运营的公司所推崇的成本控制手段也开始受到质疑。《经济学人》表示,今年2月,卡夫亨氏在减计150亿美元的资产后股价遭遇重挫,许多人认为这等于该公司默认削减成本对自身造成伤害。卡夫亨氏在5月初宣布,因为内部调查发现采购程序中存在“不当行为”,公司将不得不重新发布近三年的业绩,尽管这与“零基预算”或者3G资本的其他独特管理手法并没有直接关系,但仍然给它们蒙上了阴影。

薄睿拓坚称百威英博不存在卡夫亨氏那样的问题。他对百威英博的成本控制理念并不像卡夫亨氏那样严苛。但投资者并不怎么相信,卡夫亨氏股价受挫之后,百威英博的股价也一度下跌。

《经济学人》认为,百威英博的那套旧策略已经乏善可陈。要是在以前,扩大旗下规模不大的非啤酒类业务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选择,比如收购可口可乐或主要销售烈酒的帝亚吉欧(Diageo),但现在不太可能有这样大胆的收购了。三年前,百威英博收购南非米勒令集团背上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净负债,对债务的忧虑导致百威英博的股价连续三年下滑,其中去年下跌了38%。虽然今年的股价已经挽回去年一半的跌势,但对紧随其后的两个竞争对手喜力和嘉士伯,它的股价相对预期收益仍然较低。自收购南非米勒以来,百威英博的股价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一,而同期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的股价却上扬了不少。

薄睿拓称减债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分析师认为,更具体来说,薄睿拓是希望提高利润来让债务变得更加可控。但由于卡夫亨氏的困境让一些投资者心有余悸,薄睿拓又把重点转向了增加啤酒营收。薄睿拓始终认为增长机会是有的,只要找准方向,比如通过改良配方,生产不含酒精、口感更好的啤酒。以往,啤酒被认为是男士的专属饮品,现在则越发向女性和较年长者的市场拓展,根据百威英博5月份发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显示,集团收入同比大增5.9%,表明薄睿拓可能真找对了方向。

《经济学人》却表示,仍有怀疑者质疑百威英博构建的企业文化能否重整到可以使其市场占有率一季又一季地增长。薄睿拓还未能打消这样的质疑,但有件事他却心知肚明——坐江山比打江山更难。

作为百威英博的“生力军”,百威亚太约占到了百威英博集团1720亿美元市值的四分之一。此次通过分拆上市,百威英博瞄准的是亚太市场日益增长的啤酒高端化需求,以及人均啤酒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消费潜力。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