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网约车大地震!腾讯亲自出手,滴滴最大对手来了!-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6:55:3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网约车市场,硝烟再起!广汽、腾讯两大巨头联合出手,围剿滴滴!日前,由广汽集团(601238)(02238.HK)和腾讯(00700.HK)联合支持的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OnTime)已在19日低调开放

网约车市场,硝烟再起!广汽、腾讯两大巨头联合出手,围剿滴滴!

日前,由广汽集团(601238)(02238.HK)和腾讯(00700.HK)联合支持的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OnTime)已在19日低调开放公测。据平台官方微博显示,此次公测范围仅包括广州市的天河、越秀、荔湾及海珠四区。另外,在19、20日公测期间,使用如祺出行平台叫车只需1分钱。

在未来公测成熟后,如祺出行运营范围将以广州为节点,扩大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然后将会推广到全国。

两大巨头将依托双方的自由优势进行资源互换,在硬件上,广汽集团将提供GE3、Aion S及雷凌双擎等车型;在服务上,而腾讯将结合自己的互联网生态,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在出行领域一家独大的滴滴,又多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对手!

腾讯在出行领域的落子,远非如祺出行一个,今年以来持续在该领域进行布局,由此可见腾讯的勃勃野心。

先是在1月连续申请了多个商标,包括 “腾讯出行”、“腾讯乘车卡”、“乘车快报”、“腾讯乘车码”、“腾讯打车”等;

又是在3月,腾讯联合长安、一汽、东风、阿里和苏宁等众多传统车企及互联网企业,出资97.6亿元人民币共同设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拟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并组建出行公司,其中腾讯持股25%;

紧跟着在4月,腾讯汽车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与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双方将在共享出行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在如今的6月,腾讯又亲自下场,而非仅仅是出钱来扶植公司发展。

那么腾讯为何如此大手笔布局出行领域呢?因为,这关乎到腾讯的未来。

虽然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当之无愧的巨头,2018年全年营收达到了3000多亿元,但是从其财报来看,支撑其利润的关键动力就是游戏,但是,随着国家对于游戏的监管越来越严,鸡蛋若放在一个篮子里,势必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而出行,恰恰能留给腾讯更大的想象空间。背靠着QQ和微信10亿的流量,腾讯有信心能拿下生活的刚需场景,比如之前在扶持滴滴与快的进行大战时,在双方补贴成本相当的情况下,拥有超6亿的微信在很快表现出其强大的入口优势。

一位此前在快的就职的员工说, “腾讯的流量太恐怖了,本来我们还旗鼓相当,后来他们给滴滴上了朋友圈广告,我们却没有这样的流量入口。”

而若是能够抢占出行市场,那么也能为微信支付的发展再添助力。在投资摩拜时,腾讯出具的内部报告显示,2016年公共交通领域每天有超过4亿笔交易,腾讯2017年微信支付日交易笔数是6亿笔,如果拿下交通场景,微信支付的体量接近翻倍。

因此,对于出行领域,腾讯可谓是势在必得!“衣食住行”生活场景中,腾讯的电商梦一直遥遥无期,想必相信在出行事业上,腾讯绝对不会让自己跌倒第二次!

但也许有你会感觉到奇怪,滴滴不就是腾讯投资的吗?腾讯为何又要再造一个平台,为滴滴培养一个新对手?腾讯,这是要玩“左右手互搏”的游戏?

答案在于,滴滴实在是太不听话了。

滴滴创始人程维出身阿里,而滴滴的天使轮投资人王刚也是阿里老兵,和马云私交甚好,但当初却是腾讯将滴滴“一手养大”。2013年,腾讯投资滴滴1500万美元,并且条件非常优厚,占20%的股份,不要董事会席位,投票权减半。

在腾讯的支持下,滴滴在与阿里系快的“烧钱大战”火拼中成功胜出,并将快的纳入自己的阵营。但是养大了的滴滴,却开始不听话了。

中国互联网行业中,历来有一个站队问题,互联网公司必须在阿里和腾讯之间选一家,爸爸只能有一个,但是滴滴却想左右逢源,腾讯和阿里各拥有滴滴董事会一席,并不愿意偏向帮助自己打江山的腾讯。

养大的儿子,究竟不是自家的儿子!而如祺出行,就是腾讯正在培养的亲儿子。

在出行领域中,网约车行业绝对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5-2018年,网约车服务服务收入的年均增速为35.3%,接近传统出租车业务的2倍。而2018年,我国出约车完成客运量约200亿人次,占出租车客运总量的36.3%,相当于每3个打车人之中,至少就有1个人会使用网约车。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却几乎由滴滴一人独霸。思略特报告显示,2018年9月份中国网约车市场份额中,尽管去年不断发生安全事故,滴滴一家公司还是占据了91%的市场份额。

巨大利益面前,群雄并起、围剿滴滴,大量玩家开始入场。

首先是互联网公司。

2018年3月,美团打车进军上海,正式推出了美团打车App。短短一周,日订单量突破30万,宣布拿下上海30%市场份额。今年4月,美团又上线了"聚合模式",在其App上接入首约、曹操、神州等服务商。

2018年3月,高德地图在武汉、成都两地上线顺风车业务,打出了不抽佣、不营利的真公益真顺风旗号。

2018年12月,哈啰顺风车车主招募在上海、成都两地启动,随后扩大至全国120城,20天后车主注册量突破百万。

传统车企也纷纷入局。

2018年11月,上汽集团(600104)官方宣布正式进军网约车市场,旗下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即将上线,该平台或主打专车领域,将安全作为网约车业务运营的重点。

2019年3月22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600006)、长安汽车(000625)三大央企联合阿里、腾讯、苏宁等互联网巨头成立网约车平台。

2019年5月8日,永安行发布公告称收到常州市交通运输局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永安行的网约车业务理论上具备了全国范围上线的可能性;

2019年5月9日,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旗下移动服务公司Daimler Mobility Services GmbH成立合资公司——蔚星科技有限公司,吉利与戴姆勒移动公司投资17亿元布局高端出行;

这就好比是战国时代,面对强秦,其他六国群起而攻、联合抗秦。也许一家无法撼动滴滴的垄断地位,但是若是所有势力加在一起呢?

而且,像如祺出行这样背靠传统车企的新型项目,相比滴滴这样的平台型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专业统一的管理、庞大可靠的车型、有专业素养的人员,自然也会更安全,而对于用户而言,在几起“滴滴顺风车”事件出现以后,尤其更看重“安全”这一属性。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滴发展至今,已经建立起强大的用户基础、用户的使用习惯、海量的数据资源,以及一定的地区壁垒,这是其他车企短时间内难以超越的。即使背靠广汽、腾讯两大巨头,如祺出行也未必能够挑战滴滴,短时间内恐怕只能在广东等滴滴势力相对薄弱的一带成气候,想要扩展至全国还是难上加难。而且从全国市场来看,网约车只是在一二线市场有刚需,三四线城市其实并不需要多少网约车。也正因此,那些试图挑战滴滴的后来者们,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不过,无论如何,一个行业的百花齐放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都是好事。毕竟,现在的网约车市场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果你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那么高峰期打不到车绝对是常有的事情;其次,滴滴的平台抽成比例高,也成为其被司机多为诟病的一点,别的平台可能只有8%,而滴滴却高达20%;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行业,有竞争才有进步,在出了一系列恶性事件之后,该有对手出现倒逼滴滴不断改进了。

对于现在的网约车行业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干倒滴滴,而是思考如何盈利。因为即使垄断如滴滴,也仍然处于巨亏状态。

财报显示,滴滴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也曾公开表示:“六年内滴滴从未盈利,未来能否盈利还不好说”。

巨亏,是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困局,国外的巨头也难免其厄运。

例如前段时间刚刚上市的Uber,2016-2018年净亏损分别为3.7亿美元、40.33亿美元和18.5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约在10亿-11亿美元。

Lyft也是连续6年亏损,且亏损在不断扩大。2016年、2017年和2018年,Lyft净亏损分别为6.828亿美元、6.883亿美元和9.113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净亏损11.39亿美元。

归根结底,目前网约车仍然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烧钱换用户的打法——靠投资人的钱维持生存,靠烧钱补贴吸引用户,再用用户流量去吸引新的投资人。

不过,目前网约车已经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聚合模式。这一模式是高德地图首创,网约车平台给第三方出行平台提供流量入口,第三方出行服务商为网约车平台提供运力,而网约车平台则可以从第三方抽取佣金。

目前,高德、美团、滴滴均已采取了这种模式,与多家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服务车辆数目,缓解高峰期运力难题;而且可以从第三方抽取佣金,增加自己的收入。虽然投资不多但毛利润率很高,也能增加用户价值,可谓是一举多得。

无论如何,在如今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渐渐式微的今天,传统互联网烧钱换流量的打法有效性正在被质疑,例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领域,都是在烧光几百亿之后走向溃败。网约车行业虽然尚有钱烧,但也亟需思考新的盈利模式。

那么,聚合模式能成为网约车行业新的救命稻草吗?新的玩家对网约车行业又有何影响,滴滴能否永远屹立不倒、一家独大?

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