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主打专科型的高端医疗,不会考虑“降维打击”的思路去切入基础医疗领域
36氪获悉,宠物医疗品牌“宠爱国际”正式宣布团队已经完成了 B 轮和 B+ 轮两轮融资,其中 B 轮由双湖资本领投,老股东弘晖资本跟投,B+轮融资也于近日完成,具体资方暂不做透露,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过亿元。在此之前,团队已经获得过两轮融资,资方包括弘晖资本、博派资本和普思资本等。
本轮融资完成后,除了持续扩张外,团队也会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上进行一定投入。
宠爱国际在 2013 年创立于北京,第一家店位于北京百子湾社区,创立之初即定位于高端宠物医疗。2016 年,宠爱国际在北京地区还推出了上门诊疗的服务。
在当时,团队的创始人及 CEO李雪对于当时宠物医疗服务市场的判断是,整个市场上其实并不缺少宠物医疗服务,但更多满足的是大众的、基础诉求,相对中高端的连锁宠物医疗品牌较为稀缺。
这里的中高端指的是“专科”门诊,从医疗人才和设备投入上门槛都比较高。例如团队在 2018 年建立的国内首家专业宠物影像诊断和肿瘤放疗中心前期成本投入为千万元人民币规模,将放疗技术引用到宠物肿瘤临床治疗。
当我们在讲整个宠物消费市场时,常常会提到的一点是:即当下的市场增长来自于“新养宠人群”,这部分人在养宠行为上的特征是,和宠物之前更多是强情感诉求,同时也愿意为其进行投入。所以宠爱国际的定位实际上也和这一点相关,例如,当较早一批的 80 后养宠人群逐渐迎来宠物老龄化,大众医疗之上的专科诊疗一定是一个增量市场。
从定价水平,宠爱国际的品牌溢价也主要来自复杂病例以及医生和病例之间的配比,对于具体的运营数据团队暂时不做透露。
在经过前三年的爬坡期、同时完成了一定的人才储备之后 ,2017年,宠爱国际开始进行北京的连锁布局,并于当年底前完成7家店的筹建,并从 2018 年开始跨城市和区域的布局,目前已经扩张到了 30 家店,除了北京地区外,也涵盖了杭州、上海、重庆等地区。
此外,“以单体医院为主为主导,直营连锁化程度差”也是当时市场上的一个特征。
单体医院更多以具体某位医生为主导,李雪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在当时行业内从业者更多以专业医生群体为主,管理型人才稀缺。但单体医院的服务容量有限,同时随着前期投入成本不断提升个体医生创业门槛太高,从用户的消费心理上,品牌化、连锁化的会成为宠物医疗的趋势。
所以在运营的前 3 年,除了跑通单店模型外,宠爱方面也在积累自己的一套“中台能力”,来为标准化输出做准备。这里的“中台能力”包括了 3 方面:人才培训、内部运营 SOP 以及品牌推广。同时,基于这一点考虑,团队在扩张节奏上也会根据自己的人才储备能力来进行控制。
以人才培养为例,除了有 in-house 的培训部门外,宠爱国和日本、韩国、美国等多个顶级医疗机构建立互访及技术交流机制。”李雪说。
对于异地扩张,宠爱国际的思路是,除了直营开店外,如果当地有已经优质的中小型连锁品牌,也会考虑通过收购的形式进行单一城市的冷启动,宠爱国际方面输出人才培养和运营 SOP,已经在当地有运营经验的合伙人负责后续的本地化拓展。
李雪认为,区别于大众市场,无论是从服务方式、人才培养以及单体模型上,高端医疗是一个更个性化的领域,顺延这一点,在整体品牌的定位上,李雪告诉 36氪,宠爱国际方面也会持续主打专科型的高端医疗,不会考虑“降维打击”的思路去切入基础医疗领域。
一方面在于基础医疗市场已经相对饱和,这部分很难做盈利能力,此外从行业内部和发展趋势来看,类比人医诊疗市场,也一定是“品牌分层”的过程,另外一点则是,如果下沉做基础医疗服务,从病例积累角度,也会和专科化的发展相悖。
关于投资逻辑,本轮领投方双湖资本表示:“宠爱的团队不但对医疗和运营的把握扎实,而且对用户的需求特别敏感,在服务体验、体系标准化、人才梯队建设、品牌运作方面有先进的经营思路,我们看好宠爱长期持续的发展能力,领跑宠物医疗市场。”
(文章头图由Alejo Ramirez在Pixabay上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