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滑昂每经实习编辑汤辉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三级医院中,CT保有量最高的品牌依次为通用电气、西门子和飞利浦。观察二级医院CT保有量,则会发现国产品牌已经杀入前四,占据超过10%市场份额。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到,以往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的国内CT市场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东软医疗、联影医疗、赛诺威盛、明峰医疗等国产厂家正在不断向GPS(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发出挑战。
在“机遇、变革、挑战”并存的市场大背景下,记者近日在北京专访了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威盛)总裁付诗农和首席运营官兼销售副总裁赵疆。“国产CT进入大型三甲医院是标志性事件。”付诗农表示,“在16层、32层及64层普及型产品上,国产CT的硬件配置、参数甚至要超过进口厂商。从图像指标和临床效果上看,实际上也可以与进口产品一较高下。”
国产CT从追赶到三甲装机
赛诺威盛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医学影像设备厂商,其64层CT已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稳定运行近四年,是该院引进的第一台国产CT。
CT技术门槛高,国内CT研发起步也比较晚。研发出身的付诗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国内CT的研发,曾面临两大困难。“首先是探测器技术,当时(2000年之前)还在用气体探测器,也试图跟国内的一些研究所进行合作,国产化这项技术,但是当时的工艺水平还达不到要求。”
“另一个面临的研发障碍就是软件和图像重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黑盒子’。”付诗农介绍,当时的软件水平也不足以支撑医生的临床需求。
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团队曾做过一次调研,在传统医学成像(CT、磁共振等)上,我国最早的专利比美国平均晚20年,数量上美国是我国的10倍。记者注意到,目前的国产CT厂商联影医疗、明峰医疗、赛诺威盛等,集中成立于2010年前后。
事实上,除了2010年前后那场国产CT创业潮,也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国内厂商此前一直进行科研攻关。如今,在付诗农看来,国产CT已逐步从“追赶姿态”过渡到在部分领域的“赶超姿态”。
付诗农称:“如果将CT设备分为普及型、实用型和超高端三种级别,在16层、32层及64层普及型产品上,国产CT的软硬件配置、参数甚至要超过进口厂商。从图像指标和临床效果上看,实际上也可以与进口产品媲美。”
赛诺威盛的64层CT被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采用,这是该院首次采购国产CT设备,被认为是标志性事件。
“(三甲医院)是兵家必争之地,GPS竞争得也很厉害,对国产品牌难度更大。”赵疆告诉记者,赛诺威盛在2015年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该型CT的临床测试,协和医院为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大量临床上的反馈。
国内厂商要靠实力走更远
国家推进的分级诊疗政策,对所有国产医疗设备厂商而言是利好。“我们也正在布局64层、128层CT市场,这也响应了国家医改政策的号召,同时有助于企业参与、分享国家振兴国产医疗器械厂商政策的市场红利。”赵疆介绍。
对于大型三甲医院,赛诺威盛仍在努力拓展。“大型三甲医院中,疑难杂症患者多,所以高精尖的技术、最新款的高端机器一定对它有吸引力”,面对客观上与进口超高端产品的技术差距,付诗农认为,即便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产CT厂商也要靠实力走更远。
付诗农介绍,目前正在探索CT设备在更多临床科室的应用拓展,公司并不仅仅局限于CT整机,而是以CT影像技术为核心拓展多元化学科发展。“未来的CT产品不一定在纯软硬件领域追求性能,而是从应用拓展范围来讲,如CT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术中实时CT影像,CT肿瘤定位与放疗设备的融合等应用。”
最后,付诗农谈道:“面对仍然以进口为主流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市场,国产厂商之间希望可以形成更多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促进彼此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