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宗和文)英国智库牛津经济咨询社6月26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预测机器人2030年将取代全球2000多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促进整体经济产出,同时加剧社会不平等。
这一预测强调,自动化和机器人会产生经济效益,大量取代低技能岗位,导致社会和经济压力增大。
报告说,随着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技术发展和机器学习能力提高,机器人已在制造业领域取代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正进一步走向服务业。
不少分析师认为,自动化设备虽然正在部分取代人类劳动力,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是,自动化趋势造就的技术鸿沟近年来让许多普通工人面临下岗危险。
“机器人化”潮流最终或许会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但它催生的新产业和新岗位实际与它所取代的数量大致相当。
《2018人工智能解析报告》也指出,受访者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就业市场,未来除了提高生产力之外,还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人们以前都认为,人工智能会抢走很多人的工作机会,造成大规模的失业,但是这份报告却说,这些看法呢,不是不对,但可能忽略了一点——虽然很多传统的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同时也会有新的产业和工作机会出现。与其说人工智能会让很多人会失业,不如说会有一部分人需要在职业上做转型,去学习新的工作技能、适应新的职业角色。
研究报告的作者认为,低技能领域的失业人数将是高技术领域的两倍,如从事仓储类等一些高度重复性工作的工人将最先失业。机器人会在零售、医疗、酒店、运输、建筑业和农业等行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一些需要爱心、创意和社交智能的职业今后许多年或仍将由人类占据。
研究人员认为,自动化发展促进生产力提高,使全球经济不到2030年便能受惠于“机器人红利”,效益可达5万亿美元。但自动化发展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不同态势。
在接受经济学人智库访谈的400多位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里,有77%认为人工智能将会不断地推动经济增长,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一大部分人力工作,又比人力更快更精准,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关于这一点,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也发过一份报告,乐观地指出,有了人工智能,2030年的全球GDP将会增长14个百分点,相当于15.7万亿美元。
研究人员建议,比起试图放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步伐,人们的关注点更应放在如何利用自动化所获红利,帮助落后地区为应对今后的剧变做好准备。
“自动化会加剧发达经济体中的两极分化,这种趋势会在自动化广泛运用于服务业时更加明显。”报告说,“准备和应对自动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将是今后十年人类面临的决定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