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频传“卖身”绯闻,麦德龙会成为下一个家乐福吗?-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6:39:4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业绩平平,却遭巨头疯抢,麦德龙何以够得上15亿—20亿美元的估值?文丨猎云网 ID:ilieyun作者丨张鹏会、周佳丽频频被“卖身”的“德国超市之王”麦德龙,恐将难逃被出售命运。6月26日,猎云网从

业绩平平,却遭巨头疯抢,麦德龙何以够得上15亿—20亿美元的估值?

文丨猎云网 ID:ilieyun

作者丨张鹏会、周佳丽

频频被“卖身”的“德国超市之王”麦德龙,恐将难逃被出售命运。

6月26日,猎云网从知情人士获悉,针对麦德龙出售中国业务的相关事宜合同已签定,即将撤离中国,至于谁是接盘人,有待官宣。

在麦德龙中国总部,上海普陀区麦德龙真北店,一位自称是商场负责人的男士告诉猎云网:“大概一个月前开始听到这类消息,具体卖给谁,我们也不知道。”

这是麦德龙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门店,尽管占地一万余平米,商品琳琅满目,前来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整个卖场稍显冷清。

麦德龙中国总部,上海普陀区麦德龙真北店   拍摄/猎云网

作为一家拥有54年历史的欧洲老牌零售批发超市,麦德龙于1996年进入中国,一度虏获了不少中国消费者。只是23年来,其营收业绩平平,且不断传来关店的消息。但即便如此,麦德龙依然吸引了来自阿里巴巴、腾讯、万科等在内的众多势力竞购。

据路透社5月底消息,目前至少有8家竞购者准备对麦德龙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进行第二轮竞购。今年3月,麦德龙已通过招标形式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交易估值在15亿美元至20亿美元之间。

而其竞购方不仅仅包括阿里巴巴、腾讯、苏宁控股、沃尔玛百货,物美等中国零售行业玩家,还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博裕资本组成的财团、永辉超市(601933)与高瓴资本组成的财团,以及厚朴投资与生鲜移动电商平台美菜网组成的财团。

竞购背后,是中国零售市场风云变幻之巨。随着互联网发展和中国消费环境的变化,一边是亚马逊、乐购等外资企业纷纷出逃,一边是阿里、腾讯等国内巨头攻城掠地。身处其中的麦德龙,似乎难逃外资企业“水土不服”的魔咒,面临被收购的命运。

巨头竞购,麦德龙的三张王牌

细数近两年,麦德龙一直陷在“被收购”的泥潭里,不知是价格谈不拢还是如何,变数不定,接盘者也迟迟不肯落锤。

2018年8月,麦德龙中国即将“被收购”的消息传出:麦德龙中国业务正在寻求出售,复星国际正在洽谈收购麦德龙股份;

9月外媒报道,麦德龙正在评估中国业务,包括出售股份和寻找合作伙伴等事宜;

10月,麦德龙再次传出正在与银行洽商为旗下中国业务寻找一家合作伙伴,麦德龙中国方面极力否认:完全造谣,绝不会出售麦德龙中国业务,新店也在按计划筹备;

2019年1月2日,曝出麦德龙与腾讯的“绯闻”;

2月14日,路透社报道称,阿里巴巴正与麦德龙展开新一轮谈判,或收购其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

5月底消息,目前至少有8家竞购者准备对麦德龙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进行第二轮竞购。

对此,麦德龙中国曾表示,目前寻找合作伙伴仍处于进程中,并在逐步缩小潜在合作伙伴的选择范围。“一旦确认真正对合作感兴趣的伙伴,我们将会签署保密协议,并启动关于合作范围及合作方式的谈判。”而有关更多的细节以及传闻中的备选对象,麦德龙中国不再回应。

同时也有外媒报道称,捷克亿万富翁丹尼尔-克雷廷斯基(Daniel Kretinsky)控制的一家投资机构提出收购德国零售商麦德龙集团(Metro Group),该交易对麦德龙的估值为58亿欧元。

业绩平平,却遭巨头疯抢,麦德龙何以够得上15亿—20亿美元的估值?

首先,作为大型仓储超市,麦德龙在供应链和采购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数据显示,麦德龙在全球35个国家拥有760多家批发商场及食品配送业务。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主任关利欣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麦德龙的全球供应链使其作为跨国公司,以强大的采购能力、低成本的运作为客户提供高质低价的商品,其中不乏符合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高品质进口商品,这也是目前本土零售企业的短板。

其次,麦德龙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资源,包括酒店、餐厅、食堂、企事业单位等在内的专业客户,这些会员信息和合作关系对本土零售企业来说是宝贵的资源。

意料之外的是,地产或是麦德龙最大王牌。进入中国后,麦德龙坚持“只买不租”的开店策略。虽然前期投入大,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麦德龙早期购置的城郊地产成为稀缺资源,将存在巨大的增值空间。

麦德龙地产集团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Bretxa也表示,建设用地是一种供不应求的资源,城市环境需要房地产的高效和多样化使用。未来在中国、土耳其等国家重建麦德龙现购自运商店时,麦德龙地产可以将零售、住宅空间、娱乐等生活领域及功能聚集在一起。因此,万科看上麦德龙便不难理解,随着住宅市场投资疲软,商业用地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难啃的中国市场

入华23年,这家曾排名世界零售百强第3位的巨头发现,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

凭借"现购自运"(现金交易,自选自运)的营销新理念,麦德龙快速成长为欧洲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之一。麦德龙以B2B业务为主,对于当时还停留在传统的送货批发的中国来说,麦德龙无疑是一股新鲜血液,填补了中国在仓储业态上的空白。

迄今,麦德龙已经在中国的59个城市开设了95家商场。然而就其门店数量而言,业绩并不算亮眼。要知道,刚刚“卖身”苏宁的家乐福目前在国内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及24家便利店,沃尔玛3年来门店数量也保持在440家左右。

麦德龙北京第4家店,立水桥商场

除了门店增长乏力,从2014年开始,麦德龙的业绩也在走下坡路。相关财报数据显示,2008年—2013年,麦德龙的营收基本在650亿欧元上下浮动;从2014年开始,麦德龙营收开始下滑,短短两年,营收从原先的近600亿欧元急剧萎缩63%,至218.70亿欧元。

究其原因,是未能适应中国本土市场。随着互联网进程的加快,中国消费更习惯电商购物,麦德龙的“现购自运”优势反成其绊脚石。

麦德龙意识到仅靠B2B模式难以带来好的业绩营收,便开始尝试C端业态,包括开便利店、试水中小型卖场、尝试O2O,与阿里合作等。

2016年,一向主打大卖场的麦德龙在上海开业了合麦家便利店,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商品涵盖生鲜、熟食和零食等。但仅开了4家店后,合麦家便于次年7月关闭了全部门店。

“因为市场情况的急速变化,比如某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升,麦德龙中国管理层决定暂停便利店业务,9月份终止营业。”麦德龙中国公共关系经理表示。这意味着,便利店业务在麦德龙中国发展史上仅停留了一年。

便利店业务折戟,麦德龙不得不转向其他小业态卖场。2017年12月6日,麦德龙在上海普陀商场开设了“美食汇”,试点餐饮+卖场模式,主要销售以麦德龙优质食材和调味品制作的套餐产品。

2018年,麦德龙在上海新开了第一家紧凑型商场麦德龙优品汇上海虹口江湾店。与以往动辄1万多平方米的大卖场不同,该店的营业面积仅2500平方米左右,同时也是麦德龙在中国首家尝试使用自助收银机和电子价签的商场。

麦德龙第一家紧凑型商场,麦德龙优品汇上海虹口江湾店

麦德龙方面对此解释,公司向来主打大型卖场业态,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社区商业的崛起,他们发现面积更小,货品更集中于居民消费需要的食品生鲜类的中小型门店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为了更快实现中国本土化,麦德龙还借助阿里进行线上突围。2015年,麦德龙与阿里达成合作,入驻天猫国际,双方将在商品供应链、跨境电商和大数据方面进行合作,不过此举并没未给麦德龙带来多少增长空间;2018年,麦德龙与菜鸟达成合作,并通过菜鸟的供应链体系全程把控,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

尽管在C端做了不少尝试,但在大卖场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麦德龙的优势似乎仍在B端业务。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表示,麦德龙40%的销售额来自专业B2B的销售。数据显示,麦德龙的福利礼品业务(商业采购)在2016/17财年的营收增长达30%。

同时,中国零售业线上互联网巨头与线下商场纷纷联姻,当沃尔玛牵手京东,苏宁买下家乐福,一众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找到互联网依托后,具备B2B深厚优势的麦德龙选择与哪家合作,必将成为行业焦点,未来或将影响中国的零售业格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猎云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