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哈啰出行的“换电”大计-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5:54:5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曲艳丽 | 文一个意想不到的组合:哈啰出行、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即将联手,首期出资10亿元打造两轮基础能源网络。他们进军的领域是“换电”。中国两轮电动车接近3.5亿辆,每年新增4000万台,每天需要完

曲艳丽 | 文

一个意想不到的组合:哈啰出行、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即将联手,首期出资10亿元打造两轮基础能源网络。

他们进军的领域是“换电”。

中国两轮电动车接近3.5亿辆,每年新增4000万台,每天需要完成近亿次的充电。所谓“换电”,就是以换代充、以租代买、无限续航的自助换电。

这项业务在下半年会迅速地落地。

?

换电

5月19日,上海市徐汇区一处群租房内,一个被放置在室内充电的电瓶车电瓶引发了火灾,火势蔓延,整幢楼被熏黑。

3月14日晚,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河南开封,电动车在楼道里违规充电,瞬间浓烟滚滚,两三分钟就从3楼烧到了顶楼17楼。

早在2017年底,公安部已经严禁在楼道内停放电动车或充电,也要求尽量不在室内充电。

但是,依然无法避免很多人把电池拎回家充电,或者很多小区从二三楼拉一根电线到一楼充电。

房产中介、外卖站点、快递站点门口,常常有一排排拖线板,插满了充电器。

在安全隐患面前,“换电”的需求应运而生。

“换电”赛道已有一些玩家,如e换电、哈喽换电、易骑换电等,规模都不大。

哈啰有这个想法,并非凭空而生的。

哈啰不止有单车,还有哈啰助力车、哈啰电动车服务等。过去接近三年的时间里,哈啰以“以换代充”的模式,每天服务约200万用户、换电近50万次。

相当于,哈啰把原本已经很有基础的整个团队、技术剥离出去,与宁德时代、蚂蚁金服成立合资公司,将内部的“换电”平台开放给了整个社会。

2018年底,e换电曾对外披露,每天提供超过10万次的换电服务,约为哈啰的1/5。

哈啰的换电合资公司踩在三巨头的肩膀上,而且不是从零开始的,无疑是赢在起跑线上。

?

协同

哈啰出行、宁德时代、蚂蚁金服这个组合,初看有些意外,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宁德时代(300750.SZ)是锂电池千亿独角兽、创业板新宠,全球出货量第一名,四轮车电池订单应接不暇。

蚂蚁金服背靠阿里巴巴整个生态、坐拥10亿活跃用户,是黄金入口。

而哈啰出行有极强的地面运营能力、以及在两轮生态中精细化的运营效率。

难怪宁德时代副总经理兼董秘蒋理把这样的组合称为“天作之合”。

阿里巴巴与通达系快递合纵连横,旗下还有饿了么。中国的700万外卖骑手、310万快递小哥,他们都是电动车高频使用者,因此,“换电”业务有天然的B端需求,哈啰近水楼台先得月。

哈啰出行CEO杨磊称,跟外卖、快递公司都在谈合作,可能以后他们所有的两轮电动车都会统一使用哈啰的标准化电池。

而宁德时代对两轮车市场关注已久,以前缺乏一个契机,不敢贸然闯进。“这次我们量身定做了专门针对两轮车的产品,媲美四轮车产品的寿命,只有传统两轮车电池1/4的重量,续航里程更优。”宁德时代副总经理兼董秘蒋理称。

哈啰有一套自己的算法模型,对于两轮出行的用户行为有非常精确的数据推演,用以测算哪里放换电柜而哪里不适合。中国3.5亿两轮电动车保有量中,二三线城市超过40%,所以哈啰换电会从二三线城市开始。

?

契机

一个重要的外部契机,是4月15日开始实施的新国标及3C认证强制性新规。新国标规定,整车质量禁超55kg,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等于48V。

一辆两轮电动车的铅酸电池重达30公斤,因此,锂电池化是大趋势。

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车厂商以铅酸电池为主,除了重量大之外,成本低廉、寿命短、污染。锂电池是iPhone带起来的风潮,环保而轻便、续航能力更优,中国以锂电池驱动的两轮车刚刚起步。

锂电池较为“娇气”,换电是更好的选择。

哈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与各主机厂商合作,推行统一的电池标准,这样在出厂的时候就会适合整个换电网络。

在换电的场景下,购买一辆车+租赁电池+换电,成本更低。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痛点是电池回收。一块电池最终报废,污染是相当严重的,换电模式就可以实现对废旧电池的整体处理和再利用,这是规模化的好处。

“从一块电池被生产到它生命的结束,我们有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思考。” 哈啰出行CEO杨磊称。

?

两轮生态

与喧嚣的四轮车创业潮相比,两轮车市场往往被低估、甚至被忽视。

事实上,两轮交通是人口稠密城市交通的主要模式,中国就是一个“两个轮子上的大国”。

在中国,每天整体出行需求约28亿次,其中两轮出行约10亿次,包括单车日均骑行需求超过2亿次、两轮电动车骑行需求超过7亿次,这是一个巨大的没有被重视的市场。

哈啰是从共享单车开始单点突破的,但它没有止步于此,先后布局共享助力车、电动车服务平台,逐渐地形成了两轮出行的一个生态。

很多人对哈啰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哦,这是一家在共享单车大战中存活并活得还不错的公司”的表面上,事实上静水流深,哈啰在整个两轮生态的底层铺了很大一张网。

在这个两轮出行生态体系里,可能哈啰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比别人先行一步,因为它有用户、有数据、有深刻的理解、有地面运营能力。

像“换电”业务,不是跟风也不是拍脑袋,不是从天而降的想法,是从这个生态中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

哈啰出行CEO杨磊坦言,自己也是逐渐意识到在一个非常大的行业里。“整个两轮出行是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过往我们也不太理解。”

哈啰出行CEO兼合资公司CEO杨磊

中国每天有接近5亿人通过两轮交通解决日常0至10公里内的出行。

举个例子,宁波有三条地铁线,政府斥资1440亿元,每天服务约10万人出行,已经是极有效率了。但哈啰通过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目前在宁波服务的用户数量基本上等同于地铁用户。

?

信念

哈啰单车是一个很典型的后来者居上的故事。

它没有赶上好时候。当两个同行几乎把行业里能融的钱全都融走了的时候,哈啰才刚刚开始。

所有投资人都问杨磊,那两家融那么多钱都做不到,你凭什么?或者,竞争对手未来要融你十倍的钱,你融那点钱够做什么?

与粗放的竞争对手相比,哈啰单车的精细化运营最后被验证是决胜的关键。

但这依然是表面的原因。

更加起决定作用的,可能是哈啰的价值观。

“一个真实存在需求、需求如此确定、且用户需求如此之大的行业,能做不好吗?我不相信。” 杨磊说。

很多创业者在追逐风口,在计算和迎合资本的口味。

哈啰不是,就像共享单车,哪怕先行者证明模式不行,但是哈啰就相信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市场,有庞大的需求。

在共享单车饱经全社会的质疑时,杨磊一直笃信整个产业有真实的用户基础。如果做不好,那是方法不对。这种信念支撑着哈啰在一片唱衰声中杀出重围。

换电业务也是一样,以往只服务于内部和少量的个人用户,当哈啰逐渐意识到了外部需求的存在,杨磊想到的是“这是底层的基础能源服务,应该开放给整个社会。”

哈啰始终采取的,都是最广大用户需求的视角。

有趣的严肃评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圈女神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