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近日,新京报独家报道,帮助蔡徐坤获得1亿微博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封。流量、偶像明星、粉丝经济背后的灰色链条再一次被推向舆论漩涡。
今年年初,央视新闻频道在《“惊人”数据的秘密》专题中,特对“流量明星数据造假”进行了报道,其中就包含了蔡徐坤去年一条获得了1亿次转发量的微博。据报道,此次被端的“星援”APP正是此前被多家官媒点名批评的蔡徐坤那条获得了“1亿次转发量”微博的最大幕后推手。利用粉丝的爱以及为偶像发电、刷量的需求,该APP半年内吸金800余万元。
热情的粉丝、被推出来的偶像、被刷出来的流量以及疯狂牟利的第三方,将公众的目光再次投射至偶像和粉丝经济产业链的暗斑处。
推出来的偶像,刷出来的流量
在被誉为“偶像组合选秀元年”的2018年,蔡徐坤站上金字塔尖。
将时间线拨回到去年8月,从《偶像练习生》走出四个月后的蔡徐坤,一条与新歌MV相关的微博短时间内转发量过亿,瞬间便引发了公众对明星流量数据的关注。而公众强烈的关注目光背后是震惊、亦是对数据真实性的存疑。
据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参考该数据,转发过亿即相当于全国微博用户,每3人中就有1人转发了该微博。较高的“含水量”引起哗然。因此,当蔡徐坤1亿转发量幕后推手“星援app”被端的新闻出现时,公众目光迅速锁定,无论是明星虚假流量还是刷量黑产业都招致了全社会的再次烈抨。
在微博为明星刷流量的行为在粉丝圈内被称为“抡博”,网上搜索该关键词,诸多与此相关的介绍、解答与教程映入眼帘,其中多以粉丝为明星个人抡博教程相关。与机器做出的无灵魂“买转”不同,“抡博”需要粉丝付出真情实感、耗费精力去做:通过大量转发明星的微博,增加其曝光率,进而助力其登上热搜榜,获得更多关注度。
一般情况下,转发明星本人微博需要带单人话题直接抡,若用快转方式转发同样的微博内容必然会发送失败,所以粉丝需要在转发时加上数字、表情或tag(以免被误认为水军,粉丝多以加表情的居多)。因抡20条就要进小黑屋,所以需要不停的切换小号周而复始地抡博,且为了方便统计数据,粉丝一般多以二次转发各个头部站子的微博为主,数据直观且便于统计。
“星援”,顾名思义是援助明星,而所谓的援助方式即借助App为喜欢的明星刷流量。这类APP主要是为粉丝的刷量行为提供极大的便利。具体来看,该APP模拟了微博客户端,通过对微博加密算法的破解来实现对微博内容的批量转发,收取用户费用后,即可进行用户的指定操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通过此类可直接登录新浪微博账号,充钱开通会员,微博账号绑定多个微博小号,大小号同步转发、点赞、或评论具体的微博内容,明星微博流量翻倍一键实现。通过该APP进行刷量的粉丝还可通过组长或经纪公司领取相关任务,任务量完成后可参加线上抽奖活动,以获得明星签名照、演唱会灯牌、荧光棒等奖励,以资鼓励。
蔡徐坤只是“星援”服务的诸多明星之一,该App还制作了“明星热度排行榜”,以进一步激励粉丝进行“抡博”,半年内便吸金800余万元。报道指出,经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联合丰台网安的一同介入调查,最终揪出了“星援”,并于3月8日将4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
可一个星援倒下了,依然有无数的APP会替补上来。
饭圈习俗,产业暗斑
流量明星的超高人气可直观显示在其微博的转发、评论与点赞量上,“流量作假”之于娱乐圈已是个旧话题,或者说已是见怪不怪的现象。
不管是抡博也好,投票、打榜、应援也罢,都已是娱乐圈常态。只要花钱,评论、转发、点赞均可达到想要的数据,流量背后已然形成了一条可视化、可操作的产业链。粉丝为何要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为偶像冲数据?道理其实很简单。
在一切皆可数据化的当下,好看的数据有时便代表着一定等级的价值,虽然数据未必会给明星带来口碑,但一定会带来相应的资源、金钱和地位。影视剧综以及广告代言对艺人“流量”往往都会有所要求,在趋流量化的市场,流量有时就是核心指标。相较于众口难调的口碑而言,能够代表流量的数据显然更容易被操控。
流量本并不可怕,粉丝为偶像殚精竭虑也只是在真情实感地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当流量造假出现、被默许甚至被鼓励时,性质就不一样了,整个娱乐行业便也踏上了走向毁灭的道路。“星援”被查封只是明星虚假流量的冰山一角。
而放眼市面,类似于“星缘”这类的APP其实并非少数。应援宝、爱应援、超级应援、超级星饭团……诸多APP都在为粉丝提供追星应援服务,同时也会满足客户及用户广告投放、活动策划等应援需求,进一步发展粉丝应援、拓宽周边市场。
其中,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可检测爱豆上下线的超级星饭团成立于2013年6月27日,所属公司为云智联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而超级星饭团于2013年至2015年先后获得过四轮、至少2800万美元的融资。可见,这些明星相关的APP,往往只需少额的成本,便能借助粉丝经济和偶像市场的红利,制造可观的数据、牟取相当的暴利。
当“流量”演变成为一种“经济”,基于市场对流量的追捧,没有严格的监管,此类APP中常出现的造假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
为何总是蔡徐坤?
流量即原罪之冷思考
所谓流量明星,广泛定义为在大众市场,尤其是在互联网受众市场拥有大批粉丝和极高人气的明星,他们可能没有足够引人注目的口碑之作,但依旧可凭借身上绑着的可观流量,受到资本和商业市场的青睐。
当下市场,很多时候高流量即等于高市场价值和回报,因此明星在社交平台的粉丝基数和热度变成为其自身价值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鹿晗、吴亦凡、杨幂……诸多流量明星一再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市场迭代,流量为王,曾经是他们,如今有了蔡徐坤。
枪打出头鸟。
行走于娱乐圈的顶流之路,蔡徐坤在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证明了自身流量之余,也凭借这股强大的流量势头手握诸多代言。无论是Vivo、欧莱雅、汤臣倍健(300146)、咪咕音乐、Aussie袋鼠发膜、养生堂,还是成为NBA 新春贺岁形象大使,以及Prada代言人,蔡徐坤成为了流量盛宴下最大的受益者。
但今年以来,从担任NBA篮球形象大使引发虎扑直男不满、状告B站再度招黑,到代言Prada引起哗然,蔡徐坤这一路伴随着声势浩大的流量加持,流量让他星光璀璨却也令他如履薄冰。
说到底,蔡徐坤唯一可被黑的就是他的德不配位。作为粉丝熬夜爆肝推出来的偶像,却与公众心目中的偶像却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对其实力的质疑。在路人看来,蔡徐坤作为歌手,并没有具有广泛传播度的代表音乐,作为演员,也没有得以服众的作品。饶是如此,他依然享受着市场的优待,对比本该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口碑艺人而言,无疑是种生态失衡。
且就当下市场环境来看,近年来围绕粉丝应援而发生的投机、操纵、敛财行为屡屡发生,市场亟需整治已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但就刷量行为来说,看似是数据造假,但背后亦有着和网络黑产的深度绑定。靠“流量造假”堆积起来的虚假繁荣,对明星本身是损耗,对资方而言也是陷阱。
可在市场“唯流量论”的当下,漂亮的数据遮盖了太多人的双眼,或被迫或自愿,因此就算没有蔡徐坤,也会有其他人。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