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步枪战术导轨
专家聊装备
在近日结束的国际警用反恐展上,深圳某公司展示了适用于国产枪械的战术导轨系统。随之配发的一篇报道指出,国产制式枪械在最初设计时,基本上都没有国际通用的战术导轨拓展能力。但是,目前国内公安特警、武警以及部分特种部队往往有很强烈的枪械附件拓展需求。
那么,什么是战术导轨系统?它到底有什么用呢?
军事科普作家易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战术导轨系统是一种为轻武器添加附件和设备的模块化、标准化固定基座,或称为标准化的拓展功能接口。它可以依据需要拓展战技术功能,并提高轻武器的性能。由于形似一根鱼骨头,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战术鱼骨’。”
易芳介绍,轻武器自产生之日起,在很长的时期内,提高其精度、火力、稳定、耐用等性能一直是军事专家们的目标。15世纪的简单机械瞄具、19世纪的光学瞄具实现了在轻武器上的运用,但是面临着粗糙的固定方式、特殊的装配工具、严格的拆装技术要求等难题,导致做工费事、费力,甚至制造后也未必能达到技术标准。
早期轻武器系统一般只包括枪。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瞄具、光学瞄具、瞄准镜、战术手电、红外激光指示/照准器等配件逐渐出现。为了方便、快速,并在枪械合适的部位安装它们,导轨系统应运而生。
“20世纪早期就出现了导轨式安装基座,即燕尾式导轨,也称燕尾槽。燕尾式导轨解决了一定问题,但带来的问题其实也非常多,比如没有统一标准、外燕尾导轨较窄、瞄具受到外力时容易发生松动、无法安装其他类附件等。”易芳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方各厂家自1940年以来都在尝试不同设计,1950年左右,出现了韦弗式导轨。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夜视镜、反射瞄具和激光指示器等单兵附件的出现,韦弗导轨已经无法满足军方的要求。随后又出现了著名的皮卡汀尼式导轨(简称“皮轨”)、北约附件导轨、俄军标准战术导轨等,德国、波兰等一些国家也研发了自己的标准军用战术导轨。此后,战术导轨系统技术自成体系,成为轻武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最初,导轨是为了瞄具的安装方便而产生的,但如今导轨增强可谓五花八门,比如M4系列步枪的战术装备,其包括战术强光灯、激光指示器、前握把、握把、夜视仪、可换枪托、提把以及下挂榴弹发射器等,有的是提供视觉环境,有的是改进枪械的‘人机工程’性能,有的是改进杀伤方式和提高杀伤力,等等。”易芳说。
“当前战术导轨在轻武器上基本已经普及化,只是理念不同、技术不同、发展程度不同,致使战术导轨水平不同。目前大致有美制军用标准、俄制军用标准、北约军用标准和其他类型的非标准化的战术导轨,当然美军最先在步枪上实施大规模拓展功能接口,以实现加装战斗装备或辅助装备。”易芳表示。
比如,美军的“皮轨”,它是美国军用标准导轨,这种导轨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大家所熟知,最先装配在美军M4卡宾枪上。与传统只能安装一种瞄具的导轨不同,皮轨在纵向导轨上加工出一排均匀的横向槽,便于定位、锁紧,可以方便灵活地安装多种瞄具和附件,并使它们如原枪配件般地固定在枪上。按此标准,美国先后推出了应用于M4卡宾枪最为通用的导轨接口系统(RIS),G36步枪的自由浮动式系统(RAS),SR-16步枪的RASⅡ系统,以及M468卡宾枪上的S.LR系统等。
易芳介绍,2003年,美国又推出了XMS模块化武器系统,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战术导轨系统,即皮卡斯瞄具,取代了传统的皮卡汀尼导轨。美国Magpul公司在2014年推出M-LOK导轨系统。2017年4月初,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参考测试结果,决定将M-LOK导轨系统作为下一代特种部队的武器模块化导轨系统。
“正如其名,战术导轨系统是一种模块化、标准化固定基座和接口标准。因此,只要采用同一标准的战术导轨系统,枪械有预留接口,理论上就可以实现适配。”易芳指出,“但是,顶尖的枪械对材料、工艺、制造流程等精确化程度要求很高,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水平设计的同一标准的战术导轨系统,即便能够实现通用,但对枪械功能和性能的提升显然也会有所差别,甚至也可能出现不适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