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 7 Pro 的后置三摄配置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主摄是4800万像素的 IMX586,F1.6 的光圈并搭载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长焦副摄是 800 万像素,F2.4 光圈的 s5k3m5;超广角是 1600 万像素 F2.2 光圈的 IMX481。介绍完硬件参数,话不多说,接下来就通过客观数据与实拍样张来看看一加 7 Pro 相机拍照表现。
这颗 4800 万像素的 IMX586 是老朋友了,直接来看样张吧。在日间室外的拍照整体观感跟其它的 IMX586 机器大差不差,物体轮廓清晰,稍微放大也能有良好的细节表现,4800 万像素的硬件给予了很好的支持。
再来看看在标准的相机实验室环境下一加 7 Pro 的解析力表现。没有意外,在 D65 光源 600 lux 照度的标准环境下,极限解析力已经超过了奈奎斯特频率处的值 1500LP/PH,也就是说极限解析力可以达到这颗 sensor 的最大值。简单地说,就是这颗摄像头能够拍得很清楚。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相机成像系统里面,相机的解析力是通过采样将空间上的连续函数转换成空间上的离散函数来计算,而根据采样定理,如果信号带宽不到采样频率的一半(即奈奎斯特频率),那么此时这些离散的采样点能够完全表示原信号,若高于或处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频率分量会导致混叠现象,所得到的测试结果是不准确的。
我们一直在强调,弱光下的拍照效果是最能表现手机拍照强弱的,而且有很多参数是相互影响的,例如拉高曝光同时会带来更多的噪点;加强降噪又会降低画面清晰度;使用多帧合成算法会拉长曝光时间很容易受抖动影响。所有的这些参数要达到平衡稳定,最能看出厂商的调教能力。所以我们能看到在新机发布会上,讲到相机的时候都会逮住夜景猛讲一顿。
在这个室外夜景环境下(ISO 250,1/20s),画面整体亮度比较充足,物体边缘清晰度保留得不错。这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左上角同是桥墩位置,处于亮处的平坦区域有较明显的涂抹痕迹,暗部区域反倒不明显。
在自动拍摄模式下,一加 7 Pro 的自动曝光做得还是挺好的,阴天、黄昏、室内等场景都有不错的表现。
虽然是阴天,但就这张照片来看,画面亮度足够,树木根部的阴影部分亮度与草地部分过渡自然。
在这种黄昏大逆光下,亮度表现也不错,暗部的字体能够看清,天空上的晚霞也压制得很好。
这种光线较为充足的室内环境,自动曝光也没有受到高亮灯条的影响。
动态范围主要考察相机对亮度的还原能力,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相机能够还原出画面里层级分明的最暗至最亮的范围。
一加 7 Pro 的默认模式是开启了自动 HDR 的,如果需要关闭则要进设置里面把手动 HDR 打开方可关闭。在这类环境下,可以明显看出自动 HDR 是起了作用的,左侧的树木和楼房阴影处的亮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拉升。
这张图片看得就更清楚,天空与桥底的亮度表现都做得不错。
来到色彩,感觉所有 IMX586 的效果都一样,大家的饱和度做得都不高,像不约而同一样。
在实验室高亮标准环境下的测试结果也与实际样张的色彩表现趋势一致。
到了弱光,色彩饱和度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看几张外景图,颜色的表现也一样。
画面的干净程度取决于噪点的多少,噪点一般在高 ISO 的场景会比较明显,也就是弱光或者夜景。
还是熟悉的场景,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ISO2000,1/14s),天空与云层上有细碎的噪点,放大了看能够看到降噪的痕迹。因为带了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一加7 Pro 敢把快门时间做长,来保证有足够的进光量。
总的看下来,一加 7 Pro 对于这颗 IMX586 的调教也是很谨慎,追求的是一个四平八稳不犯错,所以出来的效果对比友商的产品没有明显的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说是没有自己的特色。
整个上半年下来,横向对比所有的 IMX 586 机器,感觉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成像风格都类似;二是调试完成度都不高。可能是主摄的成像素质到了瓶颈,也可能是多摄像头联动带来的副作用。不管是哪种原因,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突破口,就看这个突破口是哪个品牌打出来的了。
相关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WHYLAB。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