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系列我们已经讲过海思、高通、三星,正好今年 WWDC 在即,那么这次就来说说苹果 A 系列。
01 A4
A 系列的开山始祖就是 2010 年的 A4,最早随第一代 iPad 面世,后来的 iPhone 4 也搭载了这款处理器。
A4 采用了 Cortex-A8 架构 1GHz 单核 CPU,GPU 采用 Imagination 的 PowerVR SGX535,制程为三星的 45nm 工艺,总体上看略微弱于同期的三星蜂鸟,但比高通和德仪要更强。当然,对于自成一家的 iOS 而言,并不是事。
02 A5 和 A5X
第二年的双核时代,一年一更的苹果也应景的推出了 A5 处理器,同样由 iPad 2 首发,后来搭载于 iPhone 4S 上。
A5 的规格基本上符合当时旗舰的普遍特征,CPU 为 1GHz 双核 Cortex-A9 架构(其中 iPhone 4S 上降频到 800MHz),同样是三星 45nm,主要加强在于 GPU,PowerVRSGX543MP2,成就了苹果在图形性能上的第一次登顶。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第三代 New iPad 打破了首发惯例,搭载 GPU 规模翻倍到 MP4 的 A5X,以便支持 Retina 级别的分辨率,这也开创了 iPad 旗舰款采用带 X 处理器的惯例。
03 A6 和 A6X
需要强调的是笔者并不打算每年更新都提一遍,只是因为前几代的产品确实都有相当的首发或者开创意义,值得拿出来说。
2012 年的 A6 是苹果第一款自研 CPU 架构,而且一经登场就让人眼前一亮,三发射的 Swift 架构,其稳定表现无疑可以说碾压了同期还在难产的 Cortex-A15,再配合三星 32nm HKMG 和 PowerVR 543MP3,无疑是彼时手机的顶点。
而在稍后的 iPad 4 上,又是 GPU 恐怖的 A6X,PowerVR 554MP4,简直吓 skr 人。
此外,苹果的宽度狂魔、缓存狂魔的惯例,也应该是从 A6 开始。
04 A7
A6 上苹果展示出了自家在 CPU 架构开发的强大实力之后,接下来的 A7 就成了整个行业的引领者,2013 年就上了 64 位的 ARM V8 指令集,相比之下 Android 阵营大规模采用得等到 2015 年,而且还是大面积翻车。同时 A7 的 Cyclone 架构早早就堆上了 6 发射,而 Android 阵营第一款 6 发射的架构是 2018 年的 Exynos M3。
此外,A7 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集成了 M7 协处理器来负责统筹传感器相关事宜,让消费者们开始重视这种低功耗硬件处理单元。当然这方面其实 Android 阵营并不落后,同期高通旗舰也有集成 sensorcore,三星也能外挂 sensorhub 去完成类似的任务。
05 A9 和 A9X
苹果的自研架构其实一直都领先同期 Android 很多很多,但因为频率低了不少,从跑分上并没有很多的体现,直到采用 Twister 架构的 A9 面世。
A9 是手机行业史上第一款 GeekBench 单线程突破 2000 分的处理器,而且一口气就是 2500 分,要知道同年 Android 最强的麒麟 950 也才 1800 而已。于是很多人被 A9 的性能所震撼,然后去买了 6S,包括小编。
当然还有一件不那么好的事情,就是台积电 16nm finfet + 和三星 14nm LPE 混用的事情,这种历史事件大家还是不要忘记。
06 A11 Bionic
16nm 节点的下一代就是 10nm,不过因为台积电的原因推迟到了 A11 上。7 发射的 Monsoon 架构,GeekBench 单线程怒破 4000,虎得一比众所周知,所以其实没啥必要多讲。A11 更值得提及的还有两点。
首先是苹果自研的 GPU 架构,测试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敌,甚至强过了第二年的骁龙 845,标志着苹果在半导体设计能力上又一次拉开了和友商的差距,以及 Imagination 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就是 A11 的名字 Bionic,指的是首次集成的 Neural Engine,让 A11 成为了第一款真正上市的搭载独立 AI 加速硬件的处理器(毕竟麒麟 970 上市拖到了 10 月份),而且主理 Face ID 的工作显然也更具有实用意义,但 Core ML 不能直接调用还是比较遗憾。
07 A12 Bionic
相比 A11,A12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强调的点,它只是强,纯粹的强, A11 的 GPU 自研架构和 Neural Engine 都是第一次采用,规模上比较保守,而在 A12 上,借助台积电 7nm DUV 的密度优势,GPU 从 MP3 升级到 MP4,NE 直接从双核翻到 8 核,而且也开放给了 CoreML 调用,没啥别的可讲,说牛 X 就完了。
其实苹果的 A 系列处理器值得讲的东西并不多,毕竟它只给自家产品用,毕竟它只用在了 iOS(以及 Apple Watch 和一部分 Mac)上,毕竟苹果公布的信息也相当之少,能让人记住的,确实只有它的持续领先和强大而已。不过对于厂商来说,这差不多就是终极目标了。
往期回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WHYLAB。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