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
马维维王磊
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火箭飞天、卫星遨游……刚刚过去的第四个中国航天日,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梦想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
在航天科技(000901)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而各种复杂电路的制造都离不开一门“手艺”——手工焊接。在一台航天电子(600879)设备中,有成千上万个手工焊点,而一个焊点的失效就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就有这样一位80后的“工匠”王鹤,从事手工焊接15年,经她亲手焊接的各类线路板达十万余块,参加航天型号任务三十多项,她完成的近百万个焊点中,没有一个不合格。
2004年,刚刚走出校园的王鹤就走上了手工焊接的岗位。进入长春光机所后,开始在电装工艺中心从事航天PCB的手工焊接。王鹤介绍:“PCB中文名称叫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它如同航天器的大脑,我的工作就是要把元器件焊接到电路板上,并保证其满足国际最高标准要求。”
航天器的第一要点是“高可靠”,由于发射之后不能进行维修,运行环境极为复杂,只要有一个微小失误,都可能导致数百万甚至上亿元的重大损失,因此不容许有一点疏忽。“普通的焊接就像是缝衣服,而航天焊接犹如绣花,不但要考验焊接点的好坏,还要考虑焊接后能否承受严苛的环境试验考核。”王鹤说。
2006年,王鹤的航天首秀就是“天宫一号”上两台光学相机的研制。周期紧张、经验不足,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王鹤回忆道:“其中一块成像电路板最为复杂,有上千个器件、七八千支管脚。好在有老同志教给我们很多航天焊接独有的工艺技术,才圆满完成了任务。”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努力,让王鹤成长为航天手工焊接领域的佼佼者。一次,某型号任务电路板上多个焊盘脱落,不仅上百万的设备面临报废,项目的进度也将严重拖期。紧要关头,王鹤挺身而出,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钻研出返修工艺,最终将PCB修复完好,避免了型号任务的重大损失。“焊接工艺过程不能检验,所以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焊接技术之外,经验和手感尤为重要。”王鹤说。
2010年,在全国首届PCB手工焊接大赛中,王鹤凭借扎实、规范的焊接技术荣获冠军。2013年,王鹤作为中国区代表,参加了由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IPC)在美国举办的全球手工焊接比赛。这是国际手工焊接领域最高水平的竞赛,王鹤获得了季军。
“王鹤的焊接作品一眼就看得出来,因为她的焊接点几乎没有任何瑕疵,堪称完美。”这是业内对她的评价。王鹤的工艺技术不仅全面、精湛,她还攻克了多项航天工艺技术难题,其中“板间连接器半线去金工艺”“低电压防放电球形焊点焊接工艺”“氟化钡上的软铅焊接工艺”等在航天领域有着特殊的作用。
神舟、天宫、嫦娥、风云、碳卫星……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航天型号,王鹤都亲手为它们打上了“烙印”。现在,她不仅同时参与四个航天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还不断地培养新一代手工焊接者,为祖国建立起了一支技术过硬、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航天PCB焊接队伍。“我们为祖国航天事业提供支撑,也需要有更多手艺精湛的焊接者从事这项工作。祖国航天科技的日益强大,就是我们不断坚持、奋斗的动力。”王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