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产学研合作难推动? 瑞士是这么做的-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4:38:1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视觉中国本报记者李艳各地科技周活动正进行得热火朝天,趁着这股科技热,不少驻华使馆也开始举办各有特色的科技活动。其中即将举办的瑞士创新周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一方面源自瑞士在科技创新方面久负盛名,另一方

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李艳

各地科技周活动正进行得热火朝天,趁着这股科技热,不少驻华使馆也开始举办各有特色的科技活动。其中即将举办的瑞士创新周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一方面源自瑞士在科技创新方面久负盛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瑞士科技产学研紧密相连的模式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瑞士驻华大使馆文化与媒体处副主任浩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次科技创新周的主题为无人机,只有八百多万人口的瑞士拥有80多家无人机公司。其中许多公司在自己的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高精尖技术,这个数据让他们骄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来华参加创新周活动的大部分公司都源自大学,发展中的每一步都与大学密不可分。

高校第一问,基础研究够“硬核”吗

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是被创业者们反复提及的“圣地”。

前者以爱因斯坦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闻名于世,后者以孕育过罗技等世界型企业而广为人知。而现在,它们基础研究的前沿性在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

官方数据显示,瑞士2015年的研发开支总额超过220亿瑞士法郎。其中,高校占到所有支出比例的27%,而高校的研究能力又以上面提到的两所学校为最。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体系的源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瑞士形象委员会市场与公关负责人亚历山大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国土面积小的国家,瑞士一直将创新视作经济发展的源泉。长期以来,瑞士的高校重视基础研究发展,政府、高校、企业为了保持基础研究活力做了最大的努力。

此次展出的成果中,创新创业项目最初大多来自高校,源头正是高校里硬核的基础研究成果。优秀的研发成果为优势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撑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纵观过去的发展成果,苏黎世联邦理工和洛桑联邦理工都是全世界新技术发展的源头之一,前者的机器人实验室,后者的智能系统实验室都在业内有顶尖的成果和应用。

势不可挡,大学生当创新主力军

要想有优秀的科技产品、有活力迸发的科技公司,基础研究当然是必要条件。但如何把基础研究放到产业应用的环境中?如何把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又是一门大学问。

实际上,更常见的情况是:一方面是大学“各自为政”,科学家们辛苦研究出来的高价值成果没有应用,论文束之高阁;而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发展中遭遇生死存亡,技术难题无法破解,遭遇发展瓶颈被逼向穷途末路。所以我们常说,要转换思路,让产学研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积极性是问题的关键。

人才尤其是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对社会活力最有力的激发。而高校和老师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源头。

托马斯博士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创新创业实验室的负责人,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校一直致力于在技术、资金、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鼓励师生们开拓创新、释放活力,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获得自己应有的收益。

他表示,先锋学者计划便是学校帮助师生创业的重要一环。只要学生们有技术、有想法,他们就可能被评为先锋学者,学校会为他们提供一笔无偿的资金支持,并在产品渠道、社会资金上将他们一路护送,最终推向市场。

“成立公司很容易,获得起步支持很容易”,正是这种从根源出发、以服务为先的方式,才培养了一大批“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人才。

来自中国的苏振中正是先锋学者计划的获益者。苏振中是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博士毕业生,他在学校期间便尝试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应用到生活中,生产的实时导航系统精度可达厘米级。在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工业级机器人特别是无人机领域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缝对接,创新生态从校园开始

苏振中选择在瑞士创业,并带着公司的最新产品到北京参加今年的瑞士创新周。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选择留在瑞士创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里能找到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只是中小企业,但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建树。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是十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能提供极大的便利,这一点他在学校时就已经感受强烈。

在这个问题上,罗兰·西格沃特教授(RolandSiegwart)是真正的践行者。作为瑞士最优秀的机器人科学家之一,他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从事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基础研究,但与此同时,他一直在推动各环节关键技术的应用,他的学生在移动机器人、无人机等各个领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瑞士在机器人领域拥有最高密度的创业公司,高校、创业公司紧密结合,这些与科学家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是有关系的。

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数量一直是衡量师生学术水平的关键因素。但瑞士的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并一直在寻求多头并进的发展方式。罗兰教授就认为,对于整个产业,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尽管大学是做基础研究的地方,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技术转移的价值。大学可以适度地鼓励实用性导向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学与实用性研发的科研机构合作,将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科研的年轻人送到研发机构或者技术转移公司中,从资金和价值导向上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创新。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