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 / 张晓倩,教授,华夏基石e洞察资深编辑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5967150643或13693568720
任正非答记者问时,透露了华为哲学、华为人才队伍、华为管理的哪些重要信息?华为所坚守的常识又是什么?本文综合整理5月21日关于任正非接受采访的相关文章,分享任正非与华为的最简逻辑。
5月21日上午9点,任正非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同步图文直播。在孟晚舟事件之后,在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之后,在美国商务部证实会对华为提供90天的“宽限”之后,在谷歌在特朗普政府禁令下停止与华为业务往来之后,任正非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他及其麾下华为之开放的视野、客观的态度、坚定的战略和对常识的坚守:
如果说华为公司有哲学,就一点,“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华为能够拿出)使命感。物质待遇肯定会有具体的措施,主要还是给他们使命感,有做成事的机会,让科学家发挥自由度。
外籍员工,与我们没有本质差别,因为外籍员工也要为客户服务,我们也是为客户服务,价值观怎么不同呢?
企业要做好企业自身的事情。我们是主战部队,“坦克大军”在前进时,拖着几个孩子、拿着几个识字本,就不可能冲得上“上甘岭”。
我应该超越自身的观点来沟通,平等讨论问题。
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我们不会排斥美国,狭隘地自我成长,还是要共同成长。
最终,我们(和美国)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
采访结束之后,多个媒体发布任正非采访实录,洋洋两万余言,归根结底,华为的任正非,任正非的华为,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行至“无人区”的原力——“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
“如果说华为公司有哲学,就一点,‘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华为,的确是有哲学的,并且把抽象的哲学变成了一个又一个行动的信条。
01
“客户心甘情愿把钱给你,
你必须要提供好的商品,
为他提供需要的服务。”
著名管理学者彭剑锋认为,“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成为好企业。好企业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好’”,即好人、好产品、好管理。用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原话来讲,就是:
钱在客户口袋里,有三种方法可以拿到这个钱 第一,抢,这是犯罪;第二,偷,也不行,要在派出所待两三天才能被放出来;第三,客户心甘情愿把钱给你,你必须要提供好的商品,为他提供需要的服务。所以,(华为的)秘密就这一条。
你们看,我们园区的小咖啡厅都做得很好,为什么?不要做假,踏踏实实认真做。以前我们的咖啡厅,五、六个华为员工拿着高工资、股票,在那里做咖啡,还亏损。我说你们创业吧,一个人一个店创业,现在能挣七八十万。我们机关有人说要去查“以前不挣钱,现在挣钱了,搞什么名堂挣钱?”我说,去查一次,就裁一个人,为什么?你的人太多了,不干正事。他只要缴了房租水电,卫生质量好,员工喜欢去消费,你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所以,我们的后勤机构压缩得很小,为全世界170个国家、18万员工的后勤保障人员,只有703个。
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提供需要的服务,这不仅是华为在做的,华为员工内部创业,只要“员工喜欢去消费”,其他事都是“闲事”,不需要人为去设置障碍。当记者问及科技进步给予残障人士很大的帮助,华为作为一家有理想的企业,在全球无障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之后有什么计划时,任正非答道:
我曾在日本试戴我们公司的眼镜,可以看到几千公里以外员工的操作,对他的操作给予指导;或者戴上眼镜以后,眼镜上有所有的图纸,对与不对全都有指导,这是已经能做到的。有没有进入市场,我不知道。
对残障人的支持,理论上将来是能够提供的,……理论上可以通过对脑神经刺激感觉,能做到这点。我戴的是无线的眼镜,能看几千公里以外员工进行的工程。当然,现在我讲的不算,因为看的是科学家给我的演示项目,还不是商品。
在理论上、技术上能够完成对残障人的支持,但演示项目能不能成为商品,当然要取决于客户是否需要。任正非并没有借题发挥画大饼贩卖理想,而是实事求是说明自己不知道这种眼镜有没有进入市场。他回答记者提问的过程里,始终强烈透漏出同一个信息——给客户提供好产品,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我们肯定能继续为客户服务,我们的量产能力还是很大的,并没有因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受到多少影响,我们在全球的竞标还是在前进。
对于我们公司,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我年初判断这个事情的出现可能是两年以后,因为总要等美国和我们的官司法庭判决以后,美国才会对我们实施打击,无论结论怎样,(美国)都会对我们打击。这样我们还有两年时间,足够准备。由于孟晚舟被捕,就把“导火索”时间推前了。大家都知道,我们春节也在加班,我春节也在慰问员工。春节加班期间,仅仅是保安、清洁工、餐厅服务员……,在国内就有5000名服务人员在供应我们的“战士”,他们可以拿多倍工资,公司采购食品的价格都翻一番,还给服务员一些小费。我们很多员工春节连家都不回,打地铺睡,就是要抢时间奋斗。五一节也是这样的,很多人没有回家。
(提问:会不会考虑华为未来改变在国外的一些姿态、一些传播?)我们不会通过传播解决,还是通过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来解决我们的形象。我们已经很先进,客户一用就知道多厉害了。举一个例子,韩国LG董事长找我说,他要开300兆的LTE,当时我还反对,他带了两个翻译来说服我,我说100兆就够了,300兆没必要,他还是坚持300兆。我们就卖300兆设备给他。过不了多长时间,保罗教皇访问韩国,在1.3平方英里土地上,韩国集中了30万人,每个人举起手机用300兆拍摄往外传,网络没瘫痪。第二个例子,哈吉保障,之前每个运营商都瘫痪,我们接手以后哈吉保障一次也没有瘫痪过。四、五百万穆斯林祷告前一瞬间,所有人都要关手机,祷告完以后,所有人同时开手机,我们的网络没有瘫痪,很顺利。这都是我们在世界形象的榜样,不会通过媒体传播的方式来改变我们形象。
02
“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
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彭剑锋教授“三好”企业中的“好人”,包括好的企业家、好的人才队伍和好的客户。要给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做强有力的支撑。对于华为和企业界而言,创始人任正非始终是一面旗帜,华为对待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千方百计延揽、真金白银投入,倡导“炸开人才金字塔尖”“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加入华为,或者和华为合作,大力提倡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著名管理学者、跟踪研究华为几十年的吴春波教授也曾经提到,华为给予人才的待遇非常优厚,“本科生给九千到一万,硕士是一万到一万三,特殊人才年薪28万到36万”,结果抬高了同行业的人力资本价格。在这次采访中,任正非谈到人才的延揽和培养、谈到如何吸收更多更广范围内的人才之智慧:
……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为什么不跨国创新呢?可以在很多国家中建立创新基地。哪个地方有能力,就到哪个地方去,我们可以在当地去建一个研究所。
我们要创造一些外国科学家回国的路。第一次世界人才大转移,是苏联的三百万犹太人转移到以色列,以色列成为了一个科技高地。第二次人才大转移又来了,美国排外,大量人才进入不了机密研究。美国著名媒体写了一篇文章反问美国“中国如果发明了治癌的药物,也危害国家安全吗?” ……很多科学家在美国丧失了工作信心,为什么不拥抱他们进来呢?……应该拿出政策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大家要想到,东欧国家都比较贫穷,但是美国大量的领袖、科学家、金融家……都是东欧人,我们为什么不大规模吸引东欧人到中国来,或者在东欧建立各种研究基地?所以,以中国为中心建立理论基地要突破美国的重围,眼前这个方式比较难,因为中国在基础理论上不够,这些年好一些了。我曾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了数学的重要性,听说现在数学毕业生比较好分配了。我们有几个人愿意读数学的?我不是学数学的,我曾经说,我退休以后想找一个好大学,学数学。校长问我,学数学干什么?我说,想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他问,研究用来做什么?我说,想研究宇宙起源。他说,我很欢迎你!但是我到现在还不能退休,还去不了。我们那时是工科学生,学的是高等数学,最浅的数学。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方面努力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能站起来。
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真实实把优秀人才引进来,对我们改革是好的。……
任正非谈到华为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拥有在职的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有一个战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钱,向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投入这些钱不是为了投资回报,而是使用美国“拜杜法案”原则让大学受益。这就像建造了一个“喇叭口”,由此延伸出去,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科学家。他透漏,华为的5G标准就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被华为发现了:
我们就开始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一步步研究解体,共投入了数千人。十年时间,我们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我们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左右,排第一位。土耳其教授不是华为在编员工,但是我们拿钱支持他的实验室,他可以去招更多的博士生,我们给博士生提供帮助。我们在日本支持一位大学教授,他的四个博士生全到我们公司来上班,上班地点就在他的办公室,而且他又可以再招四个博士生,等于有八个博士帮做他研究,所有论文等一切都归属他,不归属我们。如果我们要用他的东西,需要商业交易,这就是美国的“拜杜法案”原则,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喇叭口”,延伸出更多的科学家。
除了建造这样的“喇叭口”,华为通过组织召开世界科学家大会,进行世界性的交流,“我们自己吸收能量,他们也吸收了我们的需求,不断滚动传播”。在当今世界的人才争夺战之中,任正非认为:“西方公司在人才争夺上,比我们看得长远,发现你是人才,就去他们公司实习,专门有人培养你,这不是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概念。我们扩大了与美国公司争夺人才的机会窗,但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从大二开始,我们就给他们发offer。这些孩子超级聪明,举一个例子,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我们要和Google争夺人才。我们支持科学家的创新,对科学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败也是成功,因为他们把人才培养出来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前进。”
可以看到,华为对于人才,求贤若渴,高度重视顶尖科学家、优秀人才的培育、延揽,这就是华为人才队伍基础层次上的“血液”更新、优秀人才的储备和人才链条的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
03
“我的主要精力是研究公司内部存在
的问题和关注世界相关领域技术”
任正非的行事一向以低调务实著称,不讲排场,去除繁琐,甚至不用华为新款手机的原因都是“先进手机需要重新学习,浪费时间,我不需要新功能”。“我的主要精力是研究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关注世界相关领域技术”。如此专注于华为的管理和发展,任正非的“灰度思维、开放思维、批判思维”得以给中国管理提供华为的优秀实践。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无数本类似于《厚黑学》的畅销书来分析和试图解决。但是在全球有17万员工的华为如何进行人才的管理和市场业务的管理?任正非多次讲“我什么都不懂,就懂一桶浆糊。把十几万人粘在一起,才有今天华为这么强大。”这桶举世无双的“浆糊”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呢?这个问题不仅有专家学者的多文解读,更在本次采访中草蛇灰线,一脉相连。
1.价值观引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以客户为中心”前文已述,“以奋斗者为本”则体现在:华为人才薪酬的高企,“不让雷锋吃亏”“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宣导践行,绩效与激励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成熟机制。前文提到华为的人才薪酬,任正非在访谈中也提到每年300亿记者采访前参观了华为股权室后很震惊,华为公司与员工的权益高度绑定,任正非只持有1.4%,只有一票否决权。这和很多企业创始人拥有的同股同权或者同股要更多的权力,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但任正非在华为的影响力巨大。谈及股权,任正非说:
我们年初完成了投票选举新一届持股员工代表会,是经历了一年多酝酿,然后一股一票的投票出来的。酝酿了一年多,为什么社会不知道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员工会自觉保密到这样的程度。选出的持股员工代表,他就不能代表股票了,他是代表人,一人一票投票表决公司决议。董事会以人数来投票表决决议,常务董事会是在董事会授权下操作日常运作。
我的一票否决权有一个截止时期,准备到期就不要了,但我们在通过新章程时,正好碰到英国脱欧事件,如果像脱欧那样民主投票,可能就让一个的企业的命运葬送了,所以就保留了一票否决权,暂时由我来管。等到我们有一部分团队退出,到核心精英团队形成了小集体以后,我就放弃我个人的权力,把权力让渡给由7个人组成的核心精英团队,出现重大问题时进行否决,业务上的事情一般不需要动用。
优秀企业家的胸怀在这里体现为分钱和放权。分钱分得好,就能体现“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分权分得好,机制更流畅,内耗更小,集体凝聚力更强,企业所提倡的价值观也因此更使员工信服。本次采访的记者在欧洲华为各个分公司,看到很多外籍员工对华为的文化非常理解,很是好奇,“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这么明显特征的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为能够有国际上共通企业文化的国际性企业?”任正非说:
外籍员工,与我们没有本质差别,因为外籍员工也要为客户服务,我们也是为客户服务,价值观怎么不同呢?……我们还是遵守这些国家的劳动法,来保护他们的合理时间。但是毕竟他们有使命感,没有使命感,他们做不出成绩来。我们的外国科学家其实比中国科学家还拼命,很多科学家三十多岁还没结婚。
华为的长期艰苦奋斗更是有目共睹。因为华为而火起来的“备胎”一词,充分体现出这种伟大的精神。华为海思的何庭波也被炒红了,她的员工信温柔与坚毅并具,近二十年的默默研发在华为遭遇危机时“一鸣惊人”。任正非评价:“在美国发禁令的那天晚上发的,她憋不住了。这些年她很难受,做那么多年都不能把脑袋昂起来。”
2.思维引领:灰度、开放、自我批判
灰度思维,在华为体现在不用“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去看待事情,“容忍一些‘歪瓜裂枣’,容忍一些不太合群的人,允许他们的思想能在公司发酵”,也体现在公司发展遇到业务调整时,不是简单裁员,简单化解决问题。记者提到ICT行业很多公司目前准备裁员或者已经进入裁员,而华为从1987年到现在没有大规模裁员。任正非实事求是地答道:
其实外面离职的华为员工已经比在职员工多,怎么走出去的?自愿走出去,也是走出去。任何一个业务做得不好,是主官的责任,不是员工的责任,员工在前进过程中也有很多技能,当我们裁掉部门时要给员工有出路。……2017年,我们在上海战略务虚会讨论决定缩减业软领域,没有做出成绩来。裁减掉他们时,我还担心有问题,悄悄给人力资源讲先涨一点工资再走,他们没有做出成绩,职级太低了,去其他部门会吃亏。两年后我视察时,发现很多人多没有等到涨工资就奔赴新战场了,终端、云的成功,与这被裁减的一万多员工有很大关系。他们奔赴到战略机会点去,既升职升级,又找到了作战机会。裁减的这两年,社会上一点声音没有,公司一点怨声载道都没有,一万多人的转岗完成了。现在很多部门也在裁减,然后把大部分富余人员转岗到主要的战略主攻部队去,少量平庸才会劝退。现在是这样的结构性调整,裁掉部门不是裁掉员工。
在本次遭遇的危机中,任正非的灰度思维很明显地体现出来,美国政府不等同于美国企业,不会因为政府的行为而以对抗情绪拒绝与美国企业合作。他还强调,“华为永远需要美国芯片。如果美国企业去申请我们的东西,我们还是会卖给它,和平时期,华为也是一半用自己的芯片,一半用国外的芯片。人类要共同建设自己的社会,华为也能做一样的芯片,不等于我们不买美国芯片了。”他还提醒媒体不要煽动民族情绪,用华为不代表爱国,应该是客户喜欢谁的就用谁的商品。关于自我批判,他坦言网上的很多关于信息都是编出来的:
如果真想了解华为的事情,就请看我们的心声社区。在心声社区上,即使骂公司的帖子也不会被封,反而是人力资源部要去看看他骂得怎么样,如果骂得很对,就开始调查,再看看前三年他的业绩,业绩也很好的话,就调到公司秘书处来,帮助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培训他、锻炼他,也就是给他一个到总参谋部来“洗澡”的机会,半年以后把他放下去,这些种子将来迟早是要当领袖的。总说我们好的人,反而是麻痹我们,因为没有内容。心声社区骂我们的内容都是很具体的,我们要对具体去分析。如果没有自我批判精神,我们就不可能活到今天。
……我们在肯定一个部门的时候,不能以表扬为主,而是要校正它不正确的地方,使得它往正确的路上走。我们内部自我批判很厉害,常务董事会内部有时候都会吵架,争论到最后达成共识。
3.危机意识牵引:研发投入、“备胎”计划
华为在研发上,是以舍得投、持续投、不计回报地投闻名于世的,是世界最重视研发的企业之一。据报道其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4800亿元,获得的专利数就是研发投入进去的实证。
从2013年到2015年,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前十中有8家来自中、日、韩国。其中,日本佳能以24006件专利数量夺得第一;其次是三星,专利数量为21836件;第三则是国家电网,专利数量21635件;华为以14605件排名第七。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第一,国家电网,总数为4146件,华为是2690件,排名第二;2017年,国家电网以3622件排名第一,华为第二,专利数量为3293件。
记者问及今后华为在研发上重点方向有哪些?有哪些技术储备?任正非说:
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十人、几百人对着这个“城墙口”,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攻这个“城墙口”,总会把这个“城墙口”攻开的。而且我们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
我们仅仅围绕着“疏导信息流量”做努力,终端就是一个“水龙头”,CNBG就是一个“管道”,越这么做,我们越可能领导世界,越容易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合理地位,而且炮击量还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财务受一点挫折,还不会影响科技上的投入,因为员工都不贪钱,生活费都够了。……我们持续还在同一个领域前进,不会换轨道。
而华为的“备胎”计划,与华为在研发上的一贯态度一脉相承,均是基于公司可能面临的危机的分析,前瞻性的给出解决方案,即使这个解决方案看起来比较“笨”、比较慢。何庭波在员工信中写到:“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我们无数次失败过,困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后来的年头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
这种极其稀少的危机意识、前瞻意识,和对研发不计回报的持续投入,展现了华为对市场的尊重,以及持续为客户服务的诚信和行动。任正非对此却是十分平常心:
对于“备胎”计划的讲话,总裁办邮件都是公开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的,我不记得了,但是反复讲过,只是社会不引起重视。现在美国打我们一下,“备胎”这个词就被重视了。
备胎一定有用的,因为是结合我们的解决方案设计的,不是脱离解决方案做的。直到它能用的时候,才开始投入使用,滚动着用。
4.聚焦、压强原则:坚守一个航道
吴春波教授曾经撰文讲过华为的业务选择。华为不搞房地产,不去赚快钱、赚大钱,原因在于,任总讲:华为是一个赚小钱的公司,只能赚小钱,一旦能赚大钱了,大家就没有心思去赚小钱了。所以华为会几十年如一日、整个队伍朝着为客户提供需要的服务这个方向去聚焦和压强,“撕开一个口子,扑上去”。任正非回答记者:
外面网传我们造车,我们不会做的。因为我们的车联网基本上是世界最主要车企的供应商,将来以车载计算、车载电子为主,我们可能产业很大。与别人合作,一起实现了无人驾驶,人家送我们一台车,车上印了华为标记,不等于华为要造车。这只是传说,我们不会随便换轨道的。
04
“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做好,
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面对这次重大危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言笑和煦,表达一如既往朴实而接地气。对于如何看待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他表明“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甚至他呼吁大家:
为什么不洗一个“冷水澡”呢?我认为,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要冷静、沉着。热血沸腾、口号满天飞,最后打仗时不行也没用,最终要能打赢才是真的。
整个采访过程中,任正非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正如他所言的,“中国13亿人民,该磨豆腐的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该发豆芽的去发豆芽,发好豆芽。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他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冷静对待沸腾的舆论,一针见血地直抵事实和常识。
1. “美国企业和我们是共命运的,我们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三十年来美国公司伴随着我们公司成长,做了很多贡献,教明白了我们怎么走路。大家知道,华为绝大部分的顾问公司都是美国公司,典型的有IBM、埃森哲等,有几十家。
第二,美国大量的零部件、器件厂家这么多年来给了我们很大支持。特别是在最近的危机时刻,体现了美国企业的正义与良心。前天晚上,徐直军半夜两三点打电话给我,报告了美国供应商努力备货的情况,我流泪了,感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美国的企业还在和美国政府沟通审批这个事情。
u 我们被列入实体清单,美国公司卖产品给华为都必须要拿去批准。美国是法制国家,美国企业不能不遵守法律,实体经济要遵守法律。媒体也不要老骂美国企业,大家多为美国企业说话,要骂就骂美国政客。我觉得有时候不分青红皂白,一竿子打过去打的都是矮的人,其实高的人打不着。媒体应该要理解,美国企业和我们是共命运的,我们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美国政客做这个工作可能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在最先进的领域不会有多少影响,至少5G不会影响,不仅不影响,别人两三年也不会追上我们的。
2. “我们不会排斥美国,狭隘地自我成长,还是要共同成长。”
我们永远需要美国芯片。美国公司现在履行责任去华盛顿申请审批,如果审批通过,我们还是要购买它,或者卖给它(不光买也要卖,使它更先进)。因此,我们不会排斥美国,狭隘地自我成长,还是要共同成长。如果真出现供应不上的情况,我们没有困难。因为所有的高端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制造。在和平时期,我们从来都是“1+1”政策,一半买美国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尽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还是高价买美国的芯片,因为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我们和美国公司之间的友好是几十年形成的,不是一张纸就可以摧毁的。我们将来还是要大规模买美国器件的,只要它能争取到华盛顿的批准。现在时间很匆忙,一时半会估计批不准,缓冲一下是可以的。他们能获得批准的话,我们还是会保持跟美国公司的正常贸易,要共同建设人类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来建设信息社会。
日本媒体整理稿子时有一点偏激,我们能做和美国一样的芯片,不等于说我们就不买了。
3.“我们首先要肯定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深度、广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首先要肯定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深度、广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特别是美国一些小公司的产品是超级尖端的。我们仅仅是聚焦在自己的行业上,做到了现在的领先,而不是对准美国的国家水平。就我们公司和个别的企业比,我们认为已经没有多少差距了;但就我们国家整体和美国比,差距还很大。这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上的泡沫化有很大关系,P2P、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们的学术思想也泡沫化了。一个基础理论形成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大家都不认真去做理论,都去喊口号,几十年以后我们不会更加强大。所以,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学问。
4. “苹果是榜样,永远是做一把大‘伞’,让下面小厂家都能活。”
……我们在英国投资光芯片工厂,主要为了将来以英国作为这些芯片的出口中心。我们在德国和日本都有这样的工厂,根据需要来确定的,不是为了纯粹说明什么形象,我们不需要形象,只需要订单。
……我们不会让外面资本进入公司。公司现在的问题是赚钱太多,因为我们不能把价格降低,降低以后,就把所有下面的公司全挤死了,就成为“西楚霸王”,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所以我们不能在产业中这样做。苹果是榜样,永远是做一把大“伞”,让下面小厂家都能活。如果苹果卖萝卜白菜价,全世界就没有其他手机了。我们钱多,用一部分投入战略,但是不横向扩张,就给大学和科学家给予支持。……我们不需要资本进来,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我们理想的实现。
05
“我应该超越自身的观点来沟通,
平等讨论问题。”
在中国企业界,任正非的形象之于企业家的圈子,是“遗世独立”的,他以自己独到的思维和领域里专注于做好华为。以他多次亲自参与挑选照片作为华为广告为例,从华为员工在印度尼西亚的加尼曼丹岛满身泥浆推车的图片,布鞋院士、“芭蕾脚”、捕鱼的瓦格尼亚人、弹痕累累的二战飞机,无不展示着华为所强调的价值观:持续奋斗、战略定力、不求完美、聚焦、直面磨难等。
由此,任正非哲学家的气质也为诸多管理学者所推崇,但他却说:“华为没有哲学,我个人没有学过哲学,也没有认真读过哲学书。外面的书,作者我也没见过,不认识,也许是他编的吧。外面流传的华为哲学是大家随便说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这次采访中,他以一种超越的、冷静的视角谈到了好几个问题:
1.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站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所有科学家都是自主创新,为什么?他们做一些莫名其妙的题目,谁也搞不懂。但是我们要看到,科技创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比如我们的海思并非从源头开始自主创新,也给别人缴纳了大量知识产权费用,有些是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有些协议是永久授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别人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创新。
我们同意鼓励自主创新,但是要把定义讲清楚。相同的东西,你自己做出来了也不能用,也要给人家原创交钱,这是法律,谁先申请归谁。……其实中国五十年代也有很多原创科学家,但是现在都是毛毛糙糙、泡沫化的学风,这种学风怎么能奠定我们国家的基础科研竞争力呢?所以,还是要改造学风。
2.基础教育: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是国家的基本责任,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担负起一个民族素质提升的责任来。不能说提到了教育就要去做教育。
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教育手段的商品是另外一个事情,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重视教师,因为教师得到被尊重了以后,大家都想做教师。……如果老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国家是后继无人的。我亲身经历了他们政治地位低、受人歧视、经济待遇差的窘境,我们自己跟着他们,也亲身体会了这个苦,所以没有选择去当老师。
3.爱国主义:
……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华为毕竟是商业公司,我们在广告牌上从来没有“为国争光”这类话。只是最近的誓师大会有时候瞎喊几句,但是我们会马上出文件制止他们瞎喊口号,大家开庆功会、发奖章都没有问题,茶余饭后说两句过头话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能煽起民粹主义的风。
我经常举一些例子,其实就是想泼华为公司的冷水,不能使用民粹主义,这是害国的。因为国家未来的前途在“开放”。
4.自我超越:
抓我的家人,就是想影响我的意志,我家人给我的鼓舞就是鼓舞我的意志。女儿写给我的信说,她会长期做好思想准备,她也很乐观,我就放心了,减轻了很大压力。我要超越个人、超越家庭、超越华为来思考这个世界上的问题,否则我就不客观了。
我与外国记者沟通,他们是很直率的。公共关系部把全文印成了书,今天都送给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多沟通?如果站在狭窄的观点来看,我们与西方媒体是对抗的,也许与你们也是对抗的。我应该超越自身的观点来沟通,平等讨论问题。
……
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从那时起,就考虑到美国和我们在“山顶”相遇的问题,做了一些准备。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任正非先生的视野和胸襟。“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哲学,类似于一个基本原理。无论是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提供需要的服务,还是与美国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做贡献,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殊途同归,其核心都是高质量的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去解决问题,但不是靠一时激愤的情绪,也不是喊一些口号。更重要地是像任正非一样站在全人类的视野去审视对抗与合作,创新与传承,危机与希望,像华为一样,始终坚守企业文化价值观,心无旁骛,持续投入研发,掌握卡口技术,从而获得持续、顺畅、强大地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服务的能力,和面对可能危机时候的从容应对。
本文参考:
1.42个问题2万字实录,任正非中国媒体问答(第一财经);
2.旗帜鲜明地佩服任正非(正和岛);
3.任正非最新回应: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事做好(人民论坛网);
4. 彭剑锋:造百年老店,做“三好”企业(华夏基石e洞察);
5. 吴春波:华为待遇优厚 抬高了行业人力资本价格(新浪财经)。
对标华为、阿里、万科、OPPO…
如何向事业合伙人平台组织进化
破解顶层设计谜题,打造生态化组织,实现生态伙伴赋能,从理念、方法、实践角度探讨事业合伙人平台型组织构建!华夏基石事业合伙人模式深化学习上海公开课,6月22-23日,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细。咨询:薛老师,15011525812(手机及微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夏基石e洞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