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晧(资料图片)
“5G无处不在。”提到未来5G的应用场景,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这样感慨。
这可能是个普世观点,但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领域的华人科学家徐晧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体会。早在20余年前,他就参与了5G相关技术的研发。他在博士期间与导师共同完成的毫米波传输技术研究,目前已成为5G的关键技术。徐晧所供职的高通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厂商,是目前为数不多能生产5G基带芯片的公司。日前,徐晧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未来5G的发展和应用方向谈了自己的看法。
更多商业化将推动5G加速到来
记者:很多C端用户目前对5G手机的印象较深。除手机之外,5G技术还能在哪些领域有更好的应用?目前高通在这些领域的进展如何?
徐晧:从产品来说,5G的应用场景大体有五个不同的方向,第一个当然是智能手机。第二是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第三是车联网和跟自动驾驶有关的产品,第四是工业互联网,这种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产品。第五个是海量互联网。
另外从标准定义来说,5G技术有三大应用场景。第一是eMBB,就是高流量、高速率的应用;第二是uRLLC,低时延、高可靠性应用;第三是mMTC,海量物联网应用,但从具体的产品来说,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五个用例。基本在这每一个领域,高通都有专门的芯片来供给这些产品。针对V2X车联网技术,高通有V2X芯片;针对智能手机,高通发布了X50与X55两款5G调制解调器芯片以及最新的SoC;针对平板电脑,高通也提供了芯片,以及物联网NB-IoT、eMTC等高通都拥有相应芯片。总之,高通通过提供技术以及具体的芯片产品来完成对每一个技术垂直领域的支持。
记者:5G在工业互联网场景的应用,指的是和“无线技术”的关联吗?
徐晧: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机器人、机械臂以及现在常说的工业制造4.0技术,就是在工厂中更广泛地应用自动化技术。这种自动化技术包括了两部分,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另一个是5G技术。5G技术可以将一部分有线连接变为无线连接,将有线通信数据变为无线通信数据。
其实“无线”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通讯的线路,另外一个是指电源线,两个技术实际上都能做到无线,但其实不是同一个技术。我们所提的5G无线或者有线,指的是通讯方面做到无线。基于5G技术理论,我们想要以5G无线技术取代有线以太网技术。现在有线以太网技术可以做到低时延与高可靠性,这也正是现在5G无线技术推进的方向。如果5G无线技术能达到与有线以太网相同的传输质量,许多通信线路就能够用5G无线技术取代,也能实现5G支持下的工业物联网。
5G是基础,但不是全部
记者:现在很多用户认为5G的影响主要是打电话更顺畅,下载视频更方便,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对普通用户的生活影响很大,但大家尚不了解的影响呢?
徐晧:比如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你看电视节目的时候,现在可能到2D,以后可能是高清或者3D,或者还有沉浸式体验。戴上眼镜看球的话,你会觉得自己身处球场之中,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和交互的模式。
5G是无处不在的,然后用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除了我刚才说到的,还可能有更多的应用出现。就像4G,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认为4G只是多了一些更高的数据,但实际上出现的是抖音短视频、视频通话等多种应用。
记者:4G时代,智能手机助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那么5G时代这种载体是否会变化?
徐晧:对,这个趋势是有可能的。我们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智能手机,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手表、眼镜等等可穿戴性设备出现。在可穿戴设备里,我认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的眼镜是比较有前景的。因为它是戴在眼睛上,通过辅助的虚拟现实,把一些人们需要的信息投到眼镜上面去。而且最近一两年这种技术已经有比较好的商业前景,因为有些眼镜已经做到和我们日常佩戴的普通眼镜基本一致的大小和厚度。
那么它是不是能够取代我们现在的手机?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因为这些眼镜还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怎么充电?怎么能够做到节能?因为手机和眼镜相比比较重,电池比较大,能够有一定的续航能力。
但如果把电池做在眼镜上面,是不是同样有这么长的续航能力?这是一个技术难点。当然现在有些眼镜直接和手机相连,这也是一种做法。它会把电池或者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放在手机上,让眼镜保持小巧。在这种情况下,眼镜并没有代替手机,而是成为一个辅助设备。这也是另外一种终端方式。所以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一种是基于手机的AR、VR、XR眼镜,另外一种是独立的AR、VR、XR眼镜。
记者:我们现在身边的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也许会因为5G的到来而更新换代。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5G技术如何影响其他行业技术的革新?
徐晧:如果我们单独看通信的话,4G到5G有个比较大的突破是——5G更好地考虑了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的领域本身也在经历各种各样的革新。比如从车本身来说,这个行业也有一些类似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性变化。所以即使没有5G,车本身也在往电气化的方向走。油车变成电车可能跟通讯没有直接联系,而且就说自动驾驶本身,也更多是人工智能在驱动。
但是5G和自动驾驶、电气化本身又有很强的互动。因为如果要自动驾驶的话,你会需要更多和网络之间的连接处理。处理就需要传输很多数据,5G可以提供非常快速的、低时延的传输,使这种数据处理成为可能。5G跟车之间是一个互相推动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它对车本身有一定的影响,但车这个行业,它自己也在做一些变革,很难说是说5G直接让它做了一个强制性的变化。各个行业都有它们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5G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这些变化有了更方便的实现途径。
最看好两个应用场景
记者:高通已经算是5G时代的抢跑者,接下来高通还会有哪些5G应用和方案出现在公众面前?
徐晧:5G的调制解调器、射频前端和天线技术等,这是比较核心的几个5G技术和产品。因为5G的车联网技术还在设计标准当中,所以也包括4G的V2X技术。5G的物联网技术标准也正在进行中,所以这里也包括4G的NB-IoT、eMTC等物联网技术。而且针对VR、XR等可穿戴设备,比如说可穿戴眼镜、可穿戴手表,高通也有一系列的芯片提供支持。针对每个应用场景,高通都有不止一个芯片来支持应用,不光是因为可能需要同时支持高端、中端和低端的用户,还与不同应用场景需要的运算能力有关。这是高通对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技术支持。
记者:你个人有哪些特别期待的5G应用场景?
徐晧:我最看好的两个应用场景是可穿戴性的AR、VR、XR应用以及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两个场景不仅应用了5G技术,也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比较好的结合。比如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要采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周边环境。而车联网中车与车、车与路侧设备、车与核心网络以及基础设施的各种交互不仅可以保证安全,还能提供更高效的车流控制,比如智慧城市就可以让整个城市更加高效。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我觉得5G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讯管道,或者说可能性,它可以让任何一个设备基站联系得更好、更直接。但是什么样的设备最后会是一个大家认可的设备呢?这仅仅有5G是不够的,因为设备本身的技术也会影响用户对这个设备的体验。而且一个技术出来了以后,是不是能在商业社会上成功?这也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最近几年从比较大型的可穿戴设备,到现在很薄、很轻便的设备,花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最近一两年都有很好的可穿戴设备出现。所以主要是看用户能不能接受,有时候一个技术诞生以后,是不是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除了技术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实际上,5G作为一种通用技术,能够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农业(000816)、工业物联网等垂直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龙真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