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为何把网络提速降费摆上重要位置?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4:20:0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盘和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发挥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多重效应;确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的措施,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我国在全面推动网络提速
盘和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发挥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多重效应;确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的措施,推进产业提质升级。

我国在全面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方面成效显著。


迄今为止,光纤到户接入端口占比超过90%,在300个以上城市部署千兆宽带接入网络,推动固定和移动宽带迈入千兆时代。针对农村、边远地区等薄弱环节,全年扩容及新建4G基站超过60万个,实现全国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8%。 迄今为止,光纤到户接入端口占比超过90%,在300个以上城市部署千兆宽带接入网络,推动固定和移动宽带迈入千兆时代。针对农村、边远地区等薄弱环节,全年扩容及新建4G基站超过60万个,实现全国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8%。

从表面上看来看,网络提速降费似乎与扩内需、稳就业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在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网络提速降费与这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国常会将其放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也在情理之中。

从扩大内需方面看,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已融入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零售长时间保持强劲增长,俨然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与新渠道。

据商务部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开局良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2%。预计今年网络零售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而从稳就业层面,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数字经济”业态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人社部网站消息,人社部拟发布15个新职业,其中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等,都是互联网行业促成的。可以说,互联网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扩大就业的作用十分显著。 据人社部网站消息,人社部拟发布15个新职业,其中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等,都是互联网行业促成的。可以说,互联网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扩大就业的作用十分显著。

如果说18世纪是蒸汽时代,19世纪是电气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数字经济时代。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半数为数字经济企业,在市值前20强的企业中,同样有近半数为数字经济企业。

数字经济是新一代第三产业的代表,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企业组织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关系将会被重构,数据、信息等将会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数字经济也将会改变我国传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有网络控制的自动化培育基地,有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产品(000061)销售等等,而传统制造业也因为互联网的加入更为了解当前供需结构变动情况,合理分配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而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正是顺应与发扬了数字经济的规律,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从国家战略角度全面推动网络提速降费,能够在全国增加更多的网络节点。而根据梅特卡夫法则,随着节点数的增多,整体网络的价值将会成指数函数速度增长。互联网所关联的各种产业、企业、消费者将会在此过程中实现更快捷的供需衔接、更有效的沟通交流、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同时,推动网络提速降费也是顺应了数字经济的摩尔定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原产品的价格将会逐步下降,变得更为亲民,这也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升级产品的动力。


除此之外,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让网络提速降费成为了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减负促民生之举。特别是针对农村、边远地区等薄弱地区,全年扩容及新建4G基站超过60万个,实现全国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8%,这有助于缩小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城乡信息鸿沟,覆盖98%的行政村使得绝大多数农民分享互联网的红利,真正实现了普惠民生。 除此之外,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让网络提速降费成为了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减负促民生之举。特别是针对农村、边远地区等薄弱地区,全年扩容及新建4G基站超过60万个,实现全国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8%,这有助于缩小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城乡信息鸿沟,覆盖98%的行政村使得绝大多数农民分享互联网的红利,真正实现了普惠民生。

综上,窃以为,全面推动网络提速降费,能够借“数字经济”东风,顺应其发展规律,发挥其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实现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的政策目标。(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盘和林经济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