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附属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后,任正非在周六接受外媒日经新闻采访时,对此事表达了强硬的回应。
任正非采访中抨击特朗普政府将华为列入政府黑名单的决定,坚称“华为没有做任何违法行为。”
他表示,华为公司将继续开发自己的芯片,减少生产禁令带来的影响。他还指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国供应商不向华为出售芯片,华为也“没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任正非:华为不会任由美国摆布
任正非周六接受采访时美国政府语气强硬,他表示华为不会任由美国摆布。“我们不会像中兴通讯(000063)那样,在美国的要求下改变我们的管理,也不会接受监管。”他说。
任正非说美国禁止华为业务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并表达了对长期前景的信心。“预计华为的增长可能会放缓,但只是小幅的放缓,”任正非补充道,他表示年度收入增长可能略低于20%。
任正非否决了在美国本土生产5G设备的可能。“即使美国请求我们在那里生产,我们也不会去”,他表示。
此前,华为在5G网络建设中保持行业领先,在全球获40多份5G合同,出货超10万个5G基站。有分析提出,在美国政府的威胁下,华为的运营商客户有可能会重新考虑在通信网络方面是否继续对华为保持高度的信任。
在这方面,华为也听到了鼓励的声音。在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的同一天,法国、德国和荷兰三国相继发声,表示不会跟随美国脚步封杀华为。
自立应对美国封杀
华为日前已经宣布类似“战时计划”的宣言,准备以自立战略应对美国封杀。海思总裁何庭波在一封公开信中写道,“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
海思像是华为保留的“火种”,不过它已经有了较大规模。它成立于2004年10月,其中大家熟知的华为手机芯片麒麟系列就是出自海思,除了手机芯片,海思的产品还有服务器芯片(鲲鹏系列)、基站芯片、基带芯片、AI芯片等等。
据DIGITIMES Research发布的2018年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Fabless)排名,海思以75亿美元营收排名全球第五。
不过,亦有分析师表示,如果美国向华为断供,华为可能需要转向其他地区采购关键部件, 比如至关重要的射频芯片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等。
日经新闻报道称,华为每年采购价值约670亿美元的零部件,其中约110亿美元来自美国供应商,华为尤其依赖美国的半导体零部件制造商。
华为在2018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美金(对2019年制定目标是超过1200亿美元),根据2018年底华为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美国有33家,中国大陆25家,日本11家,中国台湾10家,其他地区13家。美国的供应商主要是半导体和软件公司。
国产替代:道路曲折
上周五,在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后,美国以及中国等多地资本市场泛起涟漪。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通信、电子概念股股价反应不一。港股方面,丘钛科技大跌超过15%;比亚迪(002594)电子下跌11%,舜宇光学科技跌逾10%,富智康跌近5%。
A股市场华为概念股涨停不一,东山精密(002384)、京东方A、顺络电子(002138)当日收盘下跌,星星科技(300256)、华星创业(300025)、诚迈科技当日涨停。而受华为海思芯片“备胎”计划启动的消息影响,A股国产芯片概念股集体大涨,紫光国微、北京君正(300223)、力源信息(300184)等股涨停。
华为的美国供应商股价也受到惊吓,周四、周五两个交易日,Lumentum控股股价累计重挫近20%,赛灵思累计下跌约10%,凌云逻辑下跌近10%,高通两日分别下跌4%和1.5%,博通两日分别下跌2.33%和2.49%。
5月19日,财通证券通信团队发表研报认为,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意在打压华为,看好国内产业链相关企业。报告认为,华为短期受影响较小,长期面临供应商切换的压力。华为在美国发布禁令前已囤积了6到12个月所需的关键零部件,但从华为调低营收增长预期来看,若不能很好地解决供应商切换问题,在5G发展的关键阶段可能会减速。
此外,该团队认为,华为近年来一直在扶持国产相关产业链,如今国产替代将加速,国内拥有较为完善的整套产业链,短期内性能、产量、良率可能不如美国产品,但在国内巨大市场的支持下,技术进步会加快,“内循环”动力充足,从长期来看是相关产业巨大的机会。
光大证券观点认为,华为及附属企业被美纳入“实体名单”,再次凸显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将促进我国大力投入关键科技技术的研发。目前华为海思已具备部分芯片的自研自给能力,未来料将进一步加大芯片研发领域的投入。自主可控最终目标是实现在关键领域不再受制于人,虽然国产化替代道路曲折,但投资确定性较高。
《证券时报》旗下专注上市公司新媒体平台
●一手信息 ●一线互动
●一键发布●入驻资本圈
▲小手一点,全新体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公司官微。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