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资本市场部
来源|野马财经
“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如此宣布。
此时的大洋彼岸,特朗普已签署一份行政命令。美国商务部随即将华为列入限制交易的所谓“实体名单”。为此,华为启动了默默打造多年的极限“备胎”计划。
“公司多年前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在致员工内部信中何庭波称:“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今后的路,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然后再换胎,缓冲区已经消失,每一个新产品一出生,将必须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针对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何庭波在信中说。
伴随华为宣布“备胎”转正,华为概念股如诚迈科技、星星科技(300256)等涨停。国产芯片中北京君正(300223)、紫光国微同样开盘涨停,兆易创新、晓程科技、士兰微(600460)、江丰电子等纷纷大涨。
“巨大中华”崛起新兴玩家
早在2017年,华为就超过爱立信,跻身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2018年4月,原本处于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制造商的中兴通讯(000063)因为受到美国制裁,元气大伤。
华为,由此成为通信行业“巨大中华”里最亮最持久的一颗星。
“巨大中华”的说法源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中国电信市场呈喷发之势,本土力量应运而生,四家新兴的本土通信制造厂商巨龙通信、大唐电信(600198)、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冉冉升起。
有资料称,时任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在一次论坛发言中,取四家企业首字组成了朗朗上口的“巨大中华”。自此,“巨大中华”的提法便在行业里逐渐传遍。
在此之后,“巨大中华”带来的效应日渐扩大,我国电信市场由进口高价设备垄断的局面从此破局。由此也带来电信设备成本下降,我国电信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技术领先的“巨大”,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衰落。中兴、华为后来居上,甚至从国内市场走向海外市场,逐渐成为全球市场的新兴大玩家。
2018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7217亿元,净利润593亿元,总资产达6658亿元。同年,华为位列《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72位。相比之下,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排名第300位,腾讯排名第331位。
围绕华为这艘行业巨头,已然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据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不完全统计,A股及H股中至少有35家公司与华为存在联系。
实际上,华为在全球产业链中也已经占据重要位置。除了中国本土之外,华为的业务遍及全球,供应商也涵盖高通、博通、英特尔等众多国际厂商。
2018年11月7日,第十二届核心供应商大会上,华为还对92家供应商颁发了奖项。在这92家公司中,中国企业共有37家。其余企业则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诸多国家。
注册于1987年的华为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全球化之路,早已是一家全球化企业。在世界多地市场,华为也早已开始谋篇布局,并且已经落地生根。
华为早已“看穿一切”
华为的全球化布局始自上世纪90年代。1996年,华为开启全球化进程的第一站,进军俄罗斯。此后,华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手段,相继进入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新兴市场,并站稳脚跟。
1999年,印度班加罗尔华为研发中心正式成立;两年之后,华为又在美国设立了4个研发中心。虽然起步较晚,落后于人,但凭借着对自主技术的高度重视,华为的商业版图依旧得以不断扩张。
在进军海外市场近10年后,华为的海外销售额于2005年首次超过国内销售额,在往后的几年内曾一度占据总收入比重逾70%。
经历近20年的艰难开拓,时至今日,华为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8万名员工中,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约为70%,来自160多个不同国籍。
据华为2018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华为海外业务的销售收入达3490亿元,占7212亿元总销售额的比重为48.4%。显然,海外市场占据着华为营收的半壁江山。
近些年,华为加大了对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当在新兴市场逐渐站稳脚跟之后,华为将目光瞄向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
据华为2018年报显示,欧洲地区的业务在华为海外业务中的作用日渐显著。资料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华为手机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近20%。
然而,频频“攻城略地”的华为,只剩下一个尚未攻破的“城堡”——美国市场。
据华为2018年报显示,在华为几大区域布局中,美洲地区的销售额仅为478.85亿元,占华为总销售的6.6%,虽然2018年受“孟晚舟事件”影响,华为在美洲业务依然同比增加21.3%。
图为华为2018年销售分布情况(来源:华为年报)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华为近几年海外业务销售额持续增长,但国内国际业务的份额正在更加合理。
财报显示,华为2018年海外市场销售额3490亿元,较2013年1550亿元的销售额增长逾125%。然而,华为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却已下降至48.6%。
华为国内国际业务更加趋于合理。难道是华为早已“看穿一切”?
“备胎”计划出其不意
财报显示,华为的收入构成可分为四部分,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和其它。
其中,运营商业务占比最高,2018年的运营商业务销售额近3000亿元,占比达40.8%。
图为华为2018年营收构成(来源:华为年报)
运营商业务主要为俗称的“3G”、“4G”等网络建设。当然,自2013年开始,我国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了“IMT-2020推荐组”之后,“5G”时代正式到来。
而随之一同出现的则是一场极为激烈、时间持久的“5G”争夺战。
例如去年的高通、华为5G网络的标准制定主导权之争,受到了国内各界的高度关注。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注意到,对于“5G”时代的筹谋,华为不可谓不用心。华为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800亿元。华为财报中提及,华为每年将其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
除了国内的研发工作,2013年,华为还积极参与了欧盟5G项目的推动,与全球20多所大学开展联合研究,并成为了英国5G创新中心(5GIC)的发起者。
与此同时,到2017年末,华为已经在全球10余个城市与30多家领先运营商进行5G预商用测试,性能全面超越国际电信联盟(ITU)要求。
然而华为在5G领域的高歌猛进,却遭遇了越来越多的非技术性困难。
尽管华为一直表示保护其它国家的网络独立性,但自2018年以来,华为遭遇的围堵愈加明显。
对于华为在美国等市场遭遇的困境,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对CNBC记者表示,“作为5G技术的领导者,我们没有机会为美国消费者提供5G解决方案和服务,所以说美国是一个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仍然在阻止领先的玩家参与。”
如今,孟晚舟事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华为再上美国的所谓“实体名单”。
随后,华为立即作出回应:“如果美国限制华为,不会让美国更安全,也不会使美国更强大,只会迫使美国使用劣质而昂贵的替代设备,在5G网络建设中落后于其他国家。”
接着,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发布致员工的内部信,表示早在多年前,海思就已经为华为的生存打造“备胎”。如今,原本以为用不到的“备胎”,却救华为于水火之中。
就在海思发布内部信后,今日华为概念逆势股涨停。
你怎么看待华为的“备胎”计划?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