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科技公司倒闭,互联网概念股股价一泻千里。当时,刚刚成立5年、上市3年的亚马逊同样深陷泥沼。
即便是在人心惶惶的时候,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还“偷偷地”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他的目标是以更低的成本,将人类送上太空,定居宇宙。
近20年来,对于这一计划,贝佐斯一直没有大肆声张,但为了资助蓝色起源,他宁愿每年出售价值10亿美元亚马逊股权。
这周四(5月9日),世界首富贝佐斯终于愿意揭开蓝色起源的神秘面纱,并宣布了一项登月计划。
不过,一直指责贝索斯抄袭其太空计划的马斯克,这次也不忘嘲讽一番。
“是时候返回月球了,这一次,(人类)要留在那里”。
当地时间5月9日,杰夫·贝佐斯发出了这番豪言。当天,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贝佐斯向全世界揭晓了一款新式火箭引擎和无人着陆器模型,取名“蓝月”(Blue Moon)。
贝佐斯介绍称,未来,这台可携带3.6公吨有效载荷的着陆器将向月球输送补给,最终将人类送上月球。
2024年,“蓝色月球”将执行第一次任务。
“蓝月”着陆器将配备一种名为“BE-7”的新型火箭引擎。这种引擎以氢气与氧气为燃料。月球南极的冰川可以融化为水,从而为火箭提供燃料。
今年夏天,这款引擎将进行首次测试。
在发布会上,贝佐斯说:月球是人类的礼物。因为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从月球上采集资源消耗的能源比在地球上少24倍,因此在月球是人类进行太空建设很好的起点,“(月球)是一根巨大的杠杆”。
“蓝月”着陆器模拟视频
不过,世界首富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不仅要时隔近半个世纪让人类重返月球,还要利用月球这个跳板,在太空中建立适宜人类居住的“殖民地”。
在发布会上,贝佐斯向人们描绘了有朝一日在地球附近建造巨大太空“殖民地”的愿景,并让万亿人在那里生活。贝佐斯的愿景是基于物理学家杰拉德·奥尼尔(Gerard O'Neill)在1975年提出的设想:
一座自转、并绕着地球公转的圆柱形建筑,比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大几百倍,动植物以及人类可以在里面生存繁衍。(《三体》或《星际穿越》中都有对“奥尼尔殖民地”的描述)
不过,这个宏大工程需要靠后面好几代人来实现。现在的人能做的,就是展开基础设施建设,为后代建设太空通道。其中就包括“蓝月”计划。
蓝色起源公司的这次发布会不同寻常,意义重大。因为,自2000年创立以来,蓝色起源很少公开自己的计划,这次创始人贝佐斯还亲自上台演讲,并进行全程直播。
在18岁时,贝佐斯就有了建立太空酒店、太空游乐场的想法。2000年,在正式成立亚马逊公司5年之后,贝佐斯创建了蓝色起源公司,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火箭推动和发射器研发。
公司官网这样描述自己的使命:如果我们用可回收火箭、以更低的成本铺设一条通向太空的通道,子子孙孙就能借此打造出一个未来。
直到最近几年,贝佐斯开始有意提及蓝色起源。在这次的“蓝月”计划之前,蓝色起源还有两个大的项目。一个是2015年开启的太空旅游计划——“新谢泼德”计划。截至今年3月,蓝色起源公司已经试射了11次火箭,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今年,太空旅游的“船票”或许就会开售。火箭将把游客送到62英里(约100公里)的高空,在那里,人们可以体验几分钟的失重。2016年,蓝色起源启动了名为“新格伦”的重型载人可回收火箭计划。
接连宣布多项计划之后,贝佐斯表示,蓝色起源是他“最重要的工作”。2017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贝佐斯表示,他每年要出售价值10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来对蓝色起源进行投资。
马斯克和贝佐斯的太空竞赛
在私人航天的领域,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显得更加狂热。在“蓝月”计划发布之后,一向口无遮拦的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对贝佐斯进行了一番嘲讽:杰夫,别逗了。
推文中还配了一张PS过的“蓝月”计划图片。图片中,“蓝月”(Blue Moon)被改成了“蓝球”(Blue Balls)(注:英语中,Blue Balls也有性病的意思)。
同样是在21世纪初成立,同样是巨大的太空野心,贝佐斯的计划低调、“一步一步来”、保证成功率。马斯克则是大张旗鼓、加快速度、尽快实现重大突破、尽快登陆火星。
目前,蓝色起源只完成11次成功发射,而且只是将火箭送到亚轨道。而Space X已经完成了70次商业发射。
在融资方面,高调的Space X也比蓝色起源更多。
截至目前,除了贝佐斯的风投之外,蓝色起源还得到了NASA(2570万美元)和空军一号的投资和合同。
据福布斯估计,目前贝佐斯本人给蓝色起源投资了15亿美元。相比之下,Space X已经融资25亿美元。目前估值也高达315亿美元。
虽然目前看来,马斯克遥遥领先,但资金成了他最大的隐忧。投资者对Space X的烧钱行为非常担心,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要到处寻找商业发射的订单。而贝佐斯已经是世界首富,身家超过1100亿美元,背后又有市值万亿美元的亚马逊的支撑,蓝色起源完全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贝佐斯也不需要四处找融资。
数据显示,从2000年~2018年,已经有184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了商业航天产业。但是,企业家和投资人进军航天产业的目的并不是做慈善,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盈利。而现实的压力是,投资人还要等多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