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互通有无 共创文明-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3:56:3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科学精神点亮亚洲文明“亚洲文明的形成包含科学技术的创造与传播。”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强调。张柏春说,亚洲自古就是一个地区之间文化联系比较密切的区域。“亚洲由众多民族

科学精神点亮亚洲文明

“亚洲文明的形成包含科学技术的创造与传播。”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强调。

张柏春说,亚洲自古就是一个地区之间文化联系比较密切的区域。“亚洲由众多民族构成,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关联及贸易、宗教、科学知识、技术、军事等方面的传播和互动,亚洲文明在呈现多样性的同时,也存在技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他进一步分析道,喜马拉雅山脉将中国与印度隔开,但通过云南和广西,中国在陆地上和东南亚紧密相连;在青藏高原之北,陕甘等地区和西域建立了密切联系;北边是蒙古草原;东边和朝鲜隔鸭绿江相望,与日本一衣带水;从海上可向南航行到东南亚。

“地理环境的联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等促成跨地区的各种交流,包括技术和科学知识的互通有无与取长补短,从而共同发展。”张柏春说,一些简单的技术,比如打磨石器,很可能是多地起源的;复杂技术是单一起源的可能性更大,各地在交往中交换物品、交流技术和知识,使技术变得愈加成熟。

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丝绸和瓷器技术传播的故事。河南荥阳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表明,距今5000多年前,先民已开始养蚕,并利用蚕茧抽丝。缫丝技术在商代就已相当成熟,提花机在西汉时期已用于织造,养蚕、丝织技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南亚、西亚。“经过长距离贸易,丝绸在许多地区成为贵重物品,甚至可以当货币使用。”张柏春说。

作为瓷器的故乡,中国在商代早期就发明了原始瓷,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的瓷器。此后,瓷器技术不断发展,形成白釉瓷、青釉瓷、青花瓷、五彩瓷等品种。这些瓷器先是销往亚洲,后来远销欧洲等地。

如果说丝绸、瓷器是著名的中国名片,那么,龙骨水车、风扇车等机械则是相对低调的中国原创。张柏春说,龙骨水车是用人力或牛来驱动的提水机械。“这种灌溉工具最早出现在东汉,到唐代被介绍到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者注意到泰国也在用龙骨水车。”张柏春说。

和龙骨水车类似的还有风扇车。这一技术早在我国汉代就出现,后来也传播到日本和朝鲜,18世纪又传到欧洲。

“毫无疑问,我们也分享别人的技术。”张柏春说,比如印度的制糖技术。季羡林先生写过一部《糖史》,详实地阐述了糖及相关技术在印度的起源及其向世界的传播。中国掌握了外来的制糖技术,还发展了榨甘蔗的糖车。

类似的技术还有酿酒。考古学家发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先民已经掌握含酒精饮品的酿造技术,所用原料有大米、蜂蜜和水果。然而,到了11—12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又从西域将白酒酿造技术传入中国。

“还有许多技术,迄今尚难考证到底起源于哪里。比如在我国东北常见的摇车,即摇动小孩入睡的摇篮。东北、内蒙古、新疆、土耳其都用这种装置,有的地方还将其陈列在博物馆。”张柏春说,土耳其的摇车更高一些,而我国东北的摇车比较矮,通常放在炕上。“虽然结构和装饰方面存在地域差异,但其技术明显是一致的,甚至可以推断是同源的。”

“总之,亚洲文明研究还有很多待解之谜。深入研究亚洲科技的多样性和一致性,会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不同民族交往的历史、不同国家发展与合作的历史。”张柏春说。

“已有研究告诉我们,亚洲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为亚洲文明贡献独特的科学技术,也分享了亚洲各地区的发明创造。无论是独创的,还是分享的,都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张柏春说,传承交流和共享的精神,必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多赢局面,结出新的文明硕果。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