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师烨东
五一假期首天,仍然高达70%排片占比《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下简称《复联4》)拿下超过5亿票房,总票房破30亿,成为首个在中国地区超过30亿票房的进口影片,不仅超过两年前《速度与激情8》(26.7亿)的纪录,并且仍然在不断创下好莱坞进口片的新纪录。
在北美,《复联4》同样不断刷新着纪录,目前其在北美票房已经超过4.5亿美金。实际上,除了法国、意大利等几个少数地区之外,《复联4》刷新了几乎全球全部市场的首周末开画记录,从而将影片的全球首周末数字提升至逾12亿美元。
毒眸注意到,虽然《复联4》在北美上映的首周,票房占比同样高达89%,但是其单影院单日的产出高达2.55万美元(约合17.2万元人民币),远远超出同期中国影院单日的4.3万元人民币。刨除开影院规模,其单银幕单日产出约2.86万元人民币,同样远远超出国内影院的7200元(按国内60000块银幕上映计算)。
同样是近乎碾压的排片与票房占比,为何美国的影院效率更高?
《复联4》自从上映之后,便不断创下首日票房、零点票房等各种票房纪录,而其超过80%的排片占比从上映开始,一直持续了整整5天,一直到4月29日,其排片占比才降到73.4%,但是其票房占比仍然高达87.4%。
《复联4》的单日排片场次也始终保持在超过20万场的高位,即便这几日排片略有下滑,同样维持在每日19万场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的万家影院,平均每天都要给长达3小时的《复联4》排出20场的场次——也正是几乎所有影院不遗余力的集体高排片,制造并且推动着《复联4》不断打破又创下一个接一个的新纪录。
《复联4》上映之后的两周,国内新上映的影片数量也降到了这两个月的低点。五一档新上的影片《雪暴》、《下一任:前任》等影片并未对《复联4》造成任何实质性冲击,五一当天,《复联4》拿下5亿元的单日票房,其余20多部正在上映的影片一同才拿下了9500万票房。
事实上,自《阿凡达》横空出世后,每一次”现象级“电影的出现都有迹可循,《复联4》的纪录里程碑也不例外,其背后是国内影院容量的快速膨胀,单片记录的提升也呈加快之势。
在2010年初,国内院线约有1680家影院和4720块银幕,而《阿凡达》的上映充分激发放映端的潜力,并以13.4亿打开了全新的票房空间。在此后的4年半时间里,影院数增加至4164家,升幅达到近150%;银幕数更是从4720块左右飙涨至2.2万块,翻了两番还不止,这也为《变形金刚4》将单片成绩提升至19.8亿埋下了足够的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基础。
2015年、2016年《速度与激情7》和《美人鱼》上映之时,中国的影院数接连跃上5166家和6681家,银幕数也以每月数百块的速度飞速攀升,从而为单片20亿和30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2017年8月初,国内报送票房的影院数达到了8300家,银幕数则来到46540块的高位;与2014年《变形金刚4》开画时相比,两项指标正好都扩充了2倍左右。最终《战狼2》也在此基础上实现翻倍,写下累计超50亿的“神话”数字。
截至2018年底,影院数和银幕数分别突破1万家和6万块,从硬件规模看已是全球头号电影市场。虽然《战狼2》的单片纪录还未被打破,但去年同时出现《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和《我不是药神》三部30亿+影片,今年还未过半则跑出《流浪地球》和《复联4》两部30亿+作品,这都凸显了庞大数量基础设施的带来的优势。
《复联4》在国内院线掀起的“惊涛骇浪”并非孤例,而更像是全球性的粉丝“大联欢”。
据Box Office Mojo统计,《复联4》于26日在北美起映,旋即展现出罕有匹敌的号召力:从零点场6千万美元开始,《复联4》无悬念打破所有开画记录,首周末便攻下3.57亿美元(约合24亿元人民币),将《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的原纪录整整提升了1亿美元。
同时,《复联4》也持续刷新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保持的最快攫金速度,再度提升北美院线票房产出的“极限值”。进入工作日,《复联4》的票房上升势头仍未见丝毫减损,因而预测值直线飙升至9亿美元,直追《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9.36亿美元。
事实上,除了法国、意大利等少数例外之外,《复联4》刷新了余下全部市场的当地开画记录,从而将全球首周末数字提升至逾12亿美元(约合82亿元人民币),而这一切仅用时5天时间。
回到北美,在《复联4》带动大盘屡创新高的同时,单片占比也达到88.8%的高位:自从4月初的《雷霆沙赞!》之后,北美已有三周没有制作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作品公映,同期仅有《哭泣的女人的诅咒》、《不可能的事》等中小量级的影片,可以说《复联4》的超高预期度在美国同样阻吓了潜在对手,也为其“统治级”表现清空了战场。
4月22日晚,《复联4》洛杉矶举办全球首映礼,据说已是最后一次大合影
单纯从数字来看,《复联4》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与国内院线98%的票房占比似乎差距不大。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复联4》在北美共计4662家影院同步上映,这已经创下了北美开画规模的最高记录,却还不到国内上万家影院数的一半。
巨大的影院差距背后,这也造成了两地《复联4》上映期间在单影院收益上的巨大差异:在北美地区,上映《复联4》的影院单日平均收益达到2.55万美元(约合17.2万元人民币),后者则只有约4.3万元人民币。在单银幕产出上,北美2.86万元人民币的日均值,也远超国内的7200元(按国内60000块银幕计算)。
须知,虽然北美的银幕总数超过了4万块,但《复联4》在首映周并未覆盖所有银幕,而是聚焦在能产出更充沛现金流的特定影院,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北美影院的效率更高。
这便涉及到的另一个概念——“分轮”放映:在北美,通常制片公司和电影院线会预先签订协议,将最具“卖相”的电影锁定在一部分影院作独家放映,而锁定期一般为两至三周。在这个时间段内,影片只会在指定影院上映,即《复联4》统计中的4662家影院。而余下未签订协议的影院则被归入“二轮”影院,通常以中小影院或“汽车影院”为主。
那么,这4662家影院大概占到北美总银幕的多大比重呢?带着这个疑问,上个月笔者曾与身在纽约的Robert Marich先生有过交流,他是营销专著Marketing toMoviegoers的作者,以下是邮件截图和翻译。
BOM只提供了影院的数据。折算倍数大概是2.5。所以4500(家)折算为1.1万块银幕。以下是我的书在2010年的部分文字…
以一个极端情况作例子:在2010年7月,《暮光之城3:月食》最多时曾预定了4468家影院,这相当于8800块银幕;在2008年7月,华纳兄弟的暑期巨制《蝙蝠侠:黑暗骑士》曾在创当时记录的4366家影院的9400块银幕同时起映,最终首周末三天以1.584亿美元打破记录。
每家影院大概是8块银幕。我附近的两家影院各有12块银幕。
现在并没有太多的单银幕影院来拉低平均值。“汽车影院”通常也有两到三块银幕。离我最近的“汽车影院”有3块银幕(中间是放映中心,附带售卖食品/饮料,周围则是一圈银幕)。有时候“汽车影院”会在统计时排除,因为在下雪的乡村并不是全年开放的。
如果需要更多数据,建议到贸易团体“美国影院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of Theatre Owners)的网站查询,可以看到大型院线的银幕/影院比大概是11比1。
另外不要遗漏了加拿大,在“本土”市场统计中通常包含在内。加拿大的比重在10%左右。
希望有所帮助。
虽然Robert先生引用的例子年代略久,导致现在看来折算系数偏低,但仍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北美的超大制作电影并不会无差别地覆盖所有银幕,而是以特定协议预定一定数量的高端银幕,从而保证最大效率的票房产出。考虑到近年来北美多厅影院建设有所提速,故而将折算系数提高至6,那么估计4662家影院的银幕总数在2.8万块左右。
据2018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发布的THEME报告披露,截至2019年2月,北美银幕总数为43459块,其中数字非3D屏26526块,数字3D屏16933块。
相比之下,《复联4》会在全国上万家影院同时上映,因此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流效应。
相比北美由《复联4》带来的制片厂和放映端利益“共荣”,国内则更多看到影院出于“自救”而作出种种惊人之举:不成比例地提升服务费、预售后退票后加价再卖,以及层出不穷的高价票……(点此阅读:400块一张票的“复联”,只会让观众远离电影院 | 猛侃专栏)
对于国内院线而言,长久以来有两大因素一直在制约放映端的健康发展,即过快的建设速度和过低的行业集中度。
首先,是与观众人次增长不相匹配的银幕数量。
截至2018年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0079块,同比增长18.32%。而根据去年12月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2020年银幕数量预计将达到8万块,也就是说,今明两年平均每天将建设接近30块银幕,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这是在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高速度。
虽然说长远来看,中国的人口基数支撑8万块的银幕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短期来看,这样的银幕数量对于现在的市场似乎仍然有些过载。往年出现的“同一商圈挤进多家高端影院”的惨烈竞争,似乎还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停。(点此阅读:今年票房不如去年怎么办? | 猛侃专栏)
另一方面,国内院线集中度偏低的情况仍未改变。据“美国影院主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7月北美前4大院线AMC、Regal、Cinemark和Cineplex合计银幕达到21795块,相当于全部银幕的一半左右。
相比之下,近年国内前八大院线的市场集中度还不到70%,即便是市场占有率最多的万达电影,其票房占比也仅维持在13%左右,银幕数量则只有总数的5%左右;目前国内票房占比能达到10%的院线仅万达和大地两家,剩下院线全部都是个位数的占比,国内电影下游集中度明显偏低,并且在多次小规模的收购案后并未显著提升。
这一方面加剧了行业内各玩家的无序竞争,出现违反市场规律的高密度影院布局;同时也削弱了放映端整体的议价能力,导致在和制片方的博弈中难以提升分账比例。
因此,如果市场中缺少重量级的作品,影院的创收能力便极易受影响,无法通过分线发行合理调配资源;而一旦类似《复联4》等大制作公映,上万家影院又一哄而上,陷入“竭泽而渔”的恶性模式。
但《复联4》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不能着力解决上述问题,这样周期性的行业困境仍将难以根除。对于陷入生存危机的影院而言,这是一场残酷的“救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