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在创新地图主办的第三届“前哨大会”上,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得到APP《全球创新260讲》主理人王煜全进行了以“2019:回到未来”为主题的精彩分享。
来源 | 数据观综合整理自笔记侠(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 王煜全 整理 | 董永贺
编辑 | 方茶云
如何能了解科技趋势?如何了解未来应该到什么地方和什么产业领域去布局?如何让所有人像关心娱乐一样去关心自己的命运?这似乎做不到。
中美贸易摩擦,大家都在讲,今年是不是很艰难?很多经济学家都在预言今年的经济似乎不会太好。但王煜全看到的经济大势,却和那些经济学家想的不太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合起来才是经济,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经济做贡献。而不是去靠预测来决定我们的未来经济。”他说道。
大家关心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更关心的是整个经济的大格局。因为这是今年的热门话题。
经济发展趋势背后的3大因素
经济大势确实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
我们不必着急去找解,不着急说结论会怎么样,我们需进一步去发掘,去了解这些发展趋势背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第一,是科技红利分配不均造成的。
全球经济发展是一直在持续的,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减慢,很多科技公司赚了大钱,很多科技产业在蓬勃发展。同时,它们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和以前是很不一样的,以前很多新兴科技产业兴起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传统产业在前面阻碍它。比如,福特汽车刚出来的时候,肯定不能说它摧毁了马车产业。马车基本不是一个产业,所以它前面没有一个和它竞争的产业。
讲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人们总会觉得它会把整个传统汽车产业摧毁掉。产业变革会造成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因此受伤,这个事情以前就发生过。
熟悉全球经济历史的人,会记得20世纪初,当全球产业进入到工业化大生产,造成大量人员被从流水线当中剔除,造成经济动荡,也就是1929年著名的经济危机。因为二战,当时整个社会被破坏得很厉害,需要投入建设,再加上时间拖长了以后,随着新一批知识工人的崛起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是国家和跨国企业的矛盾的问题。
不仅是科技和科技企业的问题。
苹果公司赚了大钱,声称拥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2000多亿美金,账上这么多钱,但90%在海外。当一个企业盈了利,但它的盈利没有回归本国,也没有进入到本国经济生产大循环当中,导致本国人民并不能受益。矛盾来了。
很多人都说,新一轮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受益了,而发达国家没有受益。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
全球化是谁在推动的?是发展中国家吗?不是,是最发达国家推动的。如果全球化对它不利,它会去推动?
全球化对跨国企业有着巨大利益。只因利益归到了跨国企业,并没有回归到这些国家民众身上,所以这些民众才会心生抱怨。
第三,保守思想和开放思想的冲突。
这么多年,中国一直在变化、变革,我们适应了变化。一旦出现新变化,如果自己不能适应发展,可能就会被淘汰掉。
我们每个人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要去学习,要去改变,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知道,变化才是规律,只有拥抱变化,才有可能找到解。虽然问题不断,但结论很明确,全球化是大趋势,贸易战并不能代表全球化的问题!
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因为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利益。全球化的四个阶段,我们已经到了全球化的新阶段,全球化不但不会倒退,仍会继续向前发展,我们要掌握的就是全球化。
因为产业全球化,从产业角度做全球布局已经是一个事实,根本无法逆转,只有去顺应它。所以,后贸易战时代,全球化会迅速回归的。
最近中美之间贸易谈判有很大的进展,相信很快会达成协议。全球化会回归,会进入新阶段,中国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如何在新的全球化状态下开展自己的业务。
区别与过去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们以前的全球化是比较浅的,也就是在全球化非常初期的阶段——商品的全球化。今天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产业的全球化,而且正在进入更新的创新的全球化阶段。
我们以前的做法是中国制造货销全世界,未来我们一定要做的是适应全球产业新布局。
当你关注下一个发财机会在哪的时候,可能已经失去了更大的机会。我们既要讨论眼前的东西,更要关注背后的机理,以可以判断更长期的趋势,因为趋势对我们更有价值。
你会发现真正的趋势是科技。
科技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推广科技。
如果你是传统产业,你要非常小心
有人说,我是做传统产业的,对科技感兴趣,但关心科技跟我有什么关系?
艾米·韦伯是纽约大学教授,专门研究未来趋势。她每年都会发布未来科技趋势报告。在她的《2019年科技趋势报告》分享上举了一个很鲜活的案例。她说,我们都知道沃尔玛是做传统产业的,是传统大零售店。但沃尔玛最近非常关心亚马逊,觉得未来亚马逊可能是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不是它主观猜测的结果。
它做过充分分析,它发现很多科技正在改变传统零售背后的产业结构。
过去我们吃肉,用畜牧养牛养猪,现在已经可以用细胞培养的办法,直接培养牛的细胞,足够多的细胞放在一起就会变成一块牛肉。这意味着以前你要买肉,或者商店要卖肉,必须要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从牧场到屠宰,再到运输、冷链物流,必须拥有一个全国的配送网络。但现在不用,可能就只需在城市周边的一些实验室,这些肉就会从细胞培养瓶里长出来。
甚至将来买肉,不用再像过去指着要这块,要那块肉;而是说要这瓶,要那瓶肉。
所有变化造成了一个结果,造成沃尔玛以前的传统优势(大规模采购优势、全国配送优势、全国连锁优势),一夜之间不复存在了。因为产业链变的极短,且又都在城市周边生产销售。
这时,能实现本地灵活配送的企业最具优势。亚马逊正在干这件事。亚马逊还在干智慧物流,包括无人配送,将来一个无人机就会把你想要的食品直接送到家。
当科技进步以后,传统产业不能幸免,所以就必须要了解先进科技。
今天,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不会受到科技的冲击的传统产业。如果你是传统产业,你就要非常小心。
2019年十大科技趋势发布
今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发布了科技消费品的走势,盘点2019年我们需要关心的十大科技趋势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我们这次发布和它区别在哪?
我们叫“趋势”,CES叫“走势”,走势看过去和看未来,是连续的;趋势是未来一年两年的东西。
要了解产业,就更要了解长远的。从趋势角度来看,明天发生的事,现在布局已经太晚,所以只能是如何去利用它了。
做布局,去引领,至少要提前三年、五年,甚至更长。
1
车的革命
Gartner是美国的一个咨询公司,它提出这个曲线,指很多科技产品进入市场以后,会有两轮的热度。
科技最开始被搞出来的时候,肯定没人知道。但,慢慢地就会变得热起来,成为很流行的概念。概念流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又会冷下去。因为概念虽流行,并没有实际收入和利润,大家发现,老是谈论,却离我又很遥远,也没有发生,对自己没有意义,所以就会冷下去。
冷的过程中,这些概念已在逐渐酝酿,被开发成产品,再慢慢进入市场。虽然大家认知低,概念宣传也少了,市场却在慢慢接受,收入和利润也慢慢起来了,这才算真正进入了社会,又会形成新一轮的热度。这就是Gartner曲线概念中两轮的热度。
自动驾驶、电动车、车联网,现在正处在第一轮热度消退的时候,第一轮热度充分教育了大家“自动驾驶”是为何物。
实际上,大家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5G自动驾驶,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应付,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确实也不现实。
因为它需要不断训练,如果是它没见过的场景,就没办法做出应对措施。所以,完全的自动驾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我们身边能看到大量自动驾驶应用,说明自动驾驶早已悄悄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很多时候,概念热炒的时候,大家会关注它。等概念冷了,大家反倒不以为意。也就在大家都不以为意的时候,这个社会才真正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汽车变革已经开始,且变革非常深刻。深刻到相当于当年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
功能机,就是非智能手机。功能机和智能机最大的区别是灵活性。功能机的功能是固定死的,不能改变。智能机可在上面操作、做变化,体现人性化的需求。
今天的汽车已经逐渐跨越到了智能机时代。你会发现,未来汽车系统升级一定会成为常态。
如果你用的苹果产品,你车里有NFC(近场通信),手上戴着一个苹果手机,你和车连通最想去的地方导航,就可以直接将手机画面投到汽车投屏上,你想听的音乐也可以直接车上播放。车就变成了手机的延伸,你的使用体验将会有巨大的变化。
当下两大操作系统,IOS和安卓。如果操作系统已经拥有手机的优势,从手机延伸到汽车,整个体验就会特别好,如果延伸不过去,体验就会变得很糟糕。
汽车的革命已经开始,它的深远程度会远超过我们所想象,它注定会改变整个行业。
特斯拉在做卡车的自动驾驶,百度也在做,这个领域一定是最先商业化应用的。
因为它有商业价值。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行业人的命运。
也许再过五年,中国有3000多万卡车司机,可能只需要1000万,另外2000万会没有工作。
剩下2000多万卡车司机能不能找到再就业的机会,这是科技本应承担的责任。
当你摧毁一个领域的时候,你就要构建另一个更大的领域。
乘用车的变化一点都不比卡车小,乘用车,更是关乎到每个人。想想有那么多时尚功能在等着我们,这是最最振奋和激动人心的。
车的革命不只是把原来的燃油车转成了电动车,也不只是把原来需自己停车变成自动停车。更意味着一个崭新产业将会出现,这个产业很像当年的互联网,但这次是软硬相结合的,这个产业里很可能会出现“下一个苹果”。
2
万物智能
万物智能的核心很明确,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关键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数据、算力、算法。
算力、算法相对来说是可以开放的,到最后竞争的焦点就成了数据。
数据从哪来?从应用来。所以人工智能应用才是关键。
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它需要有一个学习周期,且人工智能使得机器进入了终身学习阶段。
机器可以终身学习,对我们而言会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很多企业上新技术的时候,会等到技术相对完善。问题来了,机器需要终身学习,训练周期就变得很关键了。
所以必须要毫不犹豫地切进去,毫不犹豫地找到新技术和自己的结合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行业里的数据拿出来去训练,使人工智能变得更聪明。
只要你早一天训练,别人就很难追上你。所以抢先掌握数据,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
万物智能的焦点是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最早在1995年被比尔盖茨提及。直到2015年,20年后,智能家居还是未来。
由于有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的出现,2016年大变革了。你可以对每个智能家居去发命令。新的交互方式使智能家居成为可能。尤其到5G来了之后,万物互联需要的所有技术条件就都具备了。
5G技术标准能做到,只要在同一个基站里,设备之间可以相互通话,这样通话的频次、密度都会大很多。以前你家里所有的智能家居,必须得和某个系统去对接,现在它自己就会形成一个系统。如果自己形成一个系统的话,它的智能程度就有可能能够迅速提升。
5G来了之后,人工智能会像电力一样无所不在。
万物智能不光是核心云平台是智能的,周边的设备(边缘计算)也都是智能的,是智能和智能的叠加。
谷歌和亚马逊将智能音箱作为和用户接触的前台,后台提供智能化对接的系统。这个系统中国也有很多人在做。
“智能音箱”虽然很热,一个叫涂鸦的企业却更被人看好,因为它做了一个第三方的智能接入平台。谁家的智能系统都能介入,这样能够使整个环境更加智能化起来。
做深度的对接,深度的融合,是另一条非常有机会的路。就是把所有智能系统对接到一个自己实现智能的平台上去,让智能系统之间做深度融合。
TCL提出全场景的AI和Ai*以IoT的战略,强调的就是智能终端设备在万物互联时代的一个新方向。终端本身要智能化,智能终端再相互连接,数据互通共享。全面整合人工智能体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终端互联,实现全智能的环境。
万物互联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用户的每一个系统都能够自动智能化地互动连接起来,产生数据,经过训练,使得系统本身更加智能化。
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智能化地整合,每个智能系统的数据叠加起来,全面智能就会更加强大。
领跑万物智能时代的时候,抢占先机比你想象的要更加重要,因为今天还看不到,但明天很可能就会呈现出最好的机会来。
很多企业其实当它布局的时候机会并不清晰,布局以后机会才会逐渐明朗起来的。在大方向明确,小目标不清晰的时候,要勇敢行动。这是一个优秀企业的特质。
围绕生活场景提供智能化产品全面覆盖,这样可能会更早地做到全面智能化。能更早地积累数据,就会有绝对优势。
电视机越变得来越智能,可以看电视,也可以上网。如果电视机和你的冰箱能够连接起来,你在电视上下的单就会提醒冰箱,货品保存期是多久?在货品失效之前它会提醒主人吃掉它。
冰箱与你长时间互动之后,会知道你的购物习惯,知道你的消费习惯,会在你购物的时候给你更加精准的推荐。
当周围每个设备都更加智能,而这些智能又能完全打通,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非常智能。
到那时,我们对自己的理解,真有可能比不上机器。因为机器对我们了如指掌。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低隐私社会。这是不可退转的趋势!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人们将会得到更好的服务。
万物智能,会像电力一样无所不在。很快,这个领域会出现“下一个GE”,非常值得期待。
3
显示无所不在
显示对我们的影响强烈。手机就是,让我们每天离不开它,甚至很多人因此得了颈椎病。
一款折叠屏手机,很是火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显示屏都在做极度差异化,且出现在各个地方。专业屏做专业事。
到处都是显示屏,将会成为一个潮流,形成一个趋势。
可以被触控的大屏,就是人屏互动的重要应用方向;未来办公室墙面,地铁窗户都将会变成屏幕,且都可能和手机屏互联互通。
TCL的条形屏,用在超市、商场的货架上,取代了传统的货架价签。
去年新零售概念火热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在讲新零售条形屏。看似小,但可能是最快普及的一个方向,与智能叠加起来,它是有很大潜力的,比如:加上面部识别会和你形成更强智能互动,局部的智能互动。
电竞已不再是简单的游戏,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竞技领域。作为竞技项目,电子竞技对显示器就有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电竞屏幕代表了显示屏生产工艺的最高水平。
华星光电在电竞显示屏上重点布局的是曲面显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沉浸感,这是电竞屏幕领域的新方向。随着电竞的爆发,电竞显示器的行业也将会有更多应用出现。
未来屏幕是智能生活解决方案的一个提供者,华星光电在这方面有机会成为资源、产业链的整合者。
当你要和环境智能形成互动的时候,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你自己去参与互动;一种是你本身有个智能设备,需与智能设备之间实现互动。
手机可通过屏幕进行无限地延伸。
当所有的屏幕都变成手机延伸,而手机又充分了解你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格外的让你觉得舒服。
当显示无所不在,又有和本地环境相关的好内容,把它放到本地屏幕上去。路人觉得很好,就会下载,会分享到更多屏幕上,到那时一个城市的内容可能会来自于一个源头。
当显示无所不在的时候,生活的变化会比我们想象要深远的多。
4
混合现实
显示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戴上头显。
混合现实也是未来趋势,不用那么远,很多东西已经在现实当中存在了。
增强、虚拟现实游戏体验的好处就是它占地非常小,基本上200平米就能够形成一个游戏乐园,比我们设想的迪斯尼游戏乐园更加适合城市体验。它的未来非常广阔。
虚拟现实直播、增强现实直播现在也已经成熟起来了。
有一些前卫的网红,已经开始用增强现实直播了,因为效果更好,后面的场景可随时切换,跟大片一样。这都是AR成熟化的功劳。
大潮流里,增强现实比虚拟现实来得更快。增强现实领域,to C的应用就是to B的应用,商业应用的开发要比娱乐应用开发要快。
AR(增强现实)有一个特别大的价值,就是做远程维护、远程维修。
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和农村人都有钱了,他们会买更多的电器。坏了只好扔掉,因为越远的地方越缺乏足够有技能的维修工。现实解决方案出来了,用AR来做。
AR的变化会使得像美团这样在各地都有很多派送人员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最大的维修企业。可以与TCL这样的企业去联合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是变化。
你要知道哪些技术会来,你要赶紧去应用。
未来一定有一大批企业利用AR去实现自己远程维修的功能,远程维护对很多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科技使我们能够突破原有的限制。真正的好公司是利用科技实现升维打击,你做到的事竞争对手永远做不到,这个才是有机会的。
5
肿瘤治疗
去亚马逊上搜索“脑促进药”,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通用型的非处方,一些化学药物或者生物药,刺激我们大脑的活跃度,让你更加清醒、更加专注。另一类是植物药,甚至是蘑菇提取物,号称也有那样的效果。
你如果相信你吃药会变得更聪明,你也会更聪明。
只是这个领域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确认。
下一个领域,我们称之为长寿药。被认为十年之内必然有大突破。
二甲双胍,一个常见的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经过糖尿病人的多年服用,基本上认为是安全的。
二甲双胍,从疗效上讲,被认为有明确长寿的作用。一般来说,糖尿病人脏器会受损,所以他的平均寿命会短于普通人和正常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人,预期寿命高于正常人。
从机理上去研究长寿的公司很多,眼前还没有成果出来。虽没有攻克这个难题,但已经有逐步成果出来,就是肿瘤治疗,尤其在细胞免疫疗法和精准医学(精准治疗)这两个领域的进展都很大。从基因角度看肿瘤突变到底来自于哪个基因,然后针对性地提供基因治疗药物。
每个药物只管一个基因型突变,肿瘤药物接下来会出现一个井喷。
这里的需求,就是要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大量研发针对性的肿瘤药物。
Insilico Medicine,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被评为人工智能领域三家最重要的应用公司之一。这家公司的应用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做药物研发。它的主要方向也是做长寿研究,肿瘤药物研发是它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除治疗以外,肿瘤检测进展也不小,现在一个重要方向是外周血中游离DNA的检测。
把精度提高上去,会使早期肿瘤能够被检出,慢慢的,肿瘤将会成为一个可控的慢性病。
艾滋病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几乎没救的病。今天医学界认同,艾滋病已变成了一种慢性病,只要坚持吃药,一个人是可以保证长期存活,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没有问题。
这个领域也会出一家大公司,它会是“下一个强生”。即使在生物医药大方向,也要学会判断小方向,生物制药更像医疗器械,而不像药。
肿瘤都攻克了,加上长寿,希望人能够不死。不是靠肉体不死,而是精神不死,就像黑客帝国,把你的数字资料全部上传到网上,然后人就永生了。
6
商用机器人
为什么叫索菲亚(002572)?你不希望看冷冰冰的机器,和它说话时,它眼睛都不看着你。而索菲亚和你说话时一定是面带微笑,眼睛看着你的。
索菲亚擅长非语言沟通,因为语言沟通可以调用任何一个现有的软件系统,非语言沟通是人类沟通里的80%。
服务型机器人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很多时候你必不介意它是机器,比如餐厅,智慧餐饮未来是重大的方向。
需求很明确,每个人都要吃饭,随着生活越来越好,还要出去吃,出去吃一定会喜欢去连锁餐厅,服务质量能够保证。
餐饮里最有难度的是厨师,最好的办法是连锁餐厅机器人。海底捞智慧餐厅已经有超采机器人了。
洗衣服发达了,但叠衣服非常费劲。现在叠衣服机器人也有了。当然,它有点夸张,据说叠衣服机器人叠一件T恤需要5-10分钟。
重复性的工作应该交给机器人来做,我们只做创造性的工作。
深圳有很多机器臂企业,不仅有工业机器臂,也有商业机器臂、台式机器臂,种类非常多。
机器臂能帮你完成很多任务,能帮你跑差、倒咖啡、调酒,未来会更多。中国有这样的制造优势,加上人工智能的赋能,机器臂领域很有可能会出现“下一个大疆”。
7
新材料
这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趋势,因为它是新材料,它叫记忆合金。
很多地方你都能看到记忆合金。
美国人拿记忆合金做卫星天线。日本人拿记忆合金做女性内衣,无论如何揉搓洗涤,穿到身上,体温是记忆合金适合的温度时,它就变挺了。
科技在为我们实实在在的提供利益。
8
新物种
我们喜欢吃瘦肉,现在生物医学基因工程就改造出能够长出更多肌肉的瘦肉型猪供我们食用。
估计很多人会害怕,因为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因工程就出现了大飞跃。那时候很多人喊,千万别培养出超级细菌来把人都干掉。那时候到处都渲染生物威胁论,1975年2月加州一个叫做阿西洛马的城市,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叫阿希洛马会议——约束生物科学家,不要干反人类的事情,不要干反伦理道德的事情。
今天的基因编辑在工具上更进步了,但没有什么太大原理上的突破。
这件事一直到最近才被咱们中国的科学家给干了。
最近一个基因编辑的人体胚胎已经出生了。
不要高估这些科技所带来的威胁。人工智能迄今为止没有毁灭人类的能力,因为解决它们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它的电源拔掉。
哈佛大学博士杨鹿晗和他的导师要把猪的基因里面,可能引起人类排异反应的基因敲除掉,这样的话,猪的器官移植到人体的时候,人就不会有排异反应,器官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每年有大量人等着器官移植,以至没等到器官就去世了,如果器官移植问题被解决的话,那真是一个大大的福音。
这个领域可能最早出现一个和食物和农业相关的大企业。
9
太空数据
大航天时代国外有进展,中国的进展也很大。
嫦娥4号第一次到月球背面。很快中国也能组织登月。
前段时间,以色列组织登月没能成功。现在,美国也在喊2025年重返月球。
曾经登月用的土星5号飞船,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50吨。现在运力最大的火箭是特斯拉刚刚推出来的猎鹰重载。猎鹰中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概50吨,比土星5号差了2/3,所以还差得远,但我们已经往那个方向去努力了。
很有可能我们这代人能够成为第一代的“跨星际物种”,开始有移民火星的机会。
为什么要去太空淘金?因为我们知道很多稀有金属在太空并不稀有,如果运气好的话,在太空捕捉到一颗钛含量或者锰含量特别高的小行星,那你就发财了。
据说全宇宙最大的钻石是天上的一颗小行星,整个小行星就是钻石。我们有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第一个万亿富翁,捕捉到了一颗小行星就够。
美国一家私人小型创业公司,成立不到十年时间,现在天上总共拥有的卫星数量超过200颗。
因为它具备了扫描地球表面所有地方的能力,它一天时间就能在地球表面完成一个完整的扫描。
它的数据是商业的,对所有人开放。你今天就能买到他所有的数据,只要你肯花钱。
美国另一家特别聪明的公司,自己不做卫星,却买卫星数据,他还特意买美国各大超市门口的卫星图片,而且是要高清的。
美国很多超市设在郊区,门口是露天停车场。可以通过露天停车场的照片,研究停车场停了多少辆车,进而知道这个超市的经营情况。如果对比邻近的两家超市,能知道竞争的差异状况。如果把美国所有的重要超市都拍下来,甚至能知道美国的经济情况。
在未来,数据就是石油。谁会从数据当中去炼石油,去把它炼成我们可用的燃料,谁就是未来的赢家。
未来太空数据会是大数据里面一个特别可用而且相对开放的数据。
谁最早找到了炼油的秘诀,谁就会成功。
10
个人创业者的崛起
与我们每个人相关。
很多门槛不高的小创意,一旦能够大规模复制,且有一定知识产权保障,也会有巨大的机会。
华人技术经理人协会会长、波士顿学院技术转让负责人文利民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华人老妇发明了一个杯托,脚很长,把脚插在沙子里,杯子本身不接触沙子,然后把饮料放在杯托里,饮料能够保温,就能够保证它凉更长的时间,又能在海滩上晒太阳,同时享受到冷饮。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发明。文老师帮她申请了专利,她自己就找代工厂去卖,同时别人也找它来做专利授权,也来销售。她现在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专利,一年能获得六七十万美元的收入,一下生活就改变了。
中国有人养鸵鸟,鸵鸟蛋专门拿出来交给另外一帮雕刻家,把鸵鸟蛋镂空做成很漂亮的雕刻卖出去。
这就变成了艺术。但是,这个艺术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专业的技能,怎么能雕个鸵鸟蛋的时候,既能做到图案好,又能够手法很好,要培养要训练,一般人做不到。
科技就是降低技能门槛的。
人工智能作曲软件,你只要随便哼个调调,它就帮你作曲,甚至完成整首曲子。
绘画一样。通过人工智能程序,输入两幅图片,它帮你能合成出梵高风格的猫头鹰。
未来会出现科技艺术家。科技艺术家强调的不是技能,而是创意。单纯的技能已经不构成竞争优势,可以说,技能是能够被机器所掌握的。
未来科技和艺术应该会在创意角度极大地融合,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科技一起探索边界。探索哪一些艺术的事情交给科技,人去干那些科技无法做到的事情。
能不能用科技帮助那些有创造力的人,做出特别好的甚至是专业级别的艺术品?它就是机会。
科技扩散到社会需要时间,并不是任何先进科技都会迅速让所有人采用,一定是先有核心基础技术突破,到行业应用,到具体商业应用,再到社会接受,这是一个逐渐扩散的过程。
了解一个行业,就要了解哪些技术正在改变这个行业,既要知道未来,也要了解技术!以前的技术怎么改变了社会,社会又反作用于技术和行业,所有过去的叠加才是今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数据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