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络文学、动漫改编而来的电视剧、电影、网络剧受到市场关注,收视率、票房成绩屡创新高,未来如何选取具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优质爆款项目?短视频行业洗牌,未来机会在哪里?5G加速落地会为文化娱乐产业催生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对于正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化娱乐产业来说,这些问题受到广泛关注。4月19日下午,华侨城资本首席投资官成希,国宏嘉信资本创始合伙人马志强,见证投资顾问合伙人、君武资本创始人王晓明,创享投资投资合伙人朱春涛在“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围绕 “文化娱乐,2019年会出现哪些不敢想的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谈,就“游戏行业与基金的结合”、“IP内容变现”、“文化项目估值”等话题发表了各自观点。本论坛由投中网商业深度部记者万珮主持。
2019年4月17-19日,由投中网、投中信息主办,投中资本协办的“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看多中国”,来自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汇聚一堂,对当前行业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为“文化娱乐,2019年会出现哪些不敢想的变化?”圆桌对话精彩实录,投中网整理。
万珮:感谢大家出席本场的论坛,回望2018年,行业有悲有喜。悲的是影视行业信心力不足,喜的是短视频的热。今天我们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各自的看法。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
成希: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华侨城资本的首席投资官成希。
马志强:大家好,我是国宏嘉信资本的马志强。2015年成立,我们几个投资人干了游戏、文化十几年,现在围绕文化、传媒、科技的来展开,过往投了30多个项目。
王晓明:大家好,我叫王晓明,是君武资本的创始人,见证投资的顾问合伙人。我们投互联网行业,主要聚焦在早期的初创公司。我做投资前是互联网的从业者,过去十几年做过注册用户过亿的产品超过15个,希望后面的时间里面帮助更多的创始人、创业者实现企业从1到N的指数级增长。
朱春涛:大家好,我是创享投资的朱春涛。创享投资是2014年成立的,我们也是从腾讯、网易等大公司做了十多年,然后做产业链的投资。基金目前为止投了50多个项目,主要集中在文化和消费类,也有一些科技,但是可能偏消费类的科技,也有尖端类型的,都会有,后续会详细介绍,我们基金所投方向偏早,希望有机会的同行找我们。
为什么投资游戏行业?
万珮:先请问成总,您投了盛大游戏,游戏和基金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成希:大家知道华侨城专注于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央企,以年接待人次来说,我们连续多年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龙头地位。华侨城资本作为华侨城全资的投融资平台,我们更多做的是产业投资,我们的投资是围绕集团的主业,以及集团主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战略协同的投资。
为什么去年选择游戏行业,选择盛大游戏,这还是基于赛道选选手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概是有5亿多的游戏的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由于游戏本身的特性,造成了这一群体的黏性是非常高的。那么我们就一直在想,我们下面有很多的主题乐园,我们很多的主题乐园开业超过20年,急需产品的升级和迭代,能够导入更多的客流量,我们想如果将这些年轻的客群,黏度高的客群导入主题乐园里面,这是很好的业务协同。
大家知道盛大是一非常老牌的游戏公司,他所经历的《传奇》游戏,在我上大学时是最火爆的时候。经过这么多年,《传奇》游戏仍然拥有非常大规模和非常忠实、非常具有消费能力的客户群体,我们认为这一机会来临时,我们大家都是很兴奋的。经过我们的接触和尽调发现,现在的管理层非常有想法和执行力,现在的团队,我们都知道游戏很多时候生命周期并不长,很多游戏看起来红极一时,但是很快没了。所以为什么游戏公司每年不断推出新游戏上线。
但是通过历史经验证明,《传奇》游戏这么多年保持这样的市占率,我们认为其团队是非常优秀的。经过双方的切磋和互访,我们发现我们双方是真的有非常多的战略合作机会,我们一拍即成,就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们的战略合作方式有哪几部分?第一游戏是线上,我们的主题乐园是线下,我们想能否做场景的复现,比如说将游戏的场景在主题乐园复现,或者是在主题乐园的场景在游戏里面进行线上的复现,相互的客群进行相互的转化。
第二游戏公司会做线下的推广,如果大型活动放在我们的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去做,势必为乐园增加了影响力,也为我们导入更多的年轻影响力。去年《龙之谷》的嘉年华就在上海的欢乐谷举办,效果很不错,引客三万多人。
第三个是现在是电竞,以前是自己和朋友打游戏,现在是看高手过招,他们也有修建电竞馆的需求,而我们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场地。大家都觉得这是好的方向。盛大游戏今年上半年通过注入世纪华通(002602),我们成为世纪华通的股东,盛大游戏除了做自己的游戏,还有其他的板块,所以2019年我们希望和世纪华通和盛大游戏在业务协同方面做出新的进步。
国产漫画和文化如何结合?
万珮:马总投了国漫的内容的运营商和内容商,国漫如何与文化结合?
马志强:我们是很有幸做了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游戏公司。我们对游戏有一些认识,我们做投资以后,也是发现中国的文化产业,放眼欧美、日韩还是有很多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中国的电影行业票房收入占90%,而美国是30%,其他的是肯其他的IP变现来实现他们的营收。从文化,狭义的来看就是IP源头和IP变现,从文化、动画、漫画、影视。文学和漫画就是产生IP的源头,以当下来看,IP项的游戏越来越多,IP对游戏的赋能越来越直接,而且还有一个细节,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是去年的版号叫停了一段时间,但是重启以后,也是带动非常多的IP内容拿到版号。
国漫本身就代表年轻人群和Z世代的人群喜欢文化的形式,这是非常好的趋势,与此同时,它能积累大量的用户和IP的价值,未来它很自然地就能在全产业链和文化内容上变现,比如说影视和游戏。我们知道在我们整个狭义的文化领域里面,6000多亿的市场规模有接近1/3来自于游戏,接近1/3来自于影视。我觉得投国漫就代表了可以将未来的内容变现的逻辑。
小游戏2019年的发展
万珮:微信让小程序新的流量入口,2018年,小游戏也是一个风口,请王总谈谈对小游戏的看法,以及总结一下2018年游戏行业整个的特点,和2019年的趋势。
王晓明:这是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二个问题。2018年整个游戏行业在版号方面监管机构做出了一些调整,可以看到2019年新的版号政策是非常积极的,对行业发展也非常有利,2018年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流量集中在头部产品,像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样的产品。2019年基本形式不会产生变化,大量的流量还是到头部分产品,但是一些创新性的产品还是会有机会,大家会说是否游戏行业新产品难以有机会了,我们判断不见得这样。
我觉得行业发展是有三个核心的趋势:第一个是通过技术的创新能带来的用户体验质质的提升,无论是现有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可能未来我们相信说,因为5G进一步的普及,可以给游戏的体验带来巨大的提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去年在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总决赛)看到腾讯研发的王者荣耀机器人,打败了5个荣耀王者级别选手组成的战队,通过AI赋能的游戏也有很大的机会,包括我们投资的拱顶石是做体育类游戏的,目前国内没有对手,这类产品对人工智能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包括《龙之谷》项目也是我们投资的,我们具备行业领先的帧同步技术,我们在技术的追求方面,也是投了巨大的精力和人力才为用户带来超预期的体验。
第二个在IP的结合方面,一个好的游戏,在商业产品的创新方面还是有很多的机会,但是这需要和IP深度的结合。IP的背后是故事,一个好的故事能增强游戏的代入感和大大降低新进成本。
第三个在玩法上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就像我们看中的是非常成功的玩法相结合方面的,比如说SLG和SRG,比如说深度策略模式和IO类产品的结合,这块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机会,这些机会为用户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这点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大场景的,丰富社交类的玩法的产品。这个我想不仅仅是2019年,也是我们未来三年看到的机会。
朱春涛:2018年整个游戏市场我们看到的变化,因为我们基金投很多,从2014年建立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看投资游戏偏卡牌的多一些,然后后来退下来了。但是我们也有一直发新游戏,看到行业的新变化。2015年走过来,2018年不是好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做得好,传统的企业腾讯、网易这样的也是比较稳固和好的产品出来。
2018年的点还有很多小的点出来了,有一些国产传统文化的游戏出来,它的市场也是很棒的,这种不同于传统的买量,我们认为2019年也是有机会的。包括它的程度也是比较轻,也是相对均等一些而不是像游戏厂商几千万的成本,这种会往下走一些。2018年整个是稳中有升,游戏上面出现很多新的品类和玩法。2019年依托于变化,我们认为会有新的增长和机会点,我们也在关注这类团队进行产业上的注资。
短视频还有机会吗?
万珮:第二个话题,短视频去年一年很火,目前到了流量瓶颈和收割的阶段,想问问各位,短视频还有没有机会,从商业存量和变现的角度去看,更看好抖音还是快手?
朱春涛:短视频我一直在看,它的逻辑我们觉得挺好的。整个来说,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个人的时间变多,你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源头和刺激更碎片化。短视频我们看它把广告压缩到13秒,这就是一个很鲜明的提示,人们烦燥长篇大论的说教,我们每天的时间是无数遍刷抖音、刷头条,时间非常碎,不可能花5分钟的时间看一个长的。所以逻辑上,短视频是契合的。包括最近流行的Vlog,它其实也是短视频的一块。
刚才潘教授讲,短视频最大的问题是CP内容的变现,如果CP没有很好的变现,它本身生存是有危险的,不可能通过平台补贴和用户付费去支撑一个企业型团队的消耗,这是目前很难达到的情况。在短视频里面有很多,经常抖音刷到游戏广告,这是方式,游戏填充它有明确的广告来源,它可能把短视频做成广告的逻辑,这里面涉及到游戏、医美、宠物、淘宝的爆品,或者是抖音、快手各自有自己的商城,这都是短视频变现的渠道和方法,如果渠道和生态链通畅的话,生意是可以健康完善下去的,目前来看都是很好的。
至于抖音和快手,我们两边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都有很好的潜力,也都有拿手绝活,不分伯仲。要说有新的平台机会,始终是存在的。因为中国十几亿人,国外还有几十亿人,平台还是有机会起来的。
王晓明:短视频我们关注比较早,我那时是从业者,我们看过快手当时还叫gif快手只有几十万的DAU,我想它是有做上千万DAU的潜力的,没想到做到过亿。当他做到过亿DAU那一年的第二年目标是两亿的DAU,谁也没想到还有抖音这样的产品冲出来。首先它是国内国外加起来3个多亿的DAU,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所以短视频这个赛道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未来还有很多的可能性。问题是当抖音增长这么快,而且做得这么好的时候,没想到快手也是快速地增长。
与此同时,腾讯微视也是快速的增长,我想未来这三家是会有非常激烈竞争的局面,包括当年BAT在长视频领域的竞争的局面,之前是有数百个视频网站,最终只剩三家,都回到BAT,这其实是重资产的竞争,短视频的竞争终局还是几家的竞争。这几家要说具体看好谁,快手的长期留存比抖音好,但是抖音获取用户的能力是这几家最强的。对于做社交和娱乐起家的腾讯来说,永远不要忽视它厚积薄发的能力,腾讯在历史上有多次反败为胜的经典案例,而且做微视的团队是腾讯内部最优秀做研发和运营的团队,相信他们会带给大家预期之外的惊喜。
马志强:短视频是一个又爱又恨的东西,我以前不怎么刷,现在一刷两个小时过去了,挺可怕。大家也都知道这两年整个的产业上,在短视频的投放非常大。在座的大多数也有使用短视频的业务,就短视频本身未来还有没有平台的机会这件事,我觉得现在还比较早,现在我们看到短视频我还是理解为它只是同样的,就一种类型的东西,我们可以定义为娱乐项目,不管是抖音、快手,或者是微视等,它还是以娱乐作为主要的这样一种调性的平台,我相信就短视频这样的一种内容形式,我觉得未来能够成长的调性,就是功能也是多元化的。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可能娱乐最容易走在前面,就这样来看,短视频的机会还是有的。
抖音和快手,在场的举个手你们谁用快手?都不用,说明你们都是城里人。这两个事情没有好坏之分人群本身的变化是特别漫长的事情,快手和抖音代表不同的调性,中国本身就是消费分层的社会。我觉得这代表了两个不同定位的产品,差异化的定位反而是未来两家能够持续做下去的逻辑,产品高度同质化不是好的现象,我觉得未来两家在相当长的领域内。都会是非常棒的公司。
成希:正如我刚才所说,华侨城资本主要专注于产业投资,所以其实短视频与我们的产业离得比较远。我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工作中发现到的事情。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去看一些景区和旅游产品,我们会发现现在所有的景区包括旅游产品的推广,短视频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营销途径和营销手段了,他们经常是把自己景区里面最好玩、最吸引人眼球的东西,通过短视频迅速得到传播。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张家界(000430)有一个玻璃桥,当初它是怎么火的?其实就是发了一个短视频,它在桥上砸玻璃,玻璃碎了人没掉下去,然后就火了,一下子业绩井喷式地增长。
很多时候我们做景区考察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营销团队已经有专人负责,就在短视频的平台上去制作吸引人眼球的产品,来吸引大家过来。这是他们利用短视频。同时景区的运营方通过短视频的平台看一下自己的竞争对手干什么,他们又搞了什么样新的娱乐项目,也就是说通过短视频很多的信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拉近了,特别是类似于不动场的资产,你以前考察你是要坐飞机、火车过去考察,现在短视频很发达,可以通过短视频,各种角度和维度的去看,也有可能你根本不需要去哪里就去到了。再说说我自己,我是用抖音,它说是用你的碎片时间,但是用起来都是你的整块时间。在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我要做自驾游,我压做攻略,还带着两个孩子,我想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我们家庭的出游,以前看大众点评,但是大众点评大部分是假的,配的是图片,现在不看大众点评了,我看抖音,因为抖音更直观,通过动态视频更感受到这个景区的核心部分在哪里,哪个更适合你,这样做旅游攻略事半功倍。
如何抓住线下发展红利?
万珮:感谢四位嘉宾的看法,还有一个趋势是现在线上红利的消失,大家深挖线下的场景,布局线下形成一个新的局势。想以成总看看您投资的同程、艺龙案例来谈谈。
成希:去年我们投资了同程艺龙,大家都说同程艺龙是小的概念股。华侨城是做旅游的,是有很多的产品和门票销售,而同程艺龙作为OTA,作为合作伙伴我们一直是有深入合作的,他在我们渠道占比也是蛮高的,当时去年有这样的投资机会摆在面前大家都是很兴奋的,以前是基于业务的合作,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良好的业务发展基础上,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做一个股权投资呢?当时我们进行了详谈以及初步的尽调,发现这家公司整个的管理层都是非常年轻的,非常有活力、想法、执行力非常强。当时摆在我们前面的不仅仅是同程、艺龙标的,当时同程、艺龙是打包的机会,除了同程艺龙还有线下部分,主要是旅行社还有航空公司的牌照。同程艺龙是两家合作之后的主体,主要做线上OTA的业务。
从我们的产业背景和战略协同来说,这几块业务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都愿意,那时候同程艺龙正在做香港上市前的准备,在我们投资之前,腾讯已经进去了,腾讯进去后给了它很多的战略资源,每天大家打开微信钱包下面会有一个入口,火车票和机票的,你们点进去它链到的都是同程艺龙,腾讯进入以后给了他两个接口,这促使了同程艺龙的业绩是超预期完成,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大家也可以看到,同程艺龙去年香港上市时大环境非常不好,在这样的大环境非常不好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逆势上扬,现在股价表现非常好。我们基于股权的合作,我们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关于旅游产品的战略合作。
就主持人刚才谈到的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我谈一下。其实我们现在一直说文旅文旅,说的就是文化+旅游。刚才蓝皮书的发表,也是说明文化和旅游走得越来越近。我们一直相信文化和旅游会打破现在的传统行业。旅游的行业从旅游目的地来说是分两种,一种是观光型的,买一张门票进入景区,看到了秀美山河,看到了地质地貌,我们得到了心灵涤荡。还有是人文的,比如说我们欢乐谷这样的主题公园和小镇,不管哪类,都是门票经济,赚的是门票钱。现在行业监管倡导降低门票消费,大家知道做旅游本来就很辛苦,利都是比较薄。在门票降价的情况下大家怎么活下去,大家都在思辨,你的战略要转型,提高二销,二销如何提高?无外乎几种,一种是IP的导入,你要有IP,有了IP要有文创的发掘,你要深挖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文化历史的元素,做一些体验性的东西,提高客单价,景区周边的配套也要跟上。现在要求旅游必须兼具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这是大环境造成的,还有一个是我们现在旅游的人群发生了变化,以前是60后、70后、80后旅游,那个时候我们可能看看景色,陶冶陶冶情操满足了,但是现在是90后和00后旅游,他们追求的是刺激,为什么现在全国很多的景区都在搞玻璃桥、玻璃栈道、滑道和悬崖秋千,就是他们需要刺激和嗨。
第二个是体验,你只让我看山不亲山,看水不亲水不行了,为什么很多的网红酒店开在稻田里,就是让你体验睡在稻田里的感觉。旅游是需要文化的,它是需要和当地结合的。包括旅游让你留下来,提高客单价让你住一晚,不能早上来晚上走,住一晚怎样让人下来,除了酒店,还要有配套的经济,有商业街和演艺,很多的演艺已经到了全息影像、互动式和情境式的,你是边走边看的,我们会发现文化、娱乐,包括基于文化、娱乐的科技公司都是不断地跟旅游科技做结合。文化可以促使一段旅游的形成,旅游也可以传播当地文化的推广,所以大家的结合就越来越紧密了。
IP内容变现之道
万珮:请三位嘉宾分享一下线下产业链将会有哪些投资机会,更看好怎样的线上、线下的结合模式,以及怎样实现内容的变现。
马志强:当时我们成立这样的基金做文化投资,文化投资的逻辑我们认为是三个:第一个科技本身的进步会带来文化产业本身的变革,比如说纸媒主流的传播渠道到互联网到手机;第二个是年轻的一代和我小孩Z时代的人,他们喜欢新的需求,催生新的内容形式的需求;另外是文化要赋能传统产业,时至今日,大家有接受到一个概念叫消费升级,我简单理解消费升级就是说,你在同样一件事情上,你愿意为这件事情本身的其他附加值买单,比如说调性和文化属性。其实我们近段时间也看过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新的与传统文化产业结合的业务。比如说朱总他们投了一企业,是去年在深圳还蛮现象级的业务,就是一场特展,这样的特展吸引了40万人群,大概能够创造四、五千万的净利。这就是以文化和线下业务结合起来的特展,我们游戏的母公司也投了类似这样的企业,今年年底大家会关注一下,会在上海举办一场占地大概四、五千平米的王者荣耀的线下展,腾讯独家授权来做。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IP的内容它会逐步地除了在我们看到的比较虚的文化内容上寻求业务的发展以外,还是会走向传统产业。国外的影视70%的收入来自于IP的衍生,IP的衍生除了线上,就是线下的。昨天我跟一位聊天,他说华侨城建的欢乐谷十几、二十多家。但是它无任何的IP,它的玩法跟迪士尼无区别,就是线下游艺的设备,大家也都坐过山车,大家也都是消费刺激的体验。那为什么当迪士尼来中国的时候,或者是它没来中国时,大家去香港、日本玩,来中国以后,大家趋之若鹜。包括华侨城到北京落地,这是说明中国的文化产业到线下结合到了一个点,我相信华侨城集团,国内线下产业的公司也会深刻认识到跟文化产业结合非常重要的机会。
我们也是非常重视文化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包括我们投了做特展的公司,包括我们也会往外看看线下流行的IP与线下和的东西,我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会喜欢这样的东西。工作十几年,我感受到办公室变化的一点,十年前,我们工作的时候,办公室同事的桌面相对来说是单纯的,可能都是跟工作相关的东西,比如说你电脑的设备、IP的外设以及资料等,现在年轻人不一样了,你会发现他们的办公场景下大量的跟文化相关的这种,比如说摆很多的手办、很多的文化艺术品,他们的办公场景会装饰得非常可爱,非常有调性,我觉得这是新的需求。这样的新的需求下,必然会驱动与线下结合的事情。
王晓明:说到这一问题,我觉得不仅仅是在文化娱乐领域,整体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到后期的阶段,流量成本都非常高,因为我们投娱乐和消费两个赛道,我们看到更多的机会线下获取流量,反哺到线上获取用户。之前大家炒得比较热的新零售的概念,很多做的东西和新零售没关系,我们理解到新零售核心的一点是,之前的零售行业是产生一种交易,产生收入,然后就结束了。而我们看到很多的是不仅仅是获得了交易和收入,还有机会获得用户,他们之前没有重视这样的事情,所以没有获得用户。
包括我们所投资的企业也有跟酒店合作的流量场景,我们也布了一些自动贩售机,与之前相比,我们不仅仅是产生交易,当然这个交易还是能够获得利润,与此同时我们获得用户,这个用户可以进一步地转化,甚至是用户与用户之间还会有相关的潜在社交的机会。所以未来,我们会看到怎样更好地将已有的线下的,无论是内容还是消费领域,怎样把一次交易变成获得用户的机会。
我们可以看到科技赋能的餐饮公司,一年当中可以获得一百万上千万的注册用户,这对互联网来说,获得的流量入口是巨大的,但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应用,这一价值还是很大的,值得进一步挖掘。
线上线下联动,IP带动文化感消费
朱春涛:我们做过一个展,它是源自日本东京的展,主要是做光电的演示,其实在网上搜搜可以搜到很多他们的照片,是新科技的展。
2016、2017我们获得很多线下的产品,不仅仅是做纯线上,而是线上线下结合。像宠物精灵就是这样的,线上游戏,线下行走。做了深圳展、敦煌展,今年在成都也会做展,文化展线下都是会去做的。
但是用户来了以后一次就消费掉,用户来了是有文化感的。文化就是,喜欢王者荣耀会买它的衍生品,喜欢迪士尼会买迪士尼的衍生品,迪士尼会分很多类,比如说公主类型,它会打动我的内心,我会为这个付钱。我们投的公司拿了国家博物馆的很多IP做衍生产品,和派克、丁家宜、恰恰瓜子和欧莱雅等做了很多合作。
我们希望文化做得宽泛一些,从线上、线下,不仅仅覆盖80后、70后,也希望覆盖90后、00后。在线上足够多的覆盖到用户,同时线下深深切切地感受到,这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投资理念是线上、线下互动展,包括最近我们在大悦城的展,是密室的升级。这几年密室在国内是比较火,因为密室的复购成本比较低,我们通关以后很难再想去,建设成本高周期长,但是通过先进的VR光感和气味,让你有更好的沉浸体验。目前我们在北京开了一个店,盈利非常好,短的6个月回本,长的9个月回本,我们在上海大悦城也开了一家。
在线上我们更好地收长尾用户,线上尽量多地覆盖到用户,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更能好服务用户,也能获得利基市场,利基市场获得更好的忠诚度。
国内的IP很多时候是小品牌,或者是小的凝聚体和共同的话题,这种用户虽然分散,但是非常年轻和有忠诚度。初音未来的游戏是我们投的,可以看到它核心付费用户非常牛。在北京、上海我们做了初音未来的音乐会,小朋友为偶像挥舞荧光棒打Call,从商业角度看,这批用户是非常优质的付费用户,文化程度高,有自己核心价值观。整个音乐会下来场馆非常干净,素质非常高,没有什么太多的垃圾散落在那里,都是90后和00后。
这批用户我们怎样引流,让他们加强交流和感应,我们放到线下。以身边的5个人影响到50个人,以这50个人辐射到周边的5000个人。网络时代就是这样的效应,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播,无论你是以游戏、内容,用新媒体或者是短视频吸引用户,去微博、公众号,内容本身是水,只不过取决于哪个杯子,每个杯子的形状和颜色,会呈现不同的口感,就像不同的鸡尾酒不同的杯子装,以合适的杯子装合适的内容。
但是内容本身的品质是美好的,能够让人认可和为它付费。这样的情况下找一个好的杯子,本来说交互式的东西,更多的是交互式的展,更多的互动内容是游戏。选择好合适的杯子,线上、线下放在一起,多一些互动的次数,你会长期地感觉和触觉。
IP是需要时间力量慢慢堆砌的,所以我们投了很多的产品和漫画,投了很多的动画和游戏的产品,在B站上有很好的播放量,在爱奇艺和快看上面都有很好的阅读量。我没有要求他们三、四年出现现象级的产品,我知道很难出现的,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产品质量合适的话,它的价值和核心会慢慢滚动起来。
2019年漫威小的漫画,也是我们投资做的公司所做的。获得了漫威的认可,复联的导演也加入我们剪辑的片子,这也是文化出口和文化落地的方向。所以线上、线下没有那么长的分解线,线上好的,也希望线下能够触达到。
短期虚高无意义,应当给投资人空间
万珮: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文化估值问题,有的文化项目模式非常轻,像华侨城这样的,很难投一个项目,怎样给文化娱乐类的项目估值,短期和长期的有怎样的区别。
成希:华侨城资本是有直投和基金投,主要是基于直投,作为一家央企,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需要有一个评估的,这个评估是基于国资委公布的评估机构的库,还要经过国资委的报告,要经过集团和国资委的备案。
在投资文化娱乐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大的障碍,文化和娱乐很多它都是轻资产运营的,资产评估法评不出什么价格,只能以收益法来评,但是很多文化评估的收益也不是非常理想,因为真的是很理想的话也不需要我们去投了,这时候如果纯粹套用国资的这一套,很难评出大家满意的价格。
去年盛大它比较便宜,从PE法来说,所以用资产评估是可以评出价格的。但是我们接触了很多的文化娱乐,它有很多的IP、动漫和产品,但是确实无法评出它想要的价格。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搭文化产业类的基金,希望接下来以基金来投,如果用基金的话,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绕过国资的监管,在这里也是请教三位前辈,以基金做文化轻资产的估值时,你们看中什么,你们是如何进行合适、合理的估值。
马志强:这是很好的问题,这两年特别是2018年,整个文化行业还是经受了一些压力的,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行业不太受待见,整个从国内的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也不是太友好,大多数文化相关的公司无法在国内上市,都去国外。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从政策层面这个事情我们没办法干预,政府的出发点相信是好的,包括早些年大量的扶持,过去一段时间大幅度收紧,但最后还是要从自身角度找问题。
狭义的文化产业里有两种商业模式,已经验证过的商业模式,或者是通过内容本身来变现的。这两个也是狭义的文化产值最高能够赚大钱的,还有是在IP里靠前的,比如说文学、漫画、动画,基本上靠这个赚钱的公司还是有的。
过去一段时间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如何看待IP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一段时间吸引一定的流量不一定是IP,这只是热点,我们不要简单化地理解。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投类似于漫画、动画这样的公司,其实作为产业内的人,我非常认可这样的价值,但是为什么不满足?当下它所做的是有问题的,所有的内容都通过简单的IP估值,以我们实操的角度来看,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是直接的、健康的,你的内容是变现的,那么就按照市场的估值模型来做,这个比较简单,按PE。
可能更复杂的是,基于不那么有商业模式的,动画、漫画的公司。相信未来中国会出现相当不错的动漫画公司,但是当下你离这件事情还比较远,这也就意味着你目前处于行业比较早的阶段。
谁能跑出来是不确定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给自己理性的估值,很多的动漫公司上来,你还没有赚钱的能力,你就给自己10亿好几亿的估值,这是非常疯狂的想法,这是给行业带来困难的收益方式。
如果现在去看动漫公司,会给你足够长的时间,不去拔他,年轻人的崛起需求是有的,但是没那么快,我们愿意和大家陪跑,也给大家耐心,但是也请产业内的人自己判断,你的估值是否要给投资人一个合适的空间。如果在量化计算这件事上,无法说一个公式,更多的是用一些算法,国内你目前顶尖的公司的价值是怎样的,我希望更多的公司看到我们产业碰到的困难。文化产业的机会,总体我是非常看好的。
王晓明:这个问题比较大,文化娱乐行业包含全领域比较多,每个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大家谈到的游戏行业,你如果看到它很清晰的收入的数据,市场有对标的PE这就容易估算其价值。其实最难的是,游戏的研发阶段你不知道它能否成功,核心还是看团队,看团队的研发能力。
我们倾向选择连续成功的团队,团队现在可能做一款产品失败,但是做两款、三款,肯定有至少一款是成功的,如果团队缺乏成功经验的话,你跟买彩票差不多的。短视频行业,你从活跃用户数和用户的ARUP值算整个的估值逻辑这也是比较科学的。比较早期的团队的估值是很难判断的。
我们投文娱行业的逻辑是只投一种类型,就是精品内容的研发团队,因为我们对这个技术团队是非常非常了解的。所以对团队来说,如果没有一个产品的话,无论是自己估值还是投资人估值,都不建议过高估值。如果过高估值,下一轮很难融到钱,公司很容易挂掉。现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倒挂情况非常严重。我之前也孵化过初创公司,天使轮做到1个亿估值,但是A轮融不到。看短期的虚高估值没任何的意义。
朱春涛: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的,这个问题是怎么去看,第一个是从投资方,另外是从项目方去看。项目方需要价值认可,准备充足的粮草。所以他们筹到足够粮草,去满足自己这一步和下一步资源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估值这是靠谱的方式。
从投资方来说,我们要对LP负责,要对回报负责,我们基金的ARR和回报相对还可以,这是在我们能够合理地使用资金的情况下。
我们会规划资金的几块,每块资金会承担相对的风险和带来的收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这块资金去匹配它的项目获得合理的预期,这样获得相对合理的回报数,而不是通过拍脑袋和对标,以及其他的方法去获得估值,这样的话双方都能满意,这种估值我认为是相对靠谱的。
从项目方来说,你的这一步、下一步和下下步如何发展,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资金和其他的关系资源,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获得这些资源需要多少粮草。从投资方是模式、效率,以及我的回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回报是否满足我的诉求,从这个角度和项目去谈可能更好。
另外是像刚才几位老师所说的,不同产业里面的某一环,它估值逻辑是不同的,有些重资产的就以资产去投,有些轻资产的发展空间去估值,这无法统一而论。
万珮: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各位嘉宾,活动进行到这里,我们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 就要结束了,感谢各位嘉宾对投中网、投中信息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明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