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几句这段时间憋在心里的话:微信,求求你,别升级了!
前天,中午小憩了一会儿,打开微信:咦,怎么字体变小了。恍惚间,好像出现了幻觉。
于是,发朋友圈问问什么原因。因为在手机上输字太麻烦,所以我喜欢的做法是,登录微信PC版,在文件传输助手里面打字,然后在手机上拷贝,发朋友圈。
结果,你懂得,朋友圈折叠了。
靠,这都什么事啊。
字体变小,原来是微信的升级。在我的朋友圈下,大家炸了锅。有的说,“不调觉得小,调大一点觉得丑。”有人说,“我还以为我长时间盯着电脑和手机出现了幻觉。” 还有人说,“还以为我的眼睛出问题了呢。”
朋友圈折叠,也是微信的升级,据说是为了保护原创,有的猜测是为了打击weishang。
但是,升级不应该是让用户体验更好吗?微信有十亿用户,有的人喜欢小字体,有的人喜欢大字体,将设置权交给用户不好吗?为什么要简单、粗暴地都设置成为小字体?
同样,微信有十亿用户,你难道都要求每个人都是原创的内容创作者?况且我这样的原创内容创作者,都非常地反感这个功能,实在是太不方便,太不人性化了。
比如,上面说的那个办法,我明明是原创啊,为什么要给我折叠?还有,我一般原创内容的更新,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头条、百度动态同时更新,有的时候可能是先发朋友圈,在其他平台上拷贝,有的时候可能是先发微头条,然后同步到其他平台,这种做法怎能不算是原创?
还有,我有两个微信号,一个朋友圈里原创了,在另一个朋友圈里肯定是拷贝过去,难道你让我还再重新一个个字输入一遍?
还有,我在朋友圈中原创,已经写好了大部分内容,本来准备发的,结果有人聊天,离开了时间长了,回去再发,也折叠,这又是什么鬼?
最开始的时候,有人总结了几招对付朋友圈折叠的办法,刚开始的时候管用,后来就不行了。看来,微信是一直在和大家斗智斗勇,例如刚开始写几个字,然后全选、粘贴是可以的,现在就不行了。
只是,我不明白:这种和用户斗智斗勇有什么意思呢?不能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值得的地方吗?
事实上,记得之前有人统计过,整个互联网上,只有10%的人在贡献内容,而90%的人都是跟随者。所谓跟随者,就是去基于原创内容去吐槽、去评论、去转发。在朋友圈里面也是类似,除了原创的内容,还有大部分的人是去转发,就因为不是原创就随随便便折叠了人家的内容,这是不是损害用户体验?
记得张小龙曾经说过,微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克制”,因为微信已经成为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用的应用,而且很多人是重度应用,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小的升级都会引发争议、不便。
但是,这一年的一系列升级,走向了反面。
很多升级可有可无,实在是看不出背后的逻辑。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升级,“点赞”变成“好看”,又变成“在看”,实在是没看出有什么不同。以至于我每次在群里发红包让大家转文章的时候,都会说错。
比如微信公众号的改版中,作者栏和公众号的名称一会儿是上下,一会儿是左右,我也真是看不出什么不同,让人恍惚。
最后再吐槽一下,其实微信的升级真的是这几年太保守,不是这些小升级,而是真的对用户体验好的升级。
比如,其他平台上好的功能是不是可以借鉴:
朋友圈,现在人越来越多,是不是可以像微博那样设置成特别关注?
微信公众号,是不是可以像今日头条那样可以有双标题?腾讯是不是可以用智能大数据的方式自动优化标题?
都在抱怨视觉中国(000681),微信是不是可以类似今日头条和合作那样,也可以和一个图库合作,给自媒体们提供一个免费或者低价使用正版图片的渠道?
转载,老是需要手动去设置白名单,微信为什么不能直接产品化,想要转载,直接系统里面申请,然后我这边直接点同意,自动去完成?
……
能创新的点很多,关键微信还是要走到用户中去,了解用户真实的声音。
吐槽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微信能照顾到用户的感受和体验,用户习惯形成不容易,如果真的是对用户体验好的,自然是支持,但是如果只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功能小升级,而且还影响了用户体验,实在是不如不升级。
一个靠微信吃饭的人的一点建议,是为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闫跃龙。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