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平台创新中心秘书长茅明睿。
在“未来双城记——城市智慧大脑的建设与运营之路”论坛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平台创新中心秘书长茅明睿发表了《城市规划需要什么样的大脑》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城市规划本质上是对城市资源的优化,是城市大脑的最高级应用和建设目标。
对于城市而言,智慧大脑是用来为城市管理做决策的。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决策过程,不是更快的运算机制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去做这个决策。因为在城市这样的复杂社会系统里存在一个隐秩序,它有自己的规则,不易于被人类进行科学发现。
因此,我们要认知城市的不确定性,用不确定的思维面对复杂社会,进而培育市场和社会力量的自我成长,这样城市才不至于失衡。这也是当下城市规划师的两个主要任务:帮助城市大脑建立起正确的城市观,对城市系统的隐秩序进行认知和发现。
自然科学技术可以让人类社会走得更远更快,社会科学让人类走的过程当中保持正确方向,以使社会系统不至于崩溃。例如,很多地方都想在居民楼和小区中构建智慧社区和人脸识别,当业主的一举一动被人脸识别进行实名制的轨迹跟踪时,每个公民的隐私就存在暴露的可能性,这会给城市带来系统性风险。深圳的一家企业就发生了数据泄露,业主隐私在互联网上“裸奔”,使大家认为智慧社区是智障的。
所以,社会治理系统可以理解为是温控器。一是政府通过冷却手段让社会系统稳定、安全、有秩序、规范,就是通常所说的管控和执法,是政府管理行为。二是保留城市的人文价值,比如城市的包容性、活力、人性化、多样性、创新性,这些诉求恰恰是跟冷却手段相反的,需要加热的手段让城市保有人性。所以,这是需要城市和社会自身去培育和营造的,政府没有办法直接操作,只能通过市场和社会机制让它自己产生。
显然,帮助城市“大脑”建立正确的城市观,认知与发现城市系统的隐秩序,是城市规划当下的两个重要任务。一方面,城市规划帮助城市大脑建立正确的城市观,让它能够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让城市大脑认知城市系统的隐秩序,认知城市的基因以及通过感知与测度、认知与评估、仿真与模拟,实现智能化的治理系统。由此,使城市大脑有德、讲伦理,也使城市大脑有识、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