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由浙江大学财税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汇集每日财讯商情,邀请专家深度点评,配合财经小知识和延伸阅读,为您呈现有态度、有价值的新闻。
【每日金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花钱学知识、长本领成新的消费热点】
来源:人民日报
近几年,知识付费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花钱学知识、长本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但知识服务行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存在“含金量”不足、消费体验差等问题,一些知识付费平台的授课内容质量水准差,完课率低,缺乏完整的服务规范。专家表示,面向用户的收费内容必须深入浅出。只有不断思考如何留住用户,如何将内容做精、做优,在专业化领域打造品牌,丰富优质内容产品,提高用户黏性,才能在知识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点评: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知识已经形成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新经济的一种,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对知识经济概念比较权威的解释来自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该报告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拥有知识的高素质人力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付费应运而生。不过,目前,知识付费的乱象坑害了不少知识消费者,净化知识付费的消费环境迫在眉睫。
【最吸引外籍人才的中国城市,位列第三的竟是她】
来源:国是直通车
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上海连续7年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北京,排在第三名的是合肥。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合肥连续第二年在该榜单上获得第三名,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据悉,合肥被称为是典型的“二线城市、一流科研”,大量科技成果都诞生于合肥:世界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世界第一台VCD、DVD都诞生在合肥,每八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合肥造”。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发布的一份《外籍人才来华就业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成为吸引外籍人才来华的重要动因,67.15%的外籍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势头良好是其来华工作的重要因子。
点评:合肥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它是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就把引进外国人才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政策。美国的科研实力之所以居世界之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引进外国人才功不可没。引进外国人才是加强国际科学技术研究合作的必要举措。不久前发表的黑洞照片就是国际科学技术研究合作的成果。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事件视界望远镜”。这8座射电望远镜连续进行了数天的联合观测,随后又经过2年的数据分析才一睹黑洞的真容。国际科学技术研究合作已渐成气候。有的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科研上搞孤立主义,采取强硬措施排斥外国人才。到头来,受到损害的还是本国的科研事业。
【经合组织报告:国家年轻一代难入中产阶级】
来源:第一财经
当地时间4月10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最新报告《在压力之下:被挤压的中产阶层》,并在报告中指出, 在大多数OECD国家中,中产阶层已经萎缩,其原因在于年轻一代更难以进入该阶层,譬如在20多岁时,将近70%的“婴儿潮一代”都是中等收入家庭的一部分,但今天只有60%的千禧一代进入了中等收入阵营。OECD在数据中发现,过去三十年中,中等收入阶层在一些国家经历了惨淡、甚至是停滞不前的收入增长。具体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等收入增长就明显低于高收入增长,而全球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在许多OECD国家,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却在飙升。例如,在美国,最富1%人群占(全民)总收入的份额在过去三十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从大约11%增加到20%。
点评;“中产阶级”一词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中,但究竟什么是中产阶级?哪些人属于中产阶级?在经济分析,特别是收入分配分析中,中产阶级是指中等收入阶层,即处于社会中等收入水平的群体。一般认为,社会收入呈“橄榄型”是比较理想的收入分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绝大部分。但是,保持这个状态并不容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橄榄型”结构被破坏。战后,“橄榄型”逐渐恢复。现在,“橄榄型”结构又一次被破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认为是生活成本提高造成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平等。中等收入阶层基本由劳动者组成,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是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占人口仅为1%的最富的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太快,侵蚀了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
【中国消费稳健增长】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名义增长8.3%。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26亿元,同比增长8.7%,较1-2月加快0.5个百分点。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消费继续成为需求动力的主导力量。2019年开年至今,中国消费者信心总体仍维持于历史高位,未来有望进一步转化为消费行为。此外,随着部分大城市落户限制的放松,新型城镇化有望加速推进,不仅将拉动与住房、汽车相关的商品消费需求,也将为文体娱乐、旅游、教育、餐饮、家政服务、医疗美容等服务消费注入新动力(310328)。
点评:讲经济发展质量就离不开人民生活质量。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是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的必然趋势。去年以来,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加快,保持这个势头,还需继续努力。左右消费的因素无非是消费能力和消费环境。如果百姓无钱可花,则缺乏消费能力;如果消费环境不佳,百姓有钱不敢花,那么,消费就将一蹶不振。中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实行减税政策,百姓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要保持和增强个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必须改善消费环境。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它不仅涉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全面认识营商环境,它是处理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消费环境才能确保高水平的营商环境,造就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编写:吴应好 点评:侯若石)(中新经纬APP)
《点石成金》第87期。本栏目嘉宾观点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