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刷脸钱被盗,技术能让我们高枕无忧吗?-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1:26:2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近日,浙江宁波的袁先生报警称卡里1万多元不见了。警方调查发现,袁师傅室友刘某和杨某有嫌疑,两人晚上趁袁先生熟睡,通过手机人脸识别解锁袁师傅手机将其绑定的账户中的钱转走。(4月7日《成都商报》)同时,警

近日,浙江宁波的袁先生报警称卡里1万多元不见了。警方调查发现,袁师傅室友刘某和杨某有嫌疑,两人晚上趁袁先生熟睡,通过手机人脸识别解锁袁师傅手机将其绑定的账户中的钱转走。(4月7日《成都商报》)

同时,警方也指出,一般情况下,人闭眼的时候是无法通过手机的人脸识别的,但袁先生的这款手机,人脸识别的功能不完善,闭眼状态下也能通过检测,才让心怀不轨的人有隙可乘。

首款人脸识别的手机是于2017年9月上市的,此后,关于人脸识别这类生物识别的安全性,大众一直存有怀疑。事实也是如此,人们凭借手机主人的自拍照或照片,就能成功“换脸”破解手机的人脸认证系统。现在,加上睡觉闭眼状态就能破解人脸识别系统,使钱财被盗,再次说明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成熟和不靠谱。

这些情况也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对待和使用技术。首先是,如果技术不成熟有漏洞,就不能采用这样的技术,以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现在,人脸识别的漏洞已经在多方面体现出来。

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一是人可以产生多种表情,二是在不同角度观察,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很大。而且,光照条件(例如白天和夜晚,室内和室外等)、遮盖物(例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等)、年龄等,都可影响到人脸识别的准确性。这就涉及人脸变化的相似性和不稳定性,它们都是动态变化。相似性称为类间变化,不稳定性称为类内变化。人脸的类内变化往往大于类间变化,两者结合,会使个体识别更为困难。

此外,双胞胎、整容前后、人的突然变瘦变胖、年龄增长产生的相貌变化等,人脸识别技术也未必有效,要么无法识别,要么造成错误识别。更重要的是,不法之徒和犯罪分子还可以很轻松地进行伪造,轻松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盗窃和其他犯罪。

不过,即便人脸识别技术过关,安全性可靠,人们是否就能高枕无忧呢?情况也并非如此。人脸识别依赖的理论是个体识别的唯一性,除了人脸识别,还有虹膜、指纹识别等。但是,唯一性既是优点,也是缺陷。因为,谁也不能担保,使用人脸识别这种唯一性的每个人,都可能发生意外和种种问题,当其不能亲自在场和亲自使用后,所有带加密性的工具和财产就都无法使用和获取,即便是家人和后代想要获取遗产,也比登天还难。

同样是由于生物信息的唯一性,也使得这种密码安全和个体识别更不安全。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一旦采用生物特征认证,就会有特征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都会进入电脑贮存,同时被转换为机器代码。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代码都可以被截获、重放、重构和盗窃。一旦被盗后,由于个体的生物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人们不可能再产生第二张脸和第二个虹膜,也就让被盗者的生活陷入绝境,因为他/她不仅失去了支配和使用自己财产和工具的权利,而且也失去了身份。

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等技术采用的基础是人的生物信息的唯一性,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允许人们犯错,一旦犯错就无法纠错和改错。但是,这至少违背了一种基本的生活哲学,人都是会犯错的,因此,需要留出纠错和改错的空间与机会。一旦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的可靠性达到百分之百,就不会留给人改错的机会。所以,相对而言,能够有改错机会的密码设置反而更符合生活哲学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从人脸识别的应用来看,并非只有个体识别,还可以应用于安全监控、门禁、设备登录等广泛领域。对于个体身份辨认,人脸识别可以用于验证驾照、签证、身份证、护照、投票选举等;还可以用于控制设备存取、车辆访问、智能ATM、电脑接入、程序接入、网络接入等;也能用于智能卡用户验证、人脸数据库人脸检索、人脸标记、人脸分类、多媒体管理人脸搜索、人脸视频分割和拼接,以及人机交互式游戏、主动计算等。

总体而言,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三种范畴。一是1:1认证,证明人与证件信息是统一的,主要用于实名制验证。二是1:N认证,即判断某个人是否为特定群体中的一员,用于人员出入管理和城市安防等。三是活体检测,以确保是真人在操作业务,进而做账户许可授权。

显然,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人脸生物识别主要是第一和第三种,第二种主要用于刑事鉴识和反恐等。现在,人脸识别的第三种功能也遭到质疑,如闭着眼也能刷脸,让钱财被盗,说明这一技术并不成熟。

即便人脸识别技术完全成熟和可靠,是否要扩大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所有领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人与技术关系的更普遍的问题是,人究竟是要成为技术的主人,还是成为技术的奴仆。答案当然是前者。也因此,也就提出了对目前人脸识别和其他生物信息应用的适宜性问题。如果一种技术是简易的,也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既安全同时还容易纠错,就应当是一种容易普及的技术。

但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不安全,还得让人们再次增加更多的保护程序,如增加密码,也使得使用起来更复杂,因此,对人脸识别这样的新技术,还需要反复论证和改进。(张田勘)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