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由遗传学家Craig Venter领导的团队创造了第一个“合成”细菌,它基本上是Mycoplasma mycoides基因组的数字拷贝。然后将其植入受体细胞中,发现它是真实生物的可行形式,甚至可以“自我复制”。
这项新研究以先前的工作为基础,向完全合成生活迈进了一步。如果早期的创作是真实有机体的数字“重制版”,那么新项目就是一个“混录版” - 团队采用了与原作相配合的东西,并对它进行了微调,以提高效率。
研究人员从C. crescentus基因组开始,该基因组天然含有4,000个基因。像大多数生物一样,这些基因中的大多数都是“垃圾DNA”,科学家们之前发现,其中只有大约680个是生命所必需的。已发现“最小基因组”足以在实验室中保持细菌存活。
从C. crescentus的最小基因组开始,该团队通过去除冗余来进一步削减它。在许多情况下,氨基酸可以组合成几种不同的组合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团队开发了一种算法来计算出理想的DNA序列。最后,研究人员替换了最小基因组中80万个DNA字母的六分之一。
“通过我们的算法,我们将基因组完全重写为一个新的DNA字母序列,不再像原始序列那样,”该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Beat Christen说道。“然而,蛋白质水平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不变。”
为了测试这些基因组是否仍能正常运作,研究人员随后设计了具有天然Caulobacter基因组和人工细胞的细菌。他们关闭了一些自然基因并检查了人工基因是否介入做同样的工作。他们的成功率相当不错,680个人工基因中约有580个具有功能性。
“凭借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我们可以改进我们的算法并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因组3.0版本,”Christen说道。“我们相信,很快就有可能生产出具有这种基因组的功能性细菌细胞。”
该研究发表在《PNAS》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