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巨头们涉足出行领域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腾讯和阿里共同投资的滴滴出行、阿里的哈喽出行等都正在用互联网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出行。
然而,互联网巨头与中国的知名整车企业合作却是非常少见的。最重要的是,这次还一次性地和三家国内知名整车企业一汽、东风、长安共同成立百亿股权基金专注于出行公司的投资,这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网友们戏称,和土豪做朋友,小伙伴们要一起嗨!
果不其然,22日午后,汽车股集体“嗨翻”,东风汽车(600006)、长安汽车(000625)涨停,一汽轿车(000800)最高涨幅8.65%。
3月22日午间,长安汽车公告称与腾讯、阿里、苏宁、一汽、东风等签署多方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总份额为97.6亿元。
腾讯、阿里和无锡飞叶、南京恒创等其他三家公司共同认缴出资22.5亿元,出资占比23.06%;苏宁单独认缴出资17亿元,出资占比17.42%;一汽、东风、长安汽车三家车企分别出资16亿元,占比16.39%。
2018年,国内车市首次出现负增长。进入2019年后,车市依然不容乐观。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销量数据,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7.6万辆和385.2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4.1%和14.9%。
与车市销售下滑成对比的是,出行领域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罗兰贝格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年里,共享出行创造了17.7亿单的年订单量、550万的就业岗位、吸引了234亿美元的投资。数据还显示,未来五年,共享出行市场将以每年超80%的速度增长,超过全球增长速度。
毫无悬念地,出行公司成为车企之间较量的新阵地。从2018年的下半年开始,车企成立出行公司的消息就不断传出。
2018年7月,一汽、东风、长安就正式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确定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
2018年8月,长城汽车(601633)集团正式宣布推出旗下共享出行品牌——“欧拉出行”,开展长短租、分时租赁和网约车等业务;
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按照50:50的股比组建网约车合资公司,在中国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2018年11月,上汽集团(600104)推出定位于中高端客户群体的“享道出行”出行品牌,正式进军网约车业务,目前已在上海地区开启试运营;
2018年12月14日,作为首家在中国市场拿到网约车牌照的外资车企——宝马集团,也宣布旗下ReachNow即时出行平台正式在成都推出定位中高端客户群的专车服务。
然而,大象转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自从顺风车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后,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高度重视,政府也开始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另外,对于共享汽车,盈利问题也一直备受热议,由于重资产运营,企业盈利难,一旦融资不顺利,就会陷入资金链危机,因此,从2018年开始,共享汽车就开始进入了大洗牌。
探索“互联网+新能源模式”盈利模式
进入2018年,腾讯和阿里共同投资的滴滴开始“水逆”,非法运营、补贴烧钱导致的恶性竞争、顺风车事故等等意外事情层出不穷,交通运输部甚至连续五天发文抨击网约车平台乱象,直指安全事故背后引爆的运力难题。
但是在汽车出行行业中,有一类公司具有天然的车辆成本可控优势,背靠汽车销售这一有利局面,车企只需承担较低的维护成本,即可实现较强的风险抵抗力。上汽、北汽、吉利等车企纷纷入局。
吉利控股集团的曹操专车、上汽推出的EVCARD以及重庆力帆控股的盼达用车,还有北汽集团华夏出行,均属于车企布局出行平台的案例。
然而就算背靠车企这棵大树,具有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但是共享汽车迟迟不能盈利,全靠烧钱补贴让过“紧日子”的车企们长期承受。盼达用车、曹操专车、以及EVCARD都面临着如何尽快盈利的棘手问题。
对于此次互联网巨头和国内知名整车企业的联姻,业内人士认为,资本的介入,尤其是有经验的资本的介入让即将入局的整车企业在运营方面少走很多弯路,加上整车企业的低成本维护让共享汽车项目盈利变得更加有可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