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金融发展迅速,艾瑞咨询发布的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7%。
然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黑产猖獗致使盗刷事件在行业中屡见不鲜。如今围绕互联网信息化进行犯罪的“黑色产业”已逐步形成,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威胁着整个互联网产业,没有企业或个人能独善其身。
有媒体报道称,消费者买了那些停用一段时间后被重新销售的手机号后(也称“二次放号”的号码),会面临不少麻烦:有的消费者会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和短信;有的消费者想注册APP账号,却发现号码已被他人注册。而原用户在未将手机号与社交APP、银行卡等解绑的情况下,则面临个人隐私遭泄露、资金被盗刷等风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网络欺诈行为正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隐蔽化、场景化等新趋势,对传统的反欺诈手段形成极大挑战。而且,由网络黑产主导的欺诈已经渗透到数字金融营销、注册、借贷、支付等各个环节。
工商银行发布的《2018年银行业网络金融黑产风险分析报告》指出,2017年黑产从业人员超过150万,年产值达千亿级别,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是黑产攻击的对象。
面对猖獗的高科技犯罪现象,公民个人固然要加强警惕,避免泄露隐私信息,有技术优势的大企业也正在成为打击黑产链条中的中坚力量。例如,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京东金融已经在保障用户安全、打击黑产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据悉,目前京东金融的风控体系利用深度学习、图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无人工审核授信和放款,坏账率和资损水平均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以RNN循环神经网络算法为例。用户有潜在的行为逻辑,例如一般用户会先看看优惠券,再去看商品。当账户被盗用时,其行为路径会出现异常。通过RNN的时间序列算法,京东金融对于用户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超过常规机器学习算法的3倍以上。这一算法研究已经被欧洲机器学习会议的2017PKDD收录,得到了国际上的权威认可。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白条授信从2014年11月起就应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决策,至今经历10个大版本20多次迭代,积累有各类模型600+,风险策略15000+,完成5亿互联网用户信用风险评估,坏账率和资损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京东金融表示,不会任由黑产分子逍遥法外,侵害消费者利益。对于被发现的大规模、有积聚性的侵害消费者资金安全的现象,京东金融与警方建立了绿色沟通渠道,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并使用科技手段积极配合警方破案。
截至2018年底,京东金融配合各地警方破获电信网络诈骗、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贷款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各类案件8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500余人,避免财产损失数十亿元,有力打击和震慑了黑产等犯罪团伙,探索出一条以安全技术能力支持公安刑事侦查的新路径。(金文)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