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互链学院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互链脉搏按: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了5G基站的设置;5G终端也会在今年走入市场。区块链,被认为和5G密切相关,两者究竟什么关系,会如何发展?
互链脉搏的培训项目“互链学院”3月11日邀请万维链创始人,网录科技创始人、CEO吕旭军与区块链爱好者进行了一场《5G+区块链 开启万物互链时代》的线上交流。互链脉搏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吕旭军介绍:网录科技创始人兼CEO,原公证通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美国德州华人企业家协会会长。2016年创办网录科技并获得千万级天使投资,2017年发起万维链,专注基于区块链跨链技术+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的基础底层研究与开发。
互链脉搏:吕总,之前和您交流,了解到您对5G+区块链比较感兴趣,为什么?
吕旭军:现在两会正在进行中,我通过媒体看到5G和区块链技术被代表们多次提及,这是好事。在可预见的将来,单从速度来说,5G就比今天的4G快了百倍甚至千倍,5G会成为国与国之间信息通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区块链技术早也在前年被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区块链技术所构建的全球分布式金融设施和应用,带来了商业模式创新,也带来了数据的安全与可信。5G的高效加上区块链的安全和可信,必将极大推动各个行业的业务创新和效率提升。
互链脉搏:5G和区块链,一个是通讯技术,一个是分布式加密技术,两者都有哪些结合点?
吕旭军:5G具有高速率、低延时、覆盖广等特点,但5G无法解决用户和设备的隐私安全,无法解决线上交易的去信任问题。而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点对点去中心化网络,完全不依赖于第三方信任机构背书,而是依靠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完成资产在链上的点对点交易,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所以5G和区块链的结合,扬长补短,相得益彰。
Wanchain在今年1月份与西班牙电信集团Telefonica达成战略合作,Wanchain会为西班牙电信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为普通移动用户和企业移动用户带去隐私保护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我们和西班牙电信共同参展了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Wanchain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和身份识别,结合Rivetz的TEE私钥管理技术,我们在现场为全球用户展示了历经两个月共同开发的这款基于区块链的移动端Demo。这是很好的开始,希望以此为契机,Wanchain能在未来为西班牙电信千万台手机设备提供运营商级的身份认证和电子商务保护。
所以,5G+区块链,也就是通信+安全和认证就是很好的结合点,而且5G的高效会为这一应用场景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5G+区块链同样很适合于车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为什么说5G对车联网和无人驾驶如此重要呢。我从一个方面举个直观的例子:如果你的开车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此时,若延时是60毫秒,那么从刹车到完全停止的距离是1米左右;若延时是1毫秒,则距离只有2厘米。5G完美解决了低延时的问题。而5G与区块链相融合,做到低延时的同时又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如果车辆发生事故,5G能够保障数据及时采集上来,基于这个实时传输的物联网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助力可以很快判断车的赔付问题。
5G与区块链的结合,还能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控制,移动支付等人们生产、生活的方面,总之高效+安全和可信会是它们在各行业结合的切入点。
互链脉搏:如果没有5G,区块链的发展会否受到限制,反之,如果没有区块链,5G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吕旭军:短期来看,这种相互牵制不会太明显。但从长期来讲,如果双方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状态,那么双方一定会受到彼此牵制。因为随着5G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它们在技术和应用上的深度结合点会越来越多,直至无处不在。这就一定会给软硬件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重度用户群体数量的不断攀升,主观上,用户也会不断要求5G结合区块链的产品能做到精益求精。
拿Wanchain来举例,Wanchain依靠“资产跨链+隐私保护+智能合约”三大特性构建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完成不同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及价值的交换,允许任何个人和机构基于Wanchain创建去中心化的应用。随着Wanchain区块链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落地应用的壮大,客观上基于Wanchain平台开发的各类终端应用也一定会对不同应用的彼此通信、应用与Wanchain主网的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海量信息的传输、服务的响应、数据的确认、价值的交互等。这些点对点的任务处理在5G落地后,会使得端到端之间的网络通讯呈几何数提升,既保证了去中心化又保证了处理速度。
所以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离不开5G。5G也需要区块链在安全领域提供支撑,同时区块链会为5G的商业落地提供全新的思路。
互链脉搏:5G+区块链,目前要突破的难题都有哪些?
吕旭军:区块链目前的难题包括:因去中心化而导致的性能不高,人们常说的TPS不高;不同的区块链网络形成的信息和价值孤岛;真正商业落地的区块链项目少之又少;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使得区块链发展经常游走于灰色地带,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有些是需要依靠区块链自身的技术推动去解决的,比如Wanchain的跨链机制就是解决信息和价值孤岛问题。有些是需要依靠政策的引导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去解决的。而还有一些则可以借助第三方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比如区块链网络点对点的信息传输和价值交换,5G的发展给这一难题提供了绝佳的基础设施服务。
互链脉搏:您畅想,5G+区块链完美结合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吕旭军:人们在使用5G和区块链产品的时候,根本不会意识到用了这两样技术,就像今天的人们使用各种移动应用,其实是4G+移动互联网的完美结合,但普通民众根本不用去关心这些技术。未来的5G+区块链也是同样的道理。拿我们熟知的微信产品举例,可以设想一下未来微信的可能状态:20家公司同时在微信群里进行高清视频会议(双向);朋友圈出现了你分享的2G大小的日常视频;你对着从超市刚买回的新西兰牛肉上的二维码一扫,出现了这块牛肉从出产到你买走的所有环节信息;你用微信支付购买了一顿午餐,这笔交易在后台已永久记录在了区块链上;你在微信个人公众号上原创的“6G+区块链完美结合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通证打赏。上面所有这些功能,不仅你会用,广场上的任何一位大妈也都用的不亦乐乎。这便是5G+区块链完美结合后的样子,它们融入进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却又悄无声息。
其实这个理念也非常类似我们现在做的Wanchain项目。Wanchain要打造的是Universal Cross-chain Protocol,跨链通用协议。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让Wanchain的跨链通用协议成为区块链界的TCP/IP协议,人人都在用,很方便地用,但绝大部分人都不需要清楚地了解背后的跨链机理。
互链脉搏:5G、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被很多行业大佬认为是未来的关键技术,您如何看,并且认为区块链在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吕旭军:这点我是认同的,另外,这些技术彼此之间,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谁也不会颠覆谁,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转换。
前面谈了很多的5G+区块链。简单聊一下云服务。BaaS其实就是云服务的一种,区块链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完全能够以云服务的方式按需提供给用户使用。IPFS这类新型分布式云存储方式,通过引入代币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贡献自己闲置的存储空间,这也是云和区块链的另一种结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比如同声翻译软件,人脸识别支付等。但不少人工智能的应用面临用户个人信息受威胁、设备信息遭泄漏、个体行为不受控等诸多安全性问题。所以通过利用区块链的安全特性,对接入网络(包括互联网、电网、通信网、管网等各种网络)的人和设备进行安全可靠的身份识别便成了人工智能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中之重。Wanchain与西班牙电信的合作,就是要在通信领域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我们最近也在和有关电力部门合作,探讨电力设备入网的安全性问题,探索利用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技术帮助电力部门解决他们的业务需求。
大数据结合区块链同样如此。在强调数据安全的今天,区块链就能在大数据的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数据系统,数据将不能被任意篡改甚至删除,因为这些操作行为将被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
综上,区块链和上述这些新技术,有些结合的紧密,有些目前阶段还不是特别紧密。但基于这些技术所开发的应用,都是可以部署在区块链网络上。Wanchain是一个很开放的平台,我们也真诚欢迎不同行业里的各应用能够加入到Wanchain的大生态中来,希望Wanchain提供的区块链服务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业务上的一部分痛点或者难点。
互链脉搏:能否介绍一下万维链,在5G+区块链的时代中,会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吕旭军:5G时代实际上就是真正万物互联网时代的开始,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融合会带来机器和机器以及人类与机器的互联互通。
去年12月,Wanchain发布了3.0版本,作为跨链技术的领先者,在一年之间打通了比特币、以太坊和ERC20通证之间的跨链交易。万维链3.0的成功发布标志着区块链行业公链、联盟链、私链,不同链之间将彻底实现互联互通,就像当年广域网的提出连接起了无数个孤立的局域网一样。而这只是Wanchain的第一步,第二步将在国际上参与制定公链和联盟链的通行标准,参与标准的制定对于整体国内行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Wanchain作为万链互联的重要入口,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兑换和交易不同链上的不同资产,购买和享受各种金融服务。结合5G的高效和区块链的安全可信,为链上用户解决身份认证、钱包安全、交易高效、体验流畅等一系列问题,并进一步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
扫码关注互链脉搏,不错过更多干货项目分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链脉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