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全球技术标准之战已打响!中国应从这里下手——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22:53:0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标准之争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在5G通信领域,西方政府开始更多运用政治性的排他性措施从本国市场中排除中国企业。美国在《2019国防授权法案》中,要求联邦政府机构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标准之争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在5G通信领域,西方政府开始更多运用政治性的排他性措施从本国市场中排除中国企业。美国在《2019国防授权法案》中,要求联邦政府机构不得采购或获取任何使用“受控的通信设备或服务”,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做了一个无法符合的技术标准。如今,类似的做法正在西方更多国家广泛使用,通过量身定制技术标准从而保护本国科技市场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惯用的手段。

中国并不是唯一的对象。针对谷歌、脸书等美国网络巨头,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这些公司在欧的经营施加了带有严厉惩罚措施的多重限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些企业运用其用户和数据优势以大吃小,强化其垄断地位。欧盟也希望借这一法案将欧盟版的数据保护原则和伦理推向全球。


形式多样 不可轻视 形式多样 不可轻视

当前,全球技术标准之争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其一是在技术产品上附加伦理和道德标准。欧盟的GDPR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证。近期,欧盟也在加快人工智能的伦理制度设计,试图引领该领域的全球准则。美国一些政客也提出建议,要求在信息产品和服务上附加所谓“人权”“民主”等附加条件。

其二是在技术产品上附加有政治目的的额外技术要求。美国所提出的“受控通信设备”就属于这一范畴。2018年12月,澳大利亚通过AA法案,要求科技公司提供加密信息的访问权限,引入“法律监听”理念。这一附加措施虽然表面上是应对反恐需求,但也可能被用于更大范围的信息监控。

其三是抢夺技术标准的主导权。在通讯、消费品等跨国流通的领域,全球技术标准主要由第三方确定,但各国可以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施加影响,试图让标准更有利于本国企业。例如,在5G标准设计上,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就扮演着重要作用,所有厂商将投票决定全球通用技术标准。在消费品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指定的ISO标准也是各国企业普遍遵守的原则。在这些标准的推动、设计过程中,国家也扮演着或大或小的角色。
既需汲取历史经验 又需着眼未来 既需汲取历史经验 又需着眼未来

事实上,国际标准之争并不新奇。历史上,各国以技术标准为门槛保护本国市场的行为屡见不鲜,日本运用严格的安全标准阻止了多数美国汽车进入日本市场。但是,科技领域的技术标准之争有着特殊性,中国应对这场斗争既需要汲取历史经验,又需要着眼未来。

一方面,仍然将融入世界、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作为主要趋势。全球化是最符合中国高科(600730)技产品走出去的最佳途径。

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标准的“话语体系”建设。技术标准之争不是争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而是要争取国际社会和全球舆论的广泛认同。西方在这一争夺中不仅强调技术优越性等硬实力,也同样重视宣传、塑造其标准的软实力。西方为当前针对中国的限制性措施编制了全套“冷战话语体系”,借用了大量西方社会耳熟能详、具有很强蛊惑性的语言和隐喻。中国应当针对西方所抹黑的内容,拿出一整套与之相对、让人信服的“话语体系”,适应全球对于保护隐私、保护信息安全、避免科技垄断的整体趋势。
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学界、社会组织的作用。总体来看,全球在技术标准上的争夺与合作越来越趋向以企业、社会等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为主,政府为辅的模式。基于这一现实,中国也应做好在“多利益相关方”模式下参与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准备。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学界、社会组织的作用。总体来看,全球在技术标准上的争夺与合作越来越趋向以企业、社会等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为主,政府为辅的模式。基于这一现实,中国也应做好在“多利益相关方”模式下参与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准备。

(以上言论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作者 | 李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编辑 | 徐诗雨

审核 | 杨斯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