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到空调,人们就会想到格力。
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已连续23年领跑国内市场,连续13年领跑全球市场,截至2017年,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21.90%。2012年至今商用空调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第一。
但超过20%的市场占有率,也意味着格力想要在空调上取得更高销量变得越来越难。而为了维持业绩继续增长,董明珠给出的答案是业务多元化。于是我们看到了格力电饭煲、格力洗衣机、当然还有开机就能看到董明珠照片的格力手机。
不过,在格力电器2018半年报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上述多元化产品的具体销量,但可以知道其营收占比依然较低,而毛利率更是远远不及空调。
数据来源:格力电器2018半年报
而在不知不觉中,格力手机居然已经出到了第三代,是否比小米手机好用还不知道,但价格已经碾压了,这款手机售价达到了3600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格力商城
售价3600元 官方商城已卖出16台
格力电器官方商城新上线的格力手机三代型号为G0335D,上市时间是2018年。
图片来源:格力官网
工信部官网显示,这款G0335D手机去年6月入网,采用5.99英寸18:9全面屏,采用TFT显示屏幕,屏幕分辨率为2160*1080,彩色屏色深1600万。机身颜色为银灰色,背部后置双镜头竖排排列,双摄镜头下方搭载后置指纹识别模块。
根据公示消息,格力三代机提供4GB、6GB两种运行内存,有64GB、128GB内存组合可选,最高提供6+128GB内存组合。而格力电器商城的信息显示,格力手机三代搭载的是高通骁龙821处理器、双卡双待。但是手机颜色仅有谧夜黑一种。
格力手机部分规格参数(图片来源:格力商城)
格力手机三代的售价为3600元,在业内人士及众多网友看来定价较高。一位手机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同价位的手机来看,格力手机三代的配置无论是和小米9(售价2999元起)还是vivo新发布的IQOO相比,都有非常大的距离,“很难成为市场的挑战者”。
图片来源:京东(点击可看大图)
截至3月8日上午12时,记者看到格力商城上格力三代已售出数量为16台,而在京东、天猫的格力电器旗舰店上尚未看到格力手机三代的上架信息。
而在闲鱼平台上,已经有人挂出全新格力手机进行叫卖,令人尴尬的是,价格仅为1300元。
图片来源:闲鱼
格力电器做手机是从2015年开始。格力手机一代2015年3月亮相,第二代2016年6月上市,售价为3599元,2017年6月14日,格力手机“色界”在格力官方商城露脸。截至目前,格力商城上的销售数据显示,格力手机2代(金色)已售出94560台,价格仍然是3599元,这也是格力目前销售量最好的一款手机。而上市首日被媒体曝出只卖5部的“色界”,目前典雅银、玫瑰金、深空灰三种颜色共售出9704台。
董明珠为何执着做手机?
对于格力做手机,外界似乎一直不看好。不过这并不影响董明珠对格力手机的信心。格力手机三代被曝出上线并销量不佳的这几天,董明珠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据《证券日报》报道,3月3日董明珠还向媒体展示自己的手机,她说,“开网店不到一个月就卖了200多万元。你们看,9点35分10秒我又卖出了两台。”同一天,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公开表示,格力手机一定会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同时跟上5G手机和柔性屏的大势。
格力的手机之路要从2015年谈起。那一年,国内手机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就连如今已经遭遇严重危机的金立,当年的出货量都还在3000万台。与此同时,智慧家居开始兴起。
2015年初,董明珠对外放出一句豪言,称“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当时外界并没有认为格力真的要做手机。2015年3月18日,中山大学博学大讲堂,正在演讲的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出来了,“我已经在使用。”董明珠说。随后,她多次透露,格力手机不对外销售,已经供不应求。
但实际上,对于格力手机的收入或者销量,格力电器方面从来没有披露。除了格力内部的声音外,公开市场上并没有格力手机的声音。另一端,董明珠仍然坚持做手机,并在一些重要场合必提格力手机的话题。
2019年1月中旬的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再度谈到手机,她表示,
“大家都说格力手机做得不好,你怎么知道不好?至少业绩是增长的,相信格力手机一定会成功”。
对于做手机,格力电器2014年财报里有谈到初衷,“格力手机即将面世,作为承担链接和控制智能家电产品的载体,格力会抢先争夺智能家居入口”。
“格力方面没有对外明确过智能手机业务在内部的发展优先度。格力一直没有放弃布局,只能说未来是格力还保有一定的战略周旋的余地。比如某一天,格力想花更多精 力加强手机竞争力,至少它有产品,也有一个部门在负责这方面的事务。”Canalys分析师贾沫告诉记者,“但现在来讲,格力手机产品很难在大众市场有任何的突破。”。
如果要继续布局,还要从量上有所追求的话,那这是长期的投入,并不是短期突然推出一个产品就能解决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鸣金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