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也好,淘票票也好,一切的创新应该立足于用户和市场场景需求。
上周,我通过有问记者平台,回答了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关于在线票务相关的5个热点问题。
其实,早在猫眼去年9月确定赴港上市之际,我就发表过《丁道师:网票“半壁江山”猫眼要上市了 我有5点新看法》,当时就猫眼的现状和未来做了一些分析。
现在市场又出现了新的一些变化,一方面猫眼成功上市,市值达到180亿港币。一方面猫眼的老对手淘票票也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意图开辟新的业务跑道。
随着市场的变化,这次我的回答自然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对行业的判断。今天就按照问答的形式分享出来,供参考。
【采访背景】近期在线票务市场动静不断,猫眼娱乐一步步进行“互联网+娱乐”产业赋能,于2月4日在香港正式招股,淘票票则宣布与阿里旗下一站式宣发平台灯塔全面打通,进行系统升级,在线票务或将不是二者投入精力最多的业务,生态布局、数据服务、内容投资都有可能成为票务平台们竞争市场的关键。
1.目前在线票务市场有哪些出色的表现,行业趋势如何?
市场方面来说,目前在线票务猫眼算一家独大,淘票票等紧随其后,过去几年这些企业背靠巨头,进行了诸多技术和业务突破,逐步的推动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趋势方面来说,市场总体上来呈现出来一个寡头争霸的格局,这个行业不会有千家大战,留给中小创业者的机会实际上已经没有了。
2.猫眼电影上市和淘票票系统升级,两者的升级转型对在线票务市场意味着什么?
在线票务是个很大的概念,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电影的在线票务,如果把演唱会、博览会也包含进去的话,得把大麦、永乐等放进了一块儿来谈。
猫眼和淘票票的最新动作对在线票务市场来说,意味着行业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如我们上文所言寡头时代来临,一方面也意味着单纯的“买票”的1.0阶段已经过去,到了基于平台能力,进行多维能力裂变的2.0时代。
巨头们利用其庞大的平台能力和运营能力,能够最大化的整合行业资源,拥有产业链的最顶端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当然,行业也只有让巨头们来作为主要的参与方,才能尽可能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高速发展。
3.您能否针对猫眼、淘票票各自的商业谋略稍作分析?
无论是猫眼也好,淘票票也好,基本面来说,模式是TOC+TOB,两条腿走路,而且未来T0B的比重会越来越加重。
关于猫眼,我在《丁道师:网票“半壁江山”猫眼要上市了 我有5点新看法》已经谈了很多,这里不做表述,我们重点说说淘票票。
淘票票相比猫眼,不管是TOC业务,还是TOB业务,总体上来说是采用的跟跑策略,比如淘票票专业版的历次升级。不过近期淘票票正式升级了灯塔专业版,电影片方可在其中实时查看影片的宣发进程、舆情趋势等,相比猫眼拥有一些不一样的专业工具,开始了利用数据模型进行产品层面的创新,这些是值得鼓励的。未来淘票票有望成为行业的资源对接池,逐步成为行业公共资源,加大开放力度,和各方共赢。
4.在成为建立在生态布局、数据服务、内容投资等基础上的“互联网+娱乐”平台路上,我国在线票务平台还面临哪些挑战?
互联网+娱乐或者泛娱乐的概念或者中国迪士尼概念,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目前看来真正能做成“中国迪士尼”概念的企业几乎还没有,大部分企业只能在某个环节做好,但综合统筹多维业务来说缺乏成功的案例。
在线票务平台只是泛娱乐战略中的一个环节,如何明确自己的定位,提供“工具”价值,支持各类影视娱乐产业发展,是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过去的两年,中国电影票房增幅大幅度放缓,2019年截至今天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对于在线票务平台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它们一方面适应行业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一方面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让自己变成一个“U盘”,能够“插入”更多的场景。
5.我国在线票务产业赋能如何应对当前市场考验下出现的问题、挑战,同时应向哪些方面创新发展?
在线票务的创新,我觉得还是回归本质吧,过去两年,这两个平台都做了很多所谓的一些创新,但是这些创新是不是实用,我觉得要打一个问号。所有的创新都是依托于用户和市场的刚性需求来判断,而不是说想当然的来做出了一些所谓的创新和服务。
中国电影行业需要什么创新的?举个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买票这个基础工作,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让用户精准的和电影院以及电影进行匹配,我觉得这个实现了的话,能把现有的用户的潜力更进一步的来激发出来。而不是说用户被动的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去买票,去享受服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丁道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