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知乎又上头条了。
这次上头条的报道名字叫“知乎大v再次出走”。
上一次所谓的出走,是悟空问答签约了300多个知乎大v。但是在我看来,知乎鼓励优秀内容创作者的机制依旧存在,而且继续运转良好。
不过作为一个在知乎上有20多万关注者的所谓“大v”——实际上就我的了解,大多数签约其他平台的知乎大v——一定程度上还是会继续在知乎这个平台去更新自己的内容。
知乎起家,离不开“认真你就赢了”的社区文化。
这句话的背后讲的是,哪怕你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成为一个领域的权威或者是专家,但你只要认真的在逐步上去输出自己的内容,就一样可以获得用户的认可,甚至更多其他收益。
我接触过大量的知乎大v其实90%以上的人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有一定的成就,或者是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但是的确不能称为权威。其实我认为,对于一个自媒体创作者,一个平台可以给你带来的奖励,也就是所谓的创作的动力,最主要的是流量其次才是广告收益。只要你在平台收获了大量的关注,你就是受益者。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感激知乎,我公众号写了四年才积累了4000关注,是因为在知乎积累了一定关注之后,我的公号的粉丝才突破了10万。
一方面,知乎的注册用户已经破了1.8个亿,月活用户数还在继续的增长,另一方面,其实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会涌入平台去进行内容创作。但是我依旧看好知乎未来的发展,因为它对新手内容创作者相对友好,依旧是中文互联网的重要舆论场,而继续下沉所带来的,是对海量用户的吸引力。
2
知乎依旧是对新手创作者,相对友好的平台。
各个自媒体的平台或靠优质内容获得流量的成本都在变高,这点不仅仅是公众号面临这样的问题,微博一样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用户已经有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经常关注的那几个KOL。
他因为一篇优质文章,再去关注一个新的作者的动机,已经比平台早期大大降低。
在对于新的内容创作者的友好度上,我觉得两个平台是不错的,一个是知乎,另外一个就是抖音。这两个社交媒体平台背后,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关注关系某种程度上会有算法推荐,或者是编辑的推荐。知乎和抖音会让那些新手作者产生的优质内容有机会,推给上万甚至几十万用户,给他们带来原始的粉丝积累。
相应我们会在知乎时不时看到一些新人作者。在抖音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粉丝在几万关注的新手短视频创作者。
对于一个自媒体领域的新手而言,机会均等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平台的流量已经被头部的明星和KOL完全垄断的话,那么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它,就是一件特别不明智的事情。这一逻辑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微博会在不同领域扶持1万粉丝到10万粉丝的中小V。
3
知乎是当下中文互联网重要的舆论场之一。
我有位朋友是某家知名公司的公关总监,他跟我讲过一个件事。我们在知乎上很容易引发中文互联网的舆论事件。包括之前的“百度魏则西事件”,还有“支付宝的750信用分看白领圈子事件”都是在知乎主场完成发酵,科技媒体跟进最后引爆全网。
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知乎上有爆料的人,还有不同代表不同角度的信源,还有一帮科技媒体人的关注,所以你只要采访几个不同信源,很快可以形成一篇报道,同时吸引知乎上千万网友和大量科技媒体、传统媒体的跟进。
4
知乎下沉带来用户量,自带吸引力。
几年前我和知乎的社区负责人交流过,问他们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他们说是用户增长。
知乎平台的用户增长,不可避免的会去触达更多三、四线城市的用户。
知乎上的优质内容,不仅在搜索引擎上权重相对较高,同时也是整个中国会中国文化互联网里面相对稀缺的内容。对于大量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而言,有助于帮助他们去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日常性的问题。就像知乎上有一个很有名的问题,叫做“如果看三年知乎,可以到什么水平?”
虽然这些知识并不能够替代系统性的学历教育,以及社会的历练,但是他们是很有价值的内容。不同于微博上明星们垄断流量,短视频平台上内容偏向于娱乐化。对于在专业领域有着一定积累,想要打造自己影响力的专业人士而言,知乎上更容易积累自己的头10000+粉丝。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知乎上的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老师。他因为知乎上的影响力,获得了跨界发展的一系列机会。
很多时候,撇开单纯的广告收入,其他例如行业里的认可,跳槽机会、业务合作伙伴都是你在知乎平台上的影响力带给你的附加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知乎依旧是“普通人”崛起的机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