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愈演愈烈。作为该事件的最大“配角”,“知网到底是什么?”掀起了一轮热议,而知网60%的毛利率也被众人所知。
经过多方采访,发现知网傲人的60%毛利率背后,是其凭借庞大用户资源获得的强势议价能力,每年还有一定比例的价格涨幅,这也令不少高校颇有些无奈。
每年都在涨价的知网
“我们采购知网数据库已经有20年左右的时间了。”某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编目部王老师说,知网每年的价格都会涨,“不过现在还没开学,以前的数据我不好查,今年我们的采购价已经达到了63万元”。
在该高校所在省市的政府采购网上查阅了相应的招标结果公示,根据双方合同,知网运营主体同方知网为该高校提供CNKI系列数据库,内容包括安装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报纸、会议论文等库所购买专辑的镜像数据,总库并发数为240,服务期限为2019年全年,最终合同金额为62.95万元。
据王老师介绍,知网的采购很复杂,有多种采购方案,会根据购买的并发用户数(取决于该院校学生同时在线下载论文人数的需求量)、所选学科范围、地域差异和院校级别差异而做出不同组合的定价。但是在选取相同服务的情况下,以该高校为例,每年有8%的涨幅。
若将我国三大文献数据库平台——知网、维普、万方的定价模式作比较,王老师表示,其差异在于万方和维普每年的价格是固定的,而知网会在第一年的基数上每年有一个固定涨幅。
“虽然数据库有涨幅并不罕见,外文数据库几乎都有,但知网算是中文数据库中为数不多(每年涨价)的,而且去年知网还将独家资源期刊从CNKI系列数据库挖出来形成新的增值服务。”王老师说。
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知网凭什么年年喊涨?现实是高校图书馆离不开知网,知网用户群体和使用量也确实庞大,这便让其有了与外文数据库一样的底气。
王老师表示,高校在这一市场上处于弱势,因为离开了这个库很多科研项目就无法进行,一旦学校宣布停用,根本无法顶住学生需要大量使用文献数据库的压力。
王老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包库购买下来需要几十万,但是以全年统计的阅读量来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单篇的点击量或者下载量平均只摊到几分钱。“单篇的成本确实是很低,所以也反过来说明学生的使用量很大,学校无法拿师生的需求去做博弈,所以不得不有这个支出”。
当然,也曾有北京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在2016年做出过停用知网的“壮举”,只可惜结局都是以恢复使用而告终。在王老师看来,单个院校停用对知网来说并不是太受影响。
60%的毛利率让同行“挺吃惊”
在高校有限的预算中,不少学校对涨价颇有意见。王老师表示,一旦知网的报价超出了学校的预算,学校的应对只能有两种方式,第一是通过压缩选项精简到保留必读门类节省开支,第二是转而选择高校间的论文共享平台,因而无法做到即时性,用户体验差。
从高校的角度而言,知网的确是目前期刊内容覆盖最为全面的平台。据公告数据,知网签下期刊8000余种,独家和唯一授权期刊达到2300余种,实现核心期刊独家占有率90%以上,比起其他数据平台几百种期刊的数据量,知网在资源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王仲(化名)在文献数据库行业的销售岗已工作多年,他表示:“其实在翟天临事件出来之前,我们都不知道知网有60%的毛利率,当时我们也挺吃惊的,但我个人觉得存在即合理,每个公司的运营成本都有所不同,我公司的利润比例没有这么高。”
王老师表示,仅仅从高校端的采购额来看,同样的包库内容,知网几乎要比维普和万方高一倍。“经费不是很充裕的高校不会全部买下三家数据库的,从性价比上说没有可比性,因为虽然三家数据库会存在50%的重复率但各有各的独家资源”。
目前国内主要的学术类期刊数据库除了有知网、维普、万方外,还有龙源期刊网、超星、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等。据了解,数据库平台已发展了多种盈利途径。
“广告一般占数据库厂商收入很小的一部分,盈利的途径主要来自于数据库购买使用权和查重系统收入。”王仲向记者表示。以知网为例,在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官网上看到,官方定价为35元/篇(期刊)、188元/篇(专、本科)、345元/篇(硕博)。
传统数据面临市场发展瓶颈
以王老师所在高校图书馆为例,目前数据库(数字资源)购置费占到图书资源支出的六成以上,其中外文数据库的采购费用是中文数据库的两倍左右。王老师认为这是“非常健康的图书资源比例”。
随着各大高校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投入比重越来越大,文献管理向数字化转型趋势不容忽视,各大文献数据库都在暗自布局。“若按照市场化运行发展,如此涨价的趋势会依旧存在,因为是相互妥协的一个结果。”在王仲看来,不仅如此,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传统文献数据库厂商正在面临高校市场饱和的难题。
在用户增量趋缓的情况下,文献数据库厂商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似乎不是化解“价格垄断”的口诛笔伐,而是思考如何应对庞大的存量市场。开发新的个性化资源库及提供可辅助高校图书馆功能化转型的产品成为了一些厂商的重中之重。
“文献数据库厂商的转型思路同样需要紧跟国家的政策,比如在全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数据库平台也在考虑为图书馆已有的海量数据提供准确精细的处理,进一步加大图书馆信息资源分析研发投入。”王仲表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陆家嘴(600663)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