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赟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嘘,别说那个名字!”
“你能不能别再说那个名字!”
从第一部贯彻到第七部,伏地魔都是《哈利波特》中特别的存在。但凡有人提到他的名字时,总会有一堆人出来阻止——快闭嘴,不能说那个名字!
但,作为有史以来最可怕、最邪恶的巫师,难免总是要被人提及。于是,约定俗成后,魔法世界的人用“You Know Who”来代替。
艺术的灵感来源生活,但不一定高于生活。
2月15日,滴滴如刚入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明晃晃地直接官宣了“裁员”这个名字,这一情况在业内实数罕见。
凛冬将至、万业凋敝,201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寒冬的浪潮声中裁员潮的影响范围随之逐渐扩大。但,企业在面对社会、媒体、内部沟通时,“裁员”这个令人恐惧到颤抖的名字也成为不能提的存在。
什么组织架构优化、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等概念,都成为“You Know Who”的替代品。
1官宣式:对,我们裁员了!
官宣裁员,这一动作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常见,对滴滴来说更是。
2月15日上午10点,是滴滴的月度全员会议,所有员工准时通过视频直播参与其中。然而,这次的月度全员会议,意义非比寻常。
2018年,除了顺风车问题外,巨兽滴滴经历了司机抱怨抽成高开始离场、乘客安全意识提高后相应安全要求提高、全年亏损109亿盈利成难题等问题。按照惯例,春节过后的第一次全员大会上,应当会宣布2019年的计划和部署,以及一直悬而未决、传得沸沸扬扬的裁员传闻。
当天,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而后,裁员、做好过冬准备成为焦点,以至于滴滴组织架构升级的计划是什么,为什么要裁员2000人后再新增2500人等本该占据C位的问题成为配角。
不论是这次内部提出的组织升级,还是去年至暗时刻制定All in安全的自救战略,抑或是去年亏损109亿需要对投资人有个交代的动作,滴滴为何裁员的理由十分充分。以至于滴滴内部员工早有预期,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甚至有记者采访时被告知:“因为之前就有预期,状态比较平静吧,滴滴整个公司都在变动,变动是好事。”
实际上,除了滴滴这一新生巨兽外,GE、福特、大众、Verizon、庞巴迪、通用汽车、拜耳、诺和诺德、东芝等老牌企业大多选择在公布新一轮战略或业务转型信息的基础上,直接通报裁员计划。
2017年8月,GE新CEO John L. Flannery一上任就宣布:未来通用电气将专注三大业务:航空、电力和医疗。可是,通用电气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多万员工覆盖了军工航空到金融医疗等8大产业板块。
也就是说有5大产业板块都面临瘦身压力。同时,那次裁员中能源集团是通用最大的产业部门,全球雇员5.5万,被裁的1.2万,占比22%。预计缩减成本10亿美元!接受采访时,能源部门CEO Russell Stokes官方表示:“尽管这个决定很痛苦,但却是必须的,这能让集团在未来的市场更好地竞争。”
从2016年11月有消息称即将裁员1000人,到2017年初36氪援引多个信源报道称或将有3000名滴滴员工失去工作,对于种种滴滴裁员的消息,“被裁员”成为消息主流模式。
从往年的新闻报道来看,滴滴回应裁员相关消息的统一口径都是“纯属无稽之谈”。而这次滴滴直接主动官宣裁员,或许是通过这次全球裁员潮,向那些老牌企业学到了什么。
2调整式:万物皆可优化
裁员10%≈末尾淘汰,裁员20%≈结构优化。
历经这波裁员潮后,广大网民群众默默总结了这一“互联网裁员PR通告公式”。
而这一“优化调整”的说法,被大多互联网企业选择使用。2018年年底,阿里巴巴、京东、斗鱼、知乎、美团点评、斗鱼、网易严选都相继被曝出裁员,但都遭到公司否认,或表示是对人员流动和末位淘汰,或表示是业务转型、战略调整。
而“优化调整”案例库中,知乎成为典范。
2018年12月11日,脉脉上密集出现了大量关于“知乎裁员”的消息。评论区中,数十个认证信息为“知乎员工”的用户爆料,有人说“上午还在改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有人说“周一刚入职,周二就被裁了”。
在大量实名认证的知乎员工的统一爆料下,知乎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
当知乎裁员的消息疯传后,知乎官方进行了否认。
知乎公关总监徐瑞君在脉脉实名回复称,关于知乎大规模裁员、业务线被裁撤等信息均为不实言论和主观臆测,事实为公司年底正常的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同时徐瑞君还表示,知乎目前处于高速增长期,多个岗位还在广泛招募人才。
斗鱼是裁员潮中,另一家让员工感到“突然”的企业。
据36氪采访,斗鱼员工与很多同事还在国外出差谈合作,突然接到通知要全部紧急回国。甚至没收到任何邮件,斗鱼武汉总部HR就已经抵达深圳办公室,开始最后的薪酬谈判。据悉这次被裁员的分公司注册主体为斗鱼(香港)有限公司,人员多数base深圳,主要任务为拓展海外业务,拥有自己的产品、技术、运营团队,预估波及范围大约为70人。
36氪据此向斗鱼官方求证,斗鱼表示深圳团队只是斗鱼某个业务线上几个团队中的一个,此次属于团队正常的优化调整。
12月19日,美团也被曝出裁员消息。据传相关口线的员工就在互相交换消息,有说内容线裁员300人,也有说点餐技术线裁员达50%。
美团方面对此回应,并表示:网传大规模裁员为不实消息,此次是正常业务调整,受影响员工不到员工总数的0.5%。
“被曝裁员——消息影响扩大——企业官方否认——企业表示为正常优化调整”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裁员消息传播标准路径了。而其中,战略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业务调整、人力资源转型等标的,成为优化调整的主要对象。
裁员?不存在的!
3变相式:这都是为了你们好
被变相裁员的员工应当是最憋屈的。
1月17日,有赞在公司年会上宣布,将实行“996”工作制度,即正常工作时间为早上9:30到晚上21:00,周三为家庭日,员工可按晚6点的正常时间下班。而遇到紧急项目时,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会更长。
同时有自称是有赞年会亲历者的用户在知乎上详细讲述了有赞高管在年会上的一些言论,比如:取消团建费用,1985年之前(出生的员工)招聘都要经过CEO审批,法定节假日前后请假超过3天的需要CEO审批,工作家庭无法平衡可以选择离婚等。
据中新经纬报道,有认证为有赞员工的用户表示,“确实是年会上讲的,没有一点夸张。”还有用户表示,“感觉有点逼人离职的意思,省了裁员费了。”
当月27日,有赞CEO白鸦在朋友圈对上述消息回应称,几年后回头看,这绝对是好事,让更多人了解有赞文化,也会让人才想进有赞的时候谨慎考虑,不至于觉得来之前和来之后不一样。
实际上,这一“让更多人了解有赞文化”的做法,实际上涉嫌违法。劳动法专家左祥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996”工作制要求下的工作时长已经严重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文称《劳动法》)对工时的规定。
互联网企业多的是脑洞,前有有赞强制加班的珠玉在前,便利蜂也没什么可羞涩的了。
年前,有网友爆料便利蜂人力资源部让员工主动离职、强制开除及需参加数学考试等情况。
1月28日,自称便利蜂员工的网友称,便利蜂为裁员又出“新招”,让员工参加数学考试,不合格者将被开除,考试内容包括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等。据称此次便利蜂裁员是小规模、多批次的分批裁员。
新京报就此向便利蜂进行核实,但公关部相关工作人员未直接回应,发来一封人力资源部的内部邮件,称公司正在做例行年度考核,有些员工绩效不达标。同时,对新京报记者提出的“数学考试不合格是否会被辞退”的问题,便利蜂方面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当勇士打败看守财宝的恶龙后,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
996工作制也好,还是考试考核也罢,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或许有不能道明的缘由和考虑。但,这些企业曾经在人力市场中与传统企业争夺人才时给自己贴上的“朝气、创新、公平”等标签,或许已经成为过时且累赘的标签。
4Everyone Know Who
日前,一篇名为《剩男在村里,剩女在城里》的文章中,结合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男女未婚率比较数据,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事实是,剩女只是嗓门大,男性比女性单身的可能性高一些,即使进入了所谓女性难嫁的30岁大龄阶段,女性的未婚率还是要比男性低。
城里的剩女掌握的话语权也好,还是社会天然给予的关注度也罢,在众多原因的共同合力下,让人产生了这个误会。而这样的误会,互联网企业裁员潮中,或许同样存在。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经济寒冬中,对于绩效表现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优化其实相当划算,因为可以用同样的薪资水平招更加优秀的人才。
据智联招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数据显示,2018第三季度的招聘需求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在IT/互联网行业细分领域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职位数同比下滑57%。
根据猎聘大数据“2018年1-10月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显示,从2018年9月以来,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的确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进入2018年10月以来,互联网行业亦出现了企业招聘需求放缓的趋势,但并未表现断崖式下降。
2019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2018年经济运行情况等。
针对记者提出的“近期出现了互联网行业裁员的声音,请问目前就业市场情况如何”这一问题,孟玮说,就业问题广受各方关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有关互联网行业裁员的一些消息。近期,发改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包括到有关企业进行座谈以及与有关行业进行座谈等。从了解到的情况看,互联网企业的招聘和用工总体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
关于科技互联网企业种种裁员消息或许确实属实,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认为:裁员潮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不过目前宣布大规模裁员的公司大多是制造业企业。
就像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恐惧伏地魔的人一样,出于某种恐惧而不敢直言裁员。然而,事与愿违,在遮遮掩掩、不明真相的“You Know Who”下,恐惧和问题更是被接连延展放大。
“You Know Who”背后是“Everyone Know Who”。
本文为盒饭财经原创,转载联系邮箱:xiejiaxin@jjld.cn,侵权必究!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微信号:daxiongfan
加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盒饭财经
盒饭财经
我们曾与他们对话,点击关键词查看
◇
陈九霖·上 丨 陈九霖·中 丨 陈九霖·下
◎版权声明
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欢迎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及作者,侵权必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盒饭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