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周又过去啦!这周硅谷好热闹,无论是谷歌加入对 5G 频段的争夺,还是加州 DMV 公布的自动驾驶脱离报告,苹果、Uber惨不忍睹……看来大家都得好好干活啊!一周硅谷热闻回顾,赶紧来看!
创业公司
Uber前CEO Travis Kalanick悄悄做新的送餐创业
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Uber 前CEO Travis Kalanick(简称TK)的新创业方向是:送餐服务公司。该公司已经有了一些线下的店面,并增加了数十名员工——其中一些是前Uber员工。
(不说大家也认识他是谁了吧...)
大约一年前,TK 通过他的投资基金 10100 宣布,他已经收购了一家名为City Storage Systems 的房地产初创公司,并担任 CEO。City Storage 有一个有趣的使命:它将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如未充分利用的停车场或没有人气的店面)重新开发成配合网店业务的线下站点。
City Storage 当前主要有两个业务:CloudKitchens,为希望开展食品配送业务的厨师建造厨房,以及CloudRetail,后者负责建立支持在线网店的线下设施。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CloudKitchens还负责帮一些参观制作订餐软件。在制作软件以帮助运营这些仅供餐的餐馆。《南华早报》报道,卡兰尼克的新员工中,有一位来自前优步中国的高管,他也曾是 ofo 的高管。
据说,为了保证创业计划不被外界干扰,TK 新公司的员工们被告知,暂时不可以在 LinkedIn 上更新自己的岗位信息。如果 TK 真的做送餐公司,Uber eats还坐得住吗...
到底送餐公司活得咋样,感兴趣的可以看密探昨天的文章:外卖公司之死
强生公司34亿美元收购外科机器人制造商Auris
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报道,硅谷手术机器人公司 Auris Health 本周三宣布,已跟强生公司达成协议,强生将以约34亿美元现金收购 Auris Health。Auris 将并入强生的医疗器械子公司Ethicon。
Auris Health 旗下研发了一款机器人,以呼吸道手术和检测肺癌手术著称。该机器人全称为 Auris 机器人内窥镜系统(Auris Robotic Endoscopy System),能让医生通过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可以看到安装在内窥镜上的微型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进而引导治疗。在不切口的情况下发现早期肺癌,提高医生诊断的精确性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报道还指出,强生近几年一直在加强外科机器人领域业务,包括 2018 年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Verily 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Verb Surgical,以及收购法国机器人辅助整形外科公司 Orthotaxy 等。
大公司动态
亚马逊本周收购路由器开发商Eero
本周一,亚马逊宣布收购互联网路由器开发商 Eero。Eero 于 2015 年首次推出,并因其路由器的强大的稳定性和易用性备受欢迎。Eero 的路由器产品包括更小、更方便的集线器,并添加了 VPN,具有企业级安全性,广告拦截器甚至儿童安全内容过滤等高级服务,方便家庭用户的使用。
两家公司都没有披露交易条款,但迄今为止 Eero 已经融了约 9000 万美元的风投资金。对 Eero 的收购清楚地标明了 Amazon 在完善其智能家居硬件产品方面的计划。
过去五年内,亚马逊从第一台 Echo 智能音箱开始,已经发布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音箱、电视机顶盒和流媒体棒,以及电视连接套件、桌面显示器、钟,还有很多奇怪的小工具,例如用来扫一扫买东西的魔杖,和可以检查你每天穿搭是否够in的摄像头。
(亚马逊的智能设备大家庭,图片来自Amazon.com)
小探发现,里面居然还有可以搭配 Alexa 使用的智能微波炉呢!售价只需59美元...
谷歌加入5G频段争夺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对 5G 至关重要的无线频段使用权,引起了诸多公司的争夺,其中就包括谷歌。
此前,四家卫星运营商提出了关于销售其无线频段的计划,但遭到了谷歌及通信公司 Charter Communications 等的反对。谷歌等反对者认为,由卫星公司私自销售频段会造成某些公司形成 5G 行业的频段垄断,他们希望联邦通信委员会能够公开拍卖价值 150 亿美元或更多的频段来避免垄断的发生。
这样的争议凸显了 5G 技术对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的重要性。5G 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包括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无线视频等。
密探会将持续关注谷歌在此领域的动作。对5G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密探此前的文章:
远程做手术、实现自动驾驶……5G如何影响这五大行业?
JP Morgan推出数字货币JPM Coin
JP Morgan(摩根大通)近日通过官方博客宣布,他们正式推出一个类似稳定币的数字货币JPM Coin。1个JPM Coin价值相当于1美元,其作用是减少转账结算时间。
据计划,这一数字货币将在摩根大通的少量机构客户中试运营,操作方式是客户在向另一个客户发送资金时,可以通过JPM Coin实现,JPM Coin被转移后立即兑换成等值美元。这是美国大型银行首次证实推出数字货币,并且这一业务很可能会威胁到 Ripple,后者已经融资将近亿万美元。
(图片来自JP Morgan官方博客,简单解释JPM Coin转账过程)
VC动态
软银10亿美金投资送货机器人公司Nuro
本周,硅谷机器人公司 Nuro 宣布从软银的 Vision Fund 获得 9.4 亿美元的投资。到目前为止,Nuro 已经完成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高榕资本、Greylock Partners 和网易创始人丁磊等。
(图片来自Nuro.ai)
Nuro 开发了一款名为 R-1 的可以在公路上行驶的送货机器人。(注意,是在公路上行驶...)机器人的大小比一台四轮轿车略小一些,相比在人行道上行驶的“最后一公里”送货机器人,R-1能承载更多的货物,行驶的速度也更快。当它在街上行驶时,它纤薄的外形也使得安全移动变得更容易。
(图片来自Nuro.ai)
Nuro由两位谷歌 Waymo 无人车的早期员工 Dave Ferguson 和 Jiajun Zhu 于 2016 年创立,据悉,这些机器人很快就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郊区投入使用。
小探在想,如果能上公路,那遇上堵车咋办?能两辆并排上Carpool Lane吗?
软银向货运软件平台 Flexport 投资5亿美元
软银又又又砸钱了!
据 Pitchbook 消息,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 Flexport,将可能在软银领导的新一轮融资中筹得 5 亿美元,这使得 Flexport 估值有望高达 30 亿美元。
Flexport 作为一家提供云软件产品的初创企业,成立于 2013 年,为 100 多个国家的空运,海运,铁路和卡车运输提供实时跟踪和其他服务。Flexport 此前已经从包括 First Round Capital,Felicis Ventures 和 Founders Fund 等在内的知名风投筹集了约 2 亿美元的股权融资,2017 年获得 1.1 亿美元 C 轮融资后,估值 9.1 亿美元。
从200亿变20亿,软银减投Wework 9成
这周创投圈新闻跟软银非常有关啊……又一则投资新闻来自软银,只不过这一次,软银要减投了。
直到 2018 年中,共享工作空间巨头 WeWork 的新闻报道都很正面,例如关于其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了新融资等。尤其是在去年7月 WeWork 公布财报后,关于 WeWork 的正面新闻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但是,最近 WeWork 却面临了很多负面新闻的困扰。例如,软银2019年1月投资了 20 亿美元给 WeWork,较原计划的投资 200 亿美元减少了9成。以及,关于其 CEO Adam Neumann 的丑闻更是泛滥。
CB Insights 通过自己的专有算法对于WeWork相关的“新闻情绪” (News Sentiment)进行了分析。对于正面的新闻打分为1,负面的新闻打分为-1,中立新闻为0分。下图显示了2015年1月以来WeWork相关“新闻情绪”的变化情况。
行业报告
DMV公布自动驾驶脱离报告,谷歌第一,百度第七,苹果惨不忍睹
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最近披露了《2018年自动驾驶脱离报告》,达到披露标准的48家自动驾驶路测单位,技术实力一一曝光。
脱离报告数据是一个衡量自动驾驶汽车实际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受试车辆脱离的次数越少,表示自动驾驶系统越稳定,因此可以把脱离报告看作自动驾驶系统公司的路测成绩单。
谷歌系 Waymo 仍然排名第一且遥遥领先,通用旗下 Cruise 紧随其后,美国无人车明星创业公司 Zoox 排名第三。
其中,中国无人车玩家Nuro、Pony.ai和百度,拿下了第四、第五和第七交椅。意料之外的是垫底的公司——Uber倒数第一,苹果倒数第二。
(图片来自wired.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其中包含的数据虽然并未完全阐明非常隐秘的自动驾驶车辆行业的秘密,但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虽然硅谷围绕机器人的炒作已经不再火热,但人类为了自动驾驶梦想成真的努力仍在继续:
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11月,共有 48 个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商在公共道路上测试了 205 万英里,比前一年的增加 50 万英里。报告数据还显示,Waymo 和通用在上路测试上也领跑其他一众同行。
更多自动驾驶文章,可以查看密探关于自动驾驶的报道:
全球第一辆自动驾驶卡车要上路了!
孙正义:不出50年,人类驾驶汽车会消失
好啦,这周的硅谷新闻回顾就到这啦,你对其中哪条新闻的印象最深刻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大家周末愉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硅谷密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