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进入新时代。
今天的两个事儿标志着小米与过去进行了告别:一个是告别了性价比,一个是告别了扁平化管理。
雷军不容易,花了8年时间才想明白。
1. 告别性价比
2015年,当时还是媒体人的孙昌旭跟雷军促膝夜话了六个小时,她建议小米旗舰机卖到4000元,让爱面子爱虚荣的用户能够有一个高端小米手机使用,被雷军严词拒绝了,他倔强地说:“我的策略就是贴近成本价来出售手机,这个初衷绝对不会改变。”
孙昌旭没能说服雷军,两年后的2017年9月,她反被雷军说服加入了小米。
小米旗舰手机1999元的价格从第一代维持了好几代,那时候是“为发烧而生”,并因此开创了小米辉煌的5年,小米模式成为彼时的万金油,人人都在研究。
后来这个模式失效了,此消彼长的,华为、OPPO、vivo崛起,并迅速把小米挤到了other里。
当时的小米上下非常焦虑,雷军宣布不再公布销量,不设KPI,一切都是开心就好,但这时候雷军还是舍不得放弃“性价比”路线。
一晃又是几年,现在,雷军终于想明白了,至于是自己想明白的,还是别人帮他想明白的,就不知道了。雷军这两天化身小米9的形象代言人,在微博上活跃得像个营销号。
今天下午2点,他在微博上说:“小米旗舰机,一定要去掉性价比的束缚,专心做最好的产品,不辜负米粉对小米的期待!”
“小米9肯定比小米8贵不少,特别希望大家的理解!”至此,宣示着小米正式告别了性价比时代。
“这次为了做好小米9,我们不惜代价。比如,小米9三摄,堆了太多料,全部是6P镜头,全部是闭环马达。还有,小米9所有版本采用第五代屏幕指纹,等等。”为了安抚小米粉丝,雷军说,“小米9的制造和研发成本,绝对不便宜,期待我们卖到特别便宜的价钱,完全做不到。”
不仅如此,雷军还在下面贴出了几个网友呼吁小米手机涨价的评论,来力证小米手机卖的贵是“民心所向”。
从小米今年开年第一件事就是把主打低端市场的红米独立出来,就可以看出小米想学华为搞双品牌战略,小米的小心思就非常明显了。
虽然卖得贵并不完全意味着产品高端,但在消费者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里,卖得贵,只要有更牛逼的技术、更强大的性能、更优秀的体验,他们是非常乐意为之买单的。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雷军完全不必扭扭捏捏,大方承认就好了,提高科研投入才是正儿八经的事儿,然后用产品说话。
2. 告别扁平化
另一个事儿就是今天《财经》(博客,微博)杂志记者张珺独家报道的:
小米内部头衔大体分为专员-经理-总监和副总裁及以上,层级共设10级,从13级到22级。专员级别为13级左右,经理为16级到17级左右,总监为19级到20级左右,副总裁为22级。雷军不在该级别体系内,因而没有级别。
这意味着小米与曾经引以为傲的扁平化管理告别。
过去的小米只有三个层级:联合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并且奉行不打卡、不设KPI的政策。《财经》杂志援引小米一位员工的话称,小米目前上班要打卡,在今年春节后考勤尤其严格,部门也设有KPI。
一位要求匿名的小米员工也向虎嗅证实,上述一切目前正在推进过程中,还没有全部落实完成,雷军也还没有发布全员邮件就层级化管理进行解释,应该是等到全部落听了才会“官宣”。
而根据《财经》杂志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层级划分应该是自上而下推进的,比如接受采访的一位小米高管已经确认了自己是20级,而上述小米基层员工还不清楚自己是多少级。
其实去年上市以来,小米多次对管理层的调整都可以看作是向集团化转型的一部分。
先是9月13日雷军发布公开信宣布小米成立8年来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设立组织部和参谋部,分别由刘德和王川率领。
再是12月13日,雷军再次以内部邮件的形式宣布成立中国区,由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
虎嗅在2018年12月13日《这可能是雷军最正确的决定》一文中分析认为:“小米的集团化战略和国际化征程进入了新阶段。”
然后就是这次的层级化。
说到这儿,让我不由得想起,小米的这套层级划分几乎与华为的层级划分一模一样。据公开的报道,华为为人所知的层级划分也是13级到22级,22级以上的没有被报道过。不过华为更具象,每一级还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比如19级还分为19A、19B、19C,然后从19C逐次往19A上升。
这倒是也不奇怪,雷军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他经常学习任正非讲话,在红米品牌独立发布会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说:“办小米之前我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我会背任正非很多篇讲话。我也多次跟大家说国产品牌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
显然,雷军在层级划分上也在向任正非学习。
无论是放弃性价比,还是放弃扁平化,对于一个成立了9年、有2万名左右员工的大公司来说,都意味着小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小米最需要的,借用雷军的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