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没挺住。据日本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CIPA)统计,去年(2018)全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大幅下跌 24%,没能延续 2017 年的复苏苗头,反倒创下了 2001 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再往前,就是胶片时代了。
CIPA 的成员,包括了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等几乎所有主流的相机与镜头厂商,其数据在国际影像行业具有权威性地位。对于 2019,CIPA 依旧持继续下滑的悲观态度,不过预测跌幅会缩小到 13% 左右。
从 2018 年的 1940 万台,对比历史高位 2010 年的 1.21 亿台,全球数码相机市场缩水了超过六分之五。而 2010,正是 iPhone 4 发布的年份,这一年 iPhone 首次用上 500 万像素摄像头;同样是这一年,一个名叫 Instagram 的图片社交 app 诞生了。
智能手机的迅速壮大几乎摧毁了大半个相机市场,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老生常谈。但众所周知的,又往往不是全部。准确的讲,真正谈得上“死”在智能手机手下的,并不是影像产业的全部成员。
(单位:百万台)
2007-2018 年,整个数码相机市场由盛转衰,但其中可换镜头相机——包括传统数码单反和更新的无反相机——的出货量,其实并没有严重受到总体下滑的不利影响。2007-2012 年,相机市场总体尚在高位徘徊不前,可换镜相机就从 750 万台一路冲到了 2020 万台;2012-2018 年,市场总体迅速萎缩至仅两成,可换镜相机虽说随即跟着下滑,但仍在 1000 万台以上站稳,依旧高于 2007 年水平。
2008 年前后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几乎同时,相机行业也出现了一个颠覆性毫不逊色的新物种:无反光镜、电子取景、可换镜相机,人们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微单。不过由于之后的一系列发展变化,眼下,将其简称为无反相机更为恰当。
2008-2009 年,松下和奥林巴斯成立 M4/3 联盟,分别发布 G1 和 E-P1 无反(微单)相机,这两款机型也被认为是无反/微单相机鼻祖。2010 年,在单反市场占不到优势的索尼也投奔无反,推出了首款机型 NEX-5,甚至还注册了“微单”作为商标。随后单反巨头佳能、尼康也推出了无反相机,不过在当时仅作为试探补充。到 2012 年佳能推出 EOS M 系列无反,几乎所有主流相机厂商都进入到了这一新市场。
(单位:百万台)
也是从 2012 年起,CIPA 开始在出货量统计数据中,将可换镜相机划分为单反与无反两类,分别进行统计。2012-2018 年,可换镜相机整体上也跟着大趋势下行(当然幅度更缓和一些),但实际上,其中无反相机几乎未受影响。
也就是说,可换镜相机失去的出货量,基本都是传统的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在可换镜相机中的比重,从 2012 年的 20% 上升到了 2018 年的 38%。甚至如果细究,刚刚过去的 2018 年,其实是无反相机自 2012 年起出货量最大的一年(2012 前未单独统计)。
对比历年出货增长率也很明显,相机市场总体一路狂跌;其中可换镜相机要好过一些;再其中无反相机甚至还偶有增长。
2009-2012 年,对于无反相机是由零起步直至成为趋势的阶段。几家在此前单反时代式微的厂商,松下携手奥林巴斯打造 M4/3 系统重获新生,索尼的 NEX 系列成为最被熟知的“微单”相机。尼康推出了鸡肋的 1 系列无反相机(现已终结),佳能的 EOS M 系列带着明显的保守色彩。
在 2013 年前、相机市场总体尚未彻底崩溃时,无反相机的异军突起吸引了相当一批普通大众消费者(非摄影爱好者或专业用户),才使得可换镜相机在整体萎靡的大势中走出了一波增长。
2013 年索尼第一个吃螃蟹,首次将全画幅图像传感器塞进了无反相机(α7)。全画幅意味着相机 CMOS 图像传感器的物理尺寸,达到了胶片时代的 135 底片大小(36mm×24mm)。在索尼 α7 系列诞生之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换镜相机都会倾向专业,非全副相机也不乏专业机型,但可换镜相机只有到全画幅才会近乎百分百都称得上专业机型。
对于整个可换镜相机市场,镜头市场很好的反映了问题。所有单售镜头的出货走势以 2012 年为界,而这一年正是相机市场总体开始转向的一年,也就是消费级卡片相机开始崩溃的一年,也就是普通消费者开始远离相机产品的一年。
然而,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来代表专业用户的全画幅镜头,在这 11 年中却始终保持着稳中带升的行情。如果仅看全画幅镜头的出货变化幅度,你甚至很难想象这期间整个相机市场的天翻地覆。另外,全画幅镜头在所有单售镜头中的比重,从最初的 30% 降至 2012 年低点 20%,近年又再度回升到了 30%。
这种占比的变化,主因自然是非全画幅镜头出货量的先涨后跌。2012 年前无反相机兴起、最后一次吸引到普通消费者,2012 年后消费级无反也开始被消费者抛弃,无反相机和整个可换镜市场向着专业方向转变。
所以近 11 年来的数码相机市场,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整个相机市场,当然主要是消费级卡片机,在 2007-2011 年便止步不前,从 2012 年开始断崖式下跌直到今天。
2008-2009 年无反相机诞生,推动可换镜相机及镜头逐年增长,直至 2012 年达到顶峰;2012 年市场总体开始断崖式下跌,无反相机在内的可换镜市场也都没能幸免,只是情况比总体稍好;但很快 2013 年无反相机便缓了过来,并出现了全画幅机型,无反相机保持着相对固定的市场规模直到今天。
2018 年,在老对手索尼的 α7 系列狂卖五年之后,尼康和佳能终于绷不住,陆续推出了各自的 Z 系列和 EOS R 系列全画幅无反相机。这标志着,不再只是消费级和准专业领域,在真正的专业级市场上,无反对单反的迭代进程也开始了。
数码相机市场的萎缩过程,其实就是消费群体由普通人群向硬核玩家收缩的过程:可换镜相机的下跌进程要慢得多,其中新兴的无反相机更慢,而全画幅市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其间,2008-2012 年无反/微单相机兴起,在初期带动了最后一波普通人群对于相机消费的热情。
另一边,虽然这些年间发生着单反向无反的转变,代表着专业级消费的全画幅(单反&无反)镜头出货量,却几乎未受到大趋势的影响。发烧级摄影爱好者和商业摄影,并没有随着整体相机市场的萎缩而萎缩,而是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需求水平。
我们已经说过,2018 年,是数码相机市场自 2001 年以来的最低点。但同时,2018 年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可换镜相机(单发+无反)的出货量超过了固定镜头相机(消费级卡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