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野村中国分析师段冰:今年不是5G大规模基础网络建设阶段-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9:36:0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李少婷 刘春山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宋思艰 5G脚步声急——2018年底,工信部已向三家电信运营商发放了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李少婷 刘春山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宋思艰

5G脚步声急——2018年底,工信部已向三家电信运营商发放了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国家将在若干个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这意味着部分城市有望率先尝鲜5G。

“5G投资会持续一个较长的周期,主要投资周期至少持续6~7年时间。”1月22日,野村中国电信及高科技股票分析师段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总体投资而言,5G相较于4G的建设投资要高50%左右,但平均到每一年而言,投资额比4G的投资只高了8%左右。

段冰认为,在5G场景下,更重要的和更具有革命性变化的是企业级用户市场,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或者说是工业互联网。此外,他还就5G对于运营商现有固网业务的冲击以及没有“杀手级应用”的质疑作出阐释。

现状:移动频谱产业链成熟度晚半年

NBD:如何看待工信部要发临时牌照?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

段冰:虽然临时牌照的说法是第一次出现,但我们觉得,它主要是为了呼应之前政府提出的2019年要加速5G的商业应用,也为2020年发放全国性的牌照打下一定的基础。从5G建设周期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基础的网络、终端还是芯片,今年是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用化的条件的。

其实,2018年每个运营商都在十几个城市做了相应的试验网络,我们觉得工信部此次提出部分城市发放临时牌照,大概率还是限定在这十几个城市里做预商用或真正的商用,这些是规模可控的,我们也可以在预商用和商用的项目中再作技术和网络上的改进,然后2020年推广到全国范围。

NBD:中国移动分配获得了2.6GHz、4.9GHz频段,但从供应链角度来说,2.6GHz目前并不成熟,这会不会影响中国移动在5G方面的建设速度?

段冰:的确,3.5GHz产业链相对比较成熟,全球很多国家都会采用3.5GHz作为主流频段。我觉得从监管的角度,把3.5GHz这个主流频段分配给市场份额相对较弱的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和中国电信,也是比较合理的。把2.6GHz和4.9GHz分配给移动,因为移动是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也是拥有最多无线网络运营经验的,也只有中国移动真正有实力扶植起来2.6GHz和4.9GHz的产业链。

对移动的频谱分配要从两方面来看,可能大家比较担忧的都是关于供应链这个方面的。的确,这两个频段(指2.6GHz和4.9GHz)的供应链目前不如3.5GHz的成熟,但其实在频谱分配之前,通信上游的产业链已经在2.6GHz和4.9GHz上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们最新得到的消息是,在国际的IMT-2020(5G)工作推进组,第三阶段的研发实验中,像华为和中兴都已经完成了2.6GHz频段的测试,也就是说产业链上,包括主设备和零部件供应商,很多都在2.6GHz上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了。

从运营商角度,我们得到的反馈是,在2.6GHz和4.9GHz上他们也不会落后太长时间,我们估计可能半年时间应该就追得上3.5GHz的研发进度。所以对于2020年大规模的商业部署,我们认为不会给中国移动造成太大的影响。

从积极的角度来讲,2.6GHz频段比3.5GHz还要低,一旦产业链做到相应的成熟,中国移动就有这样的灵活性,可以用2.6GHz作全国性的部署,就可以使得它用更少的投资做到更好的网络覆盖。

未来:运营商将突破“管道”定位

NBD:华为、中兴、爱立信这些设备商大规模供货5G会出现在哪个阶段?

段冰:我们对5G投资周期预测大概是2019年开始到2025年,大约6~7年的时间,从无线侧我们预计大概会有500万宏基站的设备,但是2019年我们认为并不是大规模基础网络建设的阶段。

首先,从中国的5G网络建设角度来讲,预商用或者小范围的商用可能也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整体规模控制在十几个城市的范围内,所以整个对于基站和承载网络建设的需求整体规模不会特别大。今年我们预测大概有17万个5G宏基站的需求,这个和整个500万的需求相比是非常少的。

我们觉得从2020年开始,5G的商用化就真正展开,对无线侧和承载网络的需求,会比2019年有明显的增长。所以对华为、中兴、爱立信这些设备商,我们认为2020年会看到明显的出货增长。

NBD:随着5G大规模的商用,未来互联网业态将会有哪些改变?

段冰:在5G的时代,我们所说的互联网相较于我们现在所指的互联网,会是更宽泛的概念。3G和4G的网络主要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主要用户是个人用户(To C市场)。5G场景下,不但有To C市场,更重要的和更具有革命性变化的,是To B(企业级用户)市场,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或者说是工业互联网。

从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的角度,5G可以提供更快的速度,提供更高的数据的容量,会催生一些大容量的高速数据应用,比如4K、8K视频的应用。针对个人用户的可能还有一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互动性的游戏等。

但我们更关注的是5G对企业或者工业互联网的业态的改变。这个改变将在大规模的机器人连接和低时延的通信技术成熟之后才会逐渐出现。很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应用将出现,比如大家讨论很多的车联网、无人驾驶等,还有就是智慧工厂和智慧城市,都需要5G基础技术支撑。

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的价值链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之前运营商可能更多是一种管道,提供的数据服务基本都是无差别的,所有的应用都是上层的应用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去开发,提供给用户。在工业和企业互联网下,运营商有机会深度参与到解决方案当中,需要和垂直行业的用户深度整合,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预期:工业领域将现“杀手级应用”

NBD:5G会冲击WiFi及固网宽带的存在吗?

段冰:现在判断是否会冲击固网还为时尚早。首先固网还是有相对的优势的,中国的宽带互联网或固网的基础设施都是非常完善的,很多地区都能够提供非常高速的家庭宽带网络。而5G运行在比较高的频段上,导致覆盖范围比较小,信号对障碍物的穿透能力也是比较弱的,所以要能够像固网一样真正提供比较流畅的服务,可能还有待技术成熟。

但我们觉得5G取代固网的风险是存在的。5G技术一旦成熟后,可能会在速率和时延上达到和目前固网相当的水平。而且我们也看到现在美国的市场,现在已经出现了使用5G替代固网的覆盖的情况。像中国电信作为目前比较领先的固网服务商,需要考虑在5G成熟后,如何平衡5G、无线和固网的关系。

NBD:在业内看来,5G通信目前还没有找到爆发级的应用,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段冰:的确,我们现在确实还没有看到5G应用像4G时候一样出现的“杀手级应用”,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有两方面。一个就是5G针对个人的市场(To C市场),没有商业模式根本性变化,只是延续4G的商业场景。

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像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方面的一些应用,会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使得数据流量的使用还会自然地增长,但是真正会出现比较革命性变化,或者出现“杀手级应用”的领域,我们认为还是工业领域,垂直的这个领域,比如远程医疗、智慧工厂等。

但是,因为企业用户或者工业互联网这个领域都是垂直性的一些行业,也不会出现像个人市场这样大的规模效应,所以我们可能在商业模式部署的前期,很难去判断这个市场规模会做到多大。

这可能是个人市场与企业市场或者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个根本性区别,但是我们觉得整体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运营商能够有机会和垂直领域的这些客户去深度整合,提供更加智能化、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运用,我们更加期待在企业互联网和工业应用的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