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一份纸质研报售价不及一束鲜花 券商研究所要求“知识付费”有戏吗?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9:29:0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王海慜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谢 欣东方IC图“知识付费”是最近相当热门的消费新潮流,而一些嗅觉敏锐的券商卖方研究团队似乎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王海慜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谢 欣

一份纸质研报售价不及一束鲜花 券商研究所要求“知识付费”有戏吗?

东方IC图

“知识付费”是最近相当热门的消费新潮流,而一些嗅觉敏锐的券商卖方研究团队似乎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突然发现,某券商的医药研究团队在其开设的公众号上开始售卖自家撰写的精品研报。

目前,在该公众号货架上售卖的“研报”商品共有两大系列、四个品种,两份合买的话价格还可以优惠。此外,对于这些纸质版研报,店主还提供全国包邮服务。从质量上看,这些研报的内容大多在100页以上,其中不乏行业深度研究,而且还是有一些已告售罄。

记者不禁想问投资者一个有趣的问题,随着“知识付费”的流行,作为投资者的你会考虑付费购买这些研报吗?券商研究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否打开一片“新蓝海”还是未知数,但券商行业谋求转型的心态已越来越清晰。

券商研报成电商商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最近某券商的医药研究团队在其开设的公众号上卖起了自家撰写的纸质版精品研报。

从公众号上,记者看到,目前货架上还是琳琅满目的,可售的这些“研报”商品总共分为了两个大类,即“产业研究系列”和“细分行业系列”,每份研报的价格都统一为100元。

其中“产业研究系列”的待售研报包括,“小蓝”——《日本医药产业历史研究集(2019版)》;“小红”——《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产业趋势研究集(2019版)》;“红蓝CP组合”——包括“小蓝”和“小红”两本(售价180元)。

而“细分行业系列”则包括有,行业深度研究系列之《API原料及制剂出口》和《糖尿病行业格局演变与投资策略》。

此外,对于这些纸质版研报,和传统电商模式一样,店主还贴心地提供全国包邮服务。

在货架里,记者还发现,对这些研报的定价依据,店主还进行了一番说明,比如在“小蓝”的商品详情说明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

“签约客户请联系对口销售索取;急需的客户及其他客户可直接付费拍下,存量样品优先配送,价格为整理、编辑、印刷、配送等成本。”

各方对此看法不一

从公众号显示的信息看,这些售卖的研报内容大多在100页以上,最厚的一份页数达172页,其中的内容也不乏行业深度研究这样的“干货”。

投资者是否会考虑通过这样的方式购买研报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走访。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惯于在各类金融信息平台免费阅读研报的投资者,对花钱买研报还存在习惯上的障碍。不过,有券商研究行业或相关的从业经历人士对研究报告付费模式则表示了认同。

一位同样有医药行业卖方研究从业经历的信托业人士指出,所谓研究创造价值,这个价值至少要先体现在对研究成果的定价上,他表示要向曾经的同行点赞。

此前,某研究所所长曾向记者表示,有一些自媒体在利用券商的研报做收费产品,而研究所作为原创作者还在免费。预计未来投资者在网络上看到免费券商研报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不过,一些买方机构人士则表示不一定会追捧这样的研报电商。

对于这样的研报商品,某位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有从业经历的投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可能他们就是试试水。从交易的角度,过去卖方会把有价值的信息先通过电话告诉重要客户,要等研报出来肯定来不及。”

杭州某私募也表示不愿付费买研报,他向记者打趣道,“不会花钱买,如果内容好的话,我会向别人借着看。”

上海某私募总经理则坦言,在决定是否付费的时候要看研究员是否有粉丝效应,“应该要看是不是熟悉的研究员写的,如果是比较欣赏的研究员写的,就可能买。”

研究行业多渠道创收探索

尽管目前有部分投资者对付费购买研报表示可酌情考虑,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上述医药研究团队零售研报的显示情况看,销量还远没有达到爆款的程度。

截至1月17日晚间,在上述5款研报商品中,《糖尿病行业格局演变与投资策略》显示已经售完,不过销量只有2份。

其余4款的销量分别是,“小蓝”14份、“小红”2份、“小蓝”“小红”两份合买价格有优惠的“红蓝CP组合”销量为9份,《API原料及制剂出口》销量为3份。截至1月18日17点,销量没有发生变化。

“现在从销量来看,这些研报买气并不足,可能和行情表现因素有一定关系。”某券商研究所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过他也向记者表示,出现这类研报商品的背景是当前卖方研究行业对多种渠道创收的探索。

去年底,申万、华创等券商尝试销售年度策略会门票事实上已是研究所多渠道创收、谋求“知识付费”的一种先期尝试。

从记者观察来看,在申万、华创试水策略会收费之后,后续其他券商跟进的情况并不多。据记者了解,某研究所实力较强的中型券商此前也曾考虑过策略会卖门票,但最终考虑到会场容纳度有限、还需要培育新客户等因素最终还是作罢。

从这些情况来看,研报零售模式能走多远也是未知数。

前述的投资人士认为,“研究报告更多地起到了信息梳理的基础知识库作用,时效性不用太强。这类专业深度报告更适合专业投资者阅读,但要靠零售渠道卖报告做创收应该很难。”

也有分析认为,虽然上述研报电商的卖方“知识付费”模式看似新鲜,但一直以来券商研究所的商业模式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付费”。

事实上,研究报告一直都是卖方2B研究服务的组成部分,这类B端客户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私募公司等机构。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一份研究所销售合同显示,其中有条款就要求,乙方(券商研究所)在协议有效期内按协议规定向客户提供相关的产品及服务,而各类研究报告则包含在相关的产品及服务内。

而这也就可以解释上述研报商品在详情说明中显示的区别对待了——签约客户可直接向对口销售索取,其他客户需要付费购买。

鲜花价格虽高却比研报更畅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某医药研究团队开设的公众号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出售的商品除了有研报外,还有几款作为新品的鲜花在售卖。根据商品说明,这些鲜花为店主友情帮忙代售,且由于价格“优惠”,仅限公司内部购买,但外部客户如有需求也可通过销售从内部口径购买。

记者注意到,其中价格最高的一款鲜花售价达1960元,最低的一款鲜花售价也超过300元,还有一款鲜花售价为980元,这足够购买9份除“红蓝CP组合”以外的其他研报商品了。

虽说鲜花美丽但易谢,而研报可以创造价值,但现实情况却是鲜花更加好卖。截至目前,在该公众号上售价为980元的鲜花销量已过百,销售额近10万元。

难道兼售鲜花等其他商品会成为卖方分析师转型的一大方向?这显然不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佣金逐步下降的趋势下,未来卖方研究的发展趋势会是和券商各业务条线打通,并明确相关收益分成模式。”上述某券商研究所分析师指出。

对此,上述投资人士认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未来券商的平台对分析师就很重要了,“未来单靠分仓佣金是不够的,小券商研究所要寻求多种变现渠道,那么有没有所在券商的投行配合?有没有经纪业务配合?有没有自营资管配合呢?”

从这些新现象的出现来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则以为,当前关于卖方转型的各种探索,也折射出当前券商行业的“人心思变”,而在变革过程中势必会有各种各样的思索和疑惑。那么,究竟效果如何?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由市场本身来揭晓。


研究所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事件:措辞失当夸大其作用 张小平离职续: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网站已无法访问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