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曾被捧上神坛,但在过去一年中,它并不总是光彩夺目。
2018年初,社交裂变带来的流量红利使得小程序成为资本的宠儿,各行各业高喊“All in小程序”。但在苛刻的游戏规则下,去年下半年,“小程序被高估”、“资本逃离小程序”等声音开始出现。
当下的微信生态中,小程序或是张小龙最为看重的一张牌。但连张小龙自己都承认,最初“并不是对它乐观地去做的”。
三年前宣布推出微信“应用号”(小程序前身)当晚,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坐在一起,讨论的主题不是“小程序的未来多么美好”,而是“小程序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微信生态的所有产品都是先做后说,只有小程序是个例外。
小程序从酝酿到2017年1月9日上线,三年间,用张小龙的话说,“看起来挺慢的”。也许因为看重,并不急着要一下子做成它。
微信把小程序视为一场持久战,但商业世界往往没有这样的耐心。如今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开发者超过150万(截至2018年7月)的微信小程序,时刻面临着这样的矛盾:
怎样长久地留住开发者、让他们赚到钱,同时保护好微信最为重视的用户体验?在腾讯越来越依赖微信变现时,怎样在不打扰用户的前提下,优雅地切下盈利的蛋糕?更何况,在支付宝、百度等小程序层出不穷的当下,微信已不是小程序唯一的定义者。
2019年,微信小程序可能面临完全不同的局面。
“克制”与“欲望”的矛盾
从微信公布的数据来看,小程序发展的速度不算慢——2018年,小程序已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为用户提供超过1000亿人次的商业和政务服务,交易金额增长了6倍。截至2018年底,小程序累计创造了超过5000亿元的商业价值。
从2019年微信公开课的另一些公开发言中,我们发现,过去一年,小程序日均使用频次提升了54%,主要商户的留存率从34%增长到54%。整个2018年,小程序开发者的数量增加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