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顺丰负债308.74亿,上市一年1785亿市值没了,股东接连套现离场
作者丨市界杨凯
顺丰负债308.74亿,上市一年1785亿市值没了,股东套现离场自2017年“借壳上市”后,顺丰便逐步跌下神坛,“快递一哥”的宝座岌岌可危。
2017年初,顺丰顶着“快递一哥”的光环上市,风光无限,受到资本市场热烈追捧。2017年3月31日开盘,顺丰股价触及73.16元每股的高点,市值达到3226亿元的顶峰。王卫或许以为这只是他资本之路的一个起点,回过头看却有些遥不可及。上市以后,顺丰股价走上下坡路。截至2019年1月14日,顺丰控股控股股价报收32.60元,市值仅1441亿元,市值较最高点蒸发1785亿元。
进入2018年,顺丰主要股东接连套现离场,加速了顺丰股价的坠落。据统计,顺达丰润、元禾顺风、嘉强顺风等股东在2018年合计减持约6050.53万股,套现约27亿元。2018年全年,顺丰控股股价累计下跌34%。
截至2018年三季度,顺丰控股控股实现营业总收入653.68亿元,同比增长31.19%,归属净利润为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对于营收的增长,2018年三季报中解释称主要是由速运物流业务量增长所致;对于营收成本的提升,则解释为由于业务增长和新业务的市场开拓费用增加所致。其中,销售与研发费用均大幅增长。显然,顺丰的核心盈利点仍是速运物流,而新开拓的业务则大大拖累的公司的盈利能力。
激进的扩张战略,或许正是顺丰“衰落”的主因?
顺丰一直在尝试扩张业务线。2010年前后,顺丰开始入局电商市场。8年间,顺丰屡败屡战,接连更换了7任CEO,却始终未能挽回颓势,王卫不得不为自己的坚持吞下苦果;数据显示,仅2013年-2015年,顺丰在电商板块的亏损便超过16亿元。
上市之后,“圈钱成功”的顺丰扩张势头更加迅猛。2018年3月,顺丰控股17亿元收购了广东新邦物流,发力重货快运业务;4月,公司又以1亿美元参与了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加码国际业务;8月,陆续与美国夏晖集团、招商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合作,增加冷链、海运以及铁路运输方面的布局;10月,顺丰控股55亿元现金收购德国物流巨头DHL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以拓展供应链业务。
顺丰早就是公认的“快递一哥”,为何不守好主业,却急于扩张呢?原因很简单,顺丰缺乏“护城河”,王卫担心“快递一哥”宝座迟早易手,因此试图培植新业务,在找寻新的业务增长引擎的同时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而电商市场是王卫最“眼红”的一块蛋糕。一旦顺丰的电商业务做起来,与快递业务形成联动效应,顺丰的前途便不可限量。只可惜,缺乏电商基因的顺丰始终不得其法。
纵观整个物流行业,顺丰主要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速运物流业务,二是庞大的快递网络。公开资料显示,顺丰网点覆盖率在2016年底已经达到97%,覆盖全国334个地级以上城市和2656个县级市。另外,顺丰拥有“55架全货机+散航”构成的“天网”为主体的智能物流体系。
相较于圆通、申通与韵达三家而言,顺丰的主要优势在于“速度”,在网点覆盖率方面优势不大,且价格相对处于劣势。对于后来崛起的菜鸟网络与京东物流而言,顺丰的主要优势在于用25年时间潜心打造的庞大物流体系。三四线城市与乡县等下沉市场,年轻的菜鸟网络与京东物流短时间内难以触及,但在速度方面,顺丰没有太大优势。
“焦虑”的顺丰由此开始了“蒙眼狂奔”。为配合扩张战略,顺丰频繁融资。 2018年以来,顺丰控股全资子公司SFHoldingInvestmentLimited在境外发行5亿美元债券;子公司泰森控股也分别发行14.7亿元的公司债券、15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和10亿元的中期票据。财报显示,顺丰控股股东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有5.7亿股处于质押状态。
这也导致顺丰负债率因此急速攀升;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顺丰控股负债总额已达308.7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46.77%,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23.25%,远高于同行。
疯狂扩张、打游击战的顺丰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困难,赖以为生的快递业务也下滑明显。截至2018年6月,顺丰控股快递业务量3.23亿票,远低于同期圆通速递(28.14亿票)、申通快递( 4.02亿票)、韵达股份(5.75亿票)。
顺丰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扩张-负债高企-亏损-股东套现离场-市值快速蒸发-再扩张。如此周而复始,顺丰情况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2017年独立的京东物流快速发展,并于10月18日,正式上线个人快递业务,补齐了在C端揽收业务的空白,与顺丰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意味着,早前频繁叫板顺丰的刘强东已经正式向王卫下了“战书”。自称“不懂物流”、“没有能力,也不会抢快递公司生意”的菜鸟网络也在迅速崛起,无处不在的智能快递柜已经彰显了它的实力。
随着这些“闯入者”的崛起,顺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王卫到底该怎么办?
对此,市界多次致电顺丰控股董秘,电话均未能接通,公开邮件也未收到答复,市界将持续保持对该事件的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市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