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酷派集团发了一则公告,罢免副董事长暨CEO蒋超一切职务,终止双方的雇佣合约。
作为酷派的老兵,蒋超从31岁到48岁,在酷派工作了整整17年,“整个青春年华,曾经做到300亿元年销售,也无遗憾了”,但蒋超以被罢免一切职务的方式被酷派扫地出门,恐怕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就在1月11日,他还在美国参加CES,1月7日还见到了酷派重要股东和美国投资人士,“探讨产业重组”。 蒋超所称的产业重组,和他对酷派的未来规划有关。
蒋超还说,酷派不仅仅实现了团队的美国本土化,还准备让美国基金进来,和管理团队的总持股比例超过51%以实现绝对控股,成为一家真正的美国化的公司。
但是,随着蒋超的离开,酷派能不能成为一家“美国化公司”还是未知数,在中国,曾经的“中华酷联”之一,现在却早已无人问津。
这或许才是酷派最大的悲哀。
1
曾比肩华为的佼佼者,
如今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我们现在用的双卡双待手机,最早就是酷派整出来的。”
这个国产手机老牌,叱咤25年,曾经跟华为相提并论,但如今在中国手机市场,却再也见不到它的影子。
2018年底,财报难产的酷派发布了2017年的年报。
2017年全年营收33.78亿港元,亏损26.74亿港元,较2016年同比下滑58%。
酷派的收入目前可分为三大板块:销售移动电话及配件、无线应用服务、融资服务。
这三大板块业务的营收在2017年都遭受了断崖式下跌。其中,移动电话及配件销售为其主要经济支柱,营收占比高达96.62%。
也就是说,手机卖不动,酷派基本上就玩完了。
2013年,酷派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年销售额249亿港元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辉煌与成就。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酷派在手机出货份额占比为10.7%,华为都排在酷派之后,其市场份额占比为9.3%。
当年在国内能拥有研发技术的公司只有华为和酷派,一时风光无两。
但在2014年,这个数字发生了变化,华为的手机出货份额占比提升至9.8%,酷派的份额却出现了少许波动,其手机出货份额占比为9.4%。
市场下滑的走向初现苗头,但这还没有影响到这个战无不胜的国产神机。2015年,酷派净利润22.77亿港元,崩盘却在一瞬间,2016年,酷派却迎来了44亿港元的巨亏。
此后,仅仅两年的时间,华为成为了对标苹果的民族旗舰,而那个曾经和华为并行的酷派,却早已从中国用户的视野中消失。
响当当的国产品牌,是怎样一步步打烂一手好牌的?
2
两次折戟,
全赖“遇人不淑”?
在酷派手机失败的发展战略中,有两个人,始终绕不过去,一个是周鸿祎,一个是贾跃亭。
先说周鸿祎。
2014年,小米出货量6100万部,销售额743亿;华为荣耀出货2000万部,销售额200亿;而OV在三四线城市加紧速度开店铺,手机一条街一夜之间都变成了蓝绿牌,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如火如荼,这让酷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怎么办?找合作伙伴,于是,酷派找来了第一个合作伙伴周鸿祎。酷派的员工非常开心:
“当时周鸿祎说要来找酷派合资做手机,所有人都很兴奋,毕竟酷派是传统手机厂商在做互联网上有着先天不足,而360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取长补短。”
跟周鸿祎合作之后,2015年8月,酷派和360合作了一款叫“奇酷”的互联网手机,主打安全。
首发当天,8秒卖出了35000台,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胜仗。
然而,酷派高兴的太早了,一个多月后,用户的投诉越来越多,系统问题、屏幕开胶、充不上电等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找上门来,售后称:“光是统计这些问题就统计了好几天。”
雪上加霜,根本就不懂做手机的周鸿祎又开始贱卖酷派旗下的大神手机,让消费者对于酷派的质量一步步丧失了信心,酷派仅有的市场一点点失守。
“奇酷刚成立时资产只有大神手机,还没有奇酷自己的手机,周鸿祎大刀阔斧低价售卖大神手机,甚至卖到了299、399的价格,让酷派公司蒙受了不少损失。”
数据显示,2015年酷派出货量为3800万台,同比下滑近20%;到了2016年,大幅下滑超过50%,出货量约为1500万台。
周鸿祎贱卖酷派手机,攻破了酷派在用户心中的第一道防线。一边跟周鸿祎还没有算清楚帐,另一边就跟乐视牵手。
2015年6月,乐视以21.8亿元代价持有酷派17.90%股权,正式进入酷派体系。2016年6月,乐视再次增资,以10.47亿港元增持酷派股份至28.90%,成第一大股东。
8月,酷派公司长创始人郭德英套现37.77亿港元,退居二线,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当时,郭德英说:
“酷派和乐视的战略合作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工匠精神”+“生态化反’势必成为酷派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酷派将实现由纯硬件公司向互联网生态硬件公司的战略转型。”
说这话时,距离乐视资金链断裂还有两个月。贾跃亭当时放出豪言,“乐视+酷派”在两年之内要卖出一亿台。
这一数字意味着乐视+酷派将挤进前三,加速颠覆手机产业格局,与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同列第一梯队,形成“华乐欧米”的全新产业格局,并有望与华为+荣耀角逐行业第一。
但酷派没有想到的是,乐视爆发了资金链断裂,对酷派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后,不论酷派再怎么强调跟乐视是完全不同的两家公司,可股价依旧像踩在了瀑布上,最低时跌倒了每股0.66港元。
酷派最核心的手机业务,在乐视出问题之后基本上就不做了,虽然后期也发布了一两款机型,但主要还是沿用上一代的模具,只是内部硬件做升级,减少成本。
酷派怎么也没想到,两次牵手的意中人直接断其后路。被用户抛弃后,不做手机硬件,酷派还能做什么?
3
核心业务丢失,
靠卖地蹭专利度日还能混多久?
被两次痛击之后,酷派的资金太有限,生产几十万部手机都非常困难,到了2017年底,酷派资产的负债率高达80%,受乐视连累,酷派还要时不时地应付各种各样的民事诉讼,需要赔偿1.71亿元。
失去了造血功能,还在持续失血,酷派不得不以输血来维系公司运转。
从哪里供血,2017年8月,时任酷派CEO刘江峰在酷派手机发布会上说:
“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看你怎么说。当然是钱越多越好,现在酷派有几个亿就可以实现产能爬坡。其实,酷派有很多资产,手握100亿的房地产,谁能想到就因为几个亿的缺口憋成这样。”
100亿的房地产,是酷派的救命资本。也是这两年帮着酷派残喘度日的干粮。
2017年,酷派卖地回血4000万元。可能是因为没过多久就造光了,2018年7月,酷派连买两块地:
出售深圳的投资物业,回血1.18亿港元;
出售一家全资子公司80%的股权,协议里包含一块地,回血1.2亿港元。
除了卖地,酷派还靠自身拥有的1万多项发明专利申请,其中约有两千多件获得专利授权,这是酷派在手机业务端仅存的一些优势。
靠着这些发明专利,酷派三天两头上法院起诉,2018年5月和11月,酷派向小米发起两次诉讼,一共索赔7000万元,但是在酷派起诉小米专利侵权的涉案专利中,已有两件有了专利无效宣告审理结果,都是“被判部分无效”。
而被判无效的部分都属于酷派相应专利中的核心技术方案,这意味着在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中,酷派想要胜诉小米的概率正在不断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酷派成立了人工智能科技中心,2018年初,酷派前CEO蒋超对外宣称酷派的资金压力已经解除,专注于AI。
实际上,不能把核心业务做大做强,靠着吃专利、发展AI,酷派越来越迷失初心,丢弃自己。
当这家没落的手机公司再次被外界注意到时,不是产品发布会,而是一则罢免CEO的通告。
公司的内部人事变动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对于一个为酷派贡献了18年的老兵,两天前还作为公司CEO在美国为酷派做宣传,回来就直接被罢免了,不免滑稽。
曾经跟华为比肩的手机巨头,现在没落到无人问津。
酷派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决策,都在剑走偏锋。
这种消极的影响,桩桩件件都是瓦解这家公司的无形杀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