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平静一下……这个事情我们先声明:
1、保真,不是那种地摊小报的消息,而且是最新的,就是几个小时之前报道的,等下我们会说。
2、涉及宇宙知识极其复杂,我们也不十分搞的清楚,还要有很多网友帮助我们,尽可能写的简单点。
这个消息堪称是今天全球的头版头条消息,且看几个著名外媒样子就知道了。这是BBC的: “宇宙深处检测到神秘电波信号”。
再看看卫报也报道了,卫报的标题还要猛……“宇宙深处爆发神秘快速电波,可能是外星人”。
我们也是绝倒,直接给定义成外星人了。其他的很多大媒体都报道了,标题都差不多,大家自己看:
来两个严肃的科学网站的报道,一个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这个标题就严谨的很多了。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电波闪光。”
下面这个媒体大家都知道了,国家地理杂志的天文版块:
“目睹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无线电爆发群。”
好,这么多官方媒体都报道了,大家应该知道此事是玩真的,不是闹着玩的。放心,我们不谈那些高深的理论,不过有个名词必须要先解释一下,否则后面没法看。
这个东西叫做快速无线电爆发(Fast radio burst),简称FRB。
这玩意怎么来的,怎么传输的,里面有些什么内容至今为止还是一个迷。也是所有的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毕生研究的东西。
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宇宙能量,具体表现就是无线电脉冲信号。
其实这个绝对是一个新的“老货”,为何这么说,因为这个东西存在应该已经很久了,但是我们以前的科技还接收不到它,一直到2007年,西佛尼吉亚州立大学的邓肯教授和他的学生第一个发现了这个FRB。
千万别泄气,别以为这是2007年就发现过的好像感觉不新鲜了,不刺激了?错!这才是最刺激的开始,我们不写无聊的东西,耐心点。
这玩意的命名还是比较粗暴的,基本按照发现的时间来命名,就是FRB+年月日。其实这个东西很难被发现,和我们观察流星雨晚上等着看“咻”的飞过完全不同。
FRB几乎都是后期从浩如烟海的望远镜收集到的宇宙信号中发现的。所以很多当时的FRB往往数年后才发现。宇宙中得到FRB到底是个什么感觉?大致像下面这张图:
不知道是因为传输距离过远还是宇宙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其实很多FRB信号只是零星碎片,有点类似我们一边打手机一边走路,走到一个信号不好的地方然后声音断断续续的感觉。
我们根据查询到的资料,第一个比较完整的FRB(线性极化)是2011年发现的,而这个结果也被发表到2015年的自然杂志中。
看到没有?2011年的FRB信号经过4年研究才确定,多么困难。
从标号就能看到,这是2011年的。其实前面2007年和2010年都有,因为实在太零碎没法成形。而2011年的这个不得了。
这个FRB 110523是真正第一个被发现能测量法拉第旋转的FRB,我们不解释名词,大概意思就是我们可以追溯它的历史了。
多远?60亿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这个地方不可考,可能在任何地方。
光年不是时间单位哦,是距离,光一年走的路。60亿光年已经无法用米或者公里来写了。
其实到这里,大家都还没当回事,为何?因为宇宙中很多莫名其妙的电波多了去了,这个东西虽然在天文学上是一个重要发现,但是并不轰动,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个可能是宇宙深处的中子星喷撞,或者超新星爆发导致,或者黑洞把某些物质撕裂了喷发出去,我们误解了,以为是什么信号,其实没什么花头。
大家只需记住60亿光年就行。
然后隔了一年,让全球科学家都跳脚的FRB 121102来了。
当然,这个也是一个持续的研究结果,2017年才算是完整研究出来,我们不再赘述。
为什么这个FRB 121102如此厉害?因为它是第一个我们发现的重复信号!对,你没看错,来自同一源头的重复信号!
这个就了不得啦!!!
单独信号可能是宇宙天体产生的,但是重复的信号你怎么解释?
这个是脉冲星给我们发信号的演示图:
中子星和黑洞同样撞两次?超新星一模一样爆发2次?而且还是在同一个地方?可能吗?全球科学家都沸腾了,第一次意识到FRB可能非比寻常!
而且这个难就难在没有规律的信号,没有任何模式,科学家动用了27个25米的碟子观察,耗时6个月,才确定,这真是同一个地方发出的相同信号!
这个怎么解释?完全没法解释啊,如果真的是天体爆炸或者喷撞怎么可能一样?前面的60亿光年的那个2011年的FRB还记得吧?
现在这个2012的因为数据更加多,所以确定的更加明确,距离我们30亿光年!就在我们银河系外某个地方!
对于全世界科学家的测量结果,科学界也沸腾了,你这个事情很难解释啊,对吧?唯一的最大可能性就是宇宙的某个地方有个“人”在给你发重复的信号啊~
一直到去年一月份还在有人研究到底这个2012年的是怎么来的,最新研究基本排除是偶发的天体碰撞、撕裂导致,这些都是一次性的灾难,不可能给你长时间重复的信号。
这是波多黎各收到的2012年那个信号的大概的图,原始信号什么样子我们无法判断,穿过浩瀚宇宙后被分离成数个波段,先后达到。
正在大家还在研究2012年的那个事情的时候,我们文章开头说的这个事情来了!
这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套刚刚装好还没正式启用的射电望远镜。
刚刚装好,还在调试阶段,竟然收到了不同于2012年的最新FRB信号!
这个和2012的那个有何区别?
第一个区别:数量更多,质量更好。
这套射电望远镜刚刚上线就马上抓到13个新的FRB信号,看看这个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
以往为何研究难?因为得到的数据不完整,需要大量时间去分析,而这次发现的时间却非常的快因为数量大,且质量更好,比原来的更亮。
看看论文中的时间:
去年8月17日发现的,半年不到就能研究出来。
第二个区别就恐怖了,从目前现有的数据中科学家们分析,这次的FRB距离我们更近!大概是从距离我们15亿光年的地方发出来的。
当然,科学家们很严谨,这次判断距离更近主要是信号更好,不过不代表信号好就一定很近,也有可能就是在传输中干扰不大,损耗不大。
目前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几乎判断为更近是没有悬念的。
那么结合过去几年的数据,这个距离就很恐怖了。
还记得2011年的60亿光年吗?
还记得2012年的30亿光年吗?
而2018年却只有15亿光年?
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暂停一下,提一下这套望远镜,名字叫CHIME。
毫无疑问,这套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配备了一套极其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
如果没有这套射电望远镜,我们是否能及时捕获到这些信息?毫无疑问不行。捕获不到不代表不存在,而目前的FRB信号的确是真正切切存在的,而地球上的所有科学家都无法解读,不知道上面承载的信息到底是什么含义。
即使在CHIME的官网上依然无法解读,只能确定这是明确的,来自同一地方的不断重复的FRB信息!
而很多科学家都坐不住了,因为从未捕获到如此清晰的信号。
这些重复的FRB信号代表什么?是给地球发的,还是宇宙中某些“东西”相互发射的时候被地球捕获到了?
每一个设想都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结局,谁都不敢往下想:
“我们正试图建立线索并试图了解重复的FRB和单个FRB是否属于不同的人群,”研究作者,麦吉尔大学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Shriharsh Tendulkar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对象吗?或者它们是否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激动人心!“
你以为这就够可怕了吗?完全不是!
这次的2018年的FRB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点!就是频率特别低!以往的FRB多在1400MH左右,而这次检测到了低到了400~800MHz。
这能说明什么?
根据我们人类的经验,1400往往是地面塔台发出的信号,而低于800的,甚至低到400,往往就不是地面设备发出的信号,而是飞行器发出的信号!
早在201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哈佛大学的教授就认为这个极有可能是来自宇宙飞行器的信号,“巨大的宇宙飞船”,“这个人为来源必须被验证和考虑进去”。
而这次低频率信号正好符合这些特征!这是符合我们人类飞行器的特性的。很多专家认为除了外星文明,几乎无法去解释这些重复的、相同的信号。
2012年就已经排除了天体灾难造成的信号可能性。
而这次的信号就更加明显,意味着什么?
难道有外星文明在几年前通过探测发现了我们?继而派出了飞船?
什么样的文明能够短短几年时间就飞跃几十亿光年的距离?全球的外媒都炸了!很多节目甚至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外星人。
而目前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很明确,除了继续研究之外,更大的争议随之而来。
时间和距离的概念是对于我们人类的,15亿光年按照我们人类的理解,应该是光走了15亿年的距离,也就是信号源头是15亿年前。似乎很遥远,但是如果对于外星文明而言,15亿光年是否有意义?对于外星文明的飞行器来说,15亿光年是否只意味着15公里那么短?我们认为的15亿年前的信号对于外星文明来说是否可能只代表着15分钟前发出的信号?
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我们该不该去回应这些信号?
这看似是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如果我们回应了这些信号,甚至得到了同样来源的回复,那么毫无疑问了!这个将给我们目前的科学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甚至可能对方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给我们再次发来信号?
但是问题是这样做的后果谁知道?
霍金曾经有警告,不要泄露任何和地球有关的内容,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万一非善意的,可能对地球带来灭顶之灾。
霍金说,外星人真的到访地球的话,情景可能会像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对美洲的土著居民来说,结局不妙”。
而我国一篇著名科幻小说好像也提到了类似的剧情,对方发现了可能有地球存在,然后起了歹心,要找到地球的位置。有一位好心的外星人为了救地球而发射了信号,大致意思“发给你的任何信号都不要回复”,而地球上的人却看不懂,误解了,反而回应了这些信号,结果发射源被定位,然后……
而这个也引发了外网非常热烈的讨论,面对本次收到的如此清晰和明确的FRB信号,在没有明确这些信号到底什么含义之前,我们人类到底该不该回应?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