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1 岁不到传上市,9 个月烧掉 8.57 亿,瑞幸咖啡光有资本神话还不够-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8:13:0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2018 是一个适合狂奔的年份:3 岁拼多多狂奔上市、2 岁三个月的趣头条狂奔上市,“出道”不足 1 年的瑞幸咖啡今天也传来上市的消息。据外媒报道,瑞幸咖啡已把 IPO 事宜提上日程,拟明年在美股或

2018 是一个适合狂奔的年份:3 岁拼多多狂奔上市、2 岁三个月的趣头条狂奔上市,“出道”不足 1 年的瑞幸咖啡今天也传来上市的消息。据外媒报道,瑞幸咖啡已把 IPO 事宜提上日程,拟明年在美股港股上市。

对此,小财女向瑞幸咖啡两名 PR 求证,截止发稿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靠资本驱动的企业正在狂奔上市,二级市场不仅给公司提供输血能力,也给参与的机构一个退出的通道。尽管上市也不见得就是一个最终归属,但对一直在烧钱但商业模式不清晰,没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来说,无法上市可能才是悲剧的开始。

从今年元旦正式运营开始,瑞幸咖啡让资本的魔力展示得淋漓尽致:7 月 A 轮斩获 2 亿美元融资,估值 10 亿美元;12 月 B 轮再拿下 2 亿融资,估值 22 亿美元。

作为咖啡行业的千年老大,星巴克在中国开店 2000 家花了 17 年的时间,而瑞幸咖啡不到 1 年即完成了这一进程,其中必然有许多值得肯定和企业学习的地方。瑞幸在用资本谱写一曲中国咖啡神话的同时,也给自己的未来打下许多问号。

问号一:烧钱能不能烧出来坚实的护城河

前天在香港和朋友说起瑞幸咖啡,她说:“你问的是那家拼命烧钱的咖啡么?”

烧钱几乎成为瑞幸咖啡一个标签。

随着 B 轮融资一起被曝光的是瑞幸咖啡的财务数据。2018年前三个季度,瑞幸咖啡累积销售收入3.75亿元,毛利润-4.33亿元,毛利率-115.5%,净亏损8.57亿元。

9 个月亏损 8.57 亿,平均一天亏损约  300 万。

尽管在过去几年,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靠烧钱补贴用户从而砸出市场份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滴滴、uber、美团点评、饿了么等等,只是今年以来,风投机构熄火,在流动性趋紧的大环境下,瑞幸咖啡的烧钱打法还是让不少人咋舌。

而对此瑞幸咖啡的回应却显得更淡定:通过补贴迅速占领市场是其既定战略,亏损符合预期。此外,根据瑞幸咖啡既定的规划,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需要烧钱换市场,2018 年全年收入预计达到 7.6 亿元,2021 年达 185 亿,为今年的 24 倍。

流动性好的时候,谁都以为用钱就能堆出来一个商业神话,ofo 算是一个可以写进教科书里的商业案例。尽管马化腾等大佬将 ofo 的失败归结为一票否决权,但 ofo 商业模式的不清晰,盈利能力存疑、资金挪用等等问题都是让大厦坍塌的原因。

烧钱烧不出来用户忠诚度,因此对瑞幸咖啡来说,如何留住已经圈定的用户,加大复购率从而实现盈利才是战略的重点。今天的第一杯咖啡免费,买二送一,买五送五活动终有一天会结束,停止补贴后,用户是否愿意继续购买瑞幸咖啡?

在跟一名投行人士闲聊时他表示:对于瑞幸咖啡而言,他现在的护城河是通过大量的资金亏损补贴投入构建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其实是存疑的。同时,通过补贴构建的这些渠道在现在看可能是他的优势,但是一旦销量下滑或者被替代品替代,他投入的这些租金将成为重大的沉没成本。

问号二:烧钱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此次瑞幸公布的 B 轮投资人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及愉悦资本和大钲资本。境外资本看好,首先说明瑞幸咖啡的势头受到肯定,而且中国咖啡市场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巨大的想象力。

然而,颇值得玩味的是,据自媒体金融圈女神经在一篇名为《瑞幸咖啡的资本催熟游戏》中所写的,从瑞幸咖啡的资方来看,更像是资本在“做局”。

知乎网友爆料,瑞幸咖啡A轮,除了新加坡的GIC之外,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君联资本都曾经是神州租车的投资人。B轮唯一新增的中金资本,总裁丁玮是神州租车的独立董事。

而瑞幸咖啡的CEO钱治亚和董事长陆正耀,来自于神州租车/神州优车。

所以,知乎网友把这称为“ClubDeal”,可以理解为“朋友圈里的交易”。

烧钱可以烧出来用户和市场份额没错,但投资人能否持续为企业提供弹药?投资人可以容忍企业烧钱是有个限度的,因为资本最终都是要赚钱的,即便这是你的“朋友圈”。

因此上市对瑞幸咖啡来说,似乎更为重要。

在过去几年里,互联网创业机构多如牛毛,但盈利者凤毛麟角。尽管最后成功冲刺 IPO ,过高的估值套住的不仅仅是二级市场的韭菜,还有参与一级的各路资本。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有66家,包括小米、美团、拼多多等。但相比上市首日,境外股破发率近80%。有结果显示:这些企业上市到今天,80%IPO的基石投资人在亏钱;再往前看Pre-IPO轮,50%的投资人在亏损。

什么才是瑞幸咖啡真正待解问题?

问号三:中国咖啡市场空间很大,但这也只能说明天花板很高

在接受新华社关于钱亚治的描述时这样写道其创业的初心:

“因为经常加班,钱治亚成为咖啡的重度爱好者。时间一长,便对这种饮品多了几分兴趣。出于职业习惯,她做了一点“功课”,比较了中外市场对于咖啡消费的需求。

她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咖啡消费水平极高:芬兰平均每人每年1200余杯,瑞士800杯,美国加拿大则是300—400杯左右。在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是人均180杯。相比之下,中国大陆每年人均咖啡饮用量仅为4—5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仅为20杯。

差距太大了,为什么?钱治亚又做了一点调研,发现咖啡在我国尚未普及,一是因为贵,二是由于购买不便,用户体验不好。因此,她将瑞幸咖啡定位于高品质商业化咖啡,又拜托陆正耀“刷脸”,找台湾奥美请来了张震和汤唯代言,向职场人群和年青一代的消费者推广普及咖啡文化。”

无可否认,咖啡在中国市场机会还很大,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会选择咖啡这一饮品。咖啡这一品类尽管并非刚需,但其具备上瘾性,单价不高,但一个咖啡上瘾者如果每天一杯咖啡,一年消费也可以达到上万。

但,市场再好,也只能说明天花板高。商业模式才是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才有机会触摸天花板。

高盛给出了三个瑞幸咖啡做对的理由:

1、新营销充分重视线下引流和获客

2、强调将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便利性

3、重视千禧一代的消费观的变化

三个充分的理由,却没有一个提到产品本身。

这可能就是一个问题。东方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写道:我们并不认为瑞幸咖啡一定会成功,就像当年黄太吉也以营销著称,但是几乎所有吃过的人都说难吃,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商业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瑞幸咖啡能够在短短一年之内,发展到如此规模,其在营销,获客和留存等方面一定是有自己独到之处的,或许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今天小财女随机问了两个在上海、广州 CBD 办公的朋友两个问题:是否有喝咖啡的习惯;是否喜欢喝瑞幸咖啡。得到的回复如下:

“咖啡几乎每天一杯,瑞幸咖啡占据2/3,喜欢的原因是因为价格便宜方便购买以及好喝。”

“喜欢喝咖啡,以前星巴克和速溶咖啡为主,现在是公司楼下的精品小店,对瑞幸咖啡无爱,觉得难喝。”

尽管口味真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但作为消费品,产品质量和口碑也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再加上自运营上线以来,品质一直是瑞幸咖啡所标榜和骄傲的,但从小财女本身以及身边朋友的反应来看,“好喝”并非选择瑞幸的主要原因。

在某知名品牌从事行业分析和战略研究的朋友对小财女表示,瑞幸咖啡作为消费品用互联网烧钱扩张这样的打法还是第一次见,喜茶不算,它自身盈利能力强,扩张也克制。

“瑞幸的问题在于太快了,简直是大型资本联合收割机的感觉。产品力不行不配做消费品。”

问号四: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的距离,不仅仅是 800 亿美元的市值

说到占领咖啡市场,行业龙头星巴克是绕不开的话题,瑞幸咖啡一开始也标榜对标星巴克,甚至连供应商也跟星巴克一样。今年 5 月,瑞幸咖啡发布一篇致星巴克公开信,瑞幸方面称,星巴克与物业签订了排他性条款,向瑞幸咖啡供应商施压。

董事长陆正耀对钱亚治做咖啡也充满信心。在上述新华社的报道中这样描写道:陆正耀则在一旁开起了玩笑:“我现在去星巴克买咖啡时,心里都在替他们着急——钱总要卖咖啡,你们遇到对手了!”

尽管一年不到完成了星巴克在华17年才完成的开店小目标,但从多维度来说,市场普遍不认为瑞幸对标的是星巴克,更像对标雀巢这一类的速溶咖啡。

从选址来说,星巴克和瑞幸的路线完全不同。一名接近星巴克的行业人士对小财女表示:

星巴克一般选址在商业、办公、优质住宅楼盘等聚客能力强的位置,同时物业条件需满足星巴克的法务要求、建筑要求以及品牌形象要求。另外星巴克凭借较为强势的品牌优势和聚客能力,在业主方面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较好的商务条件也有助于盈利。

瑞幸的选址策略与星巴克有所不同。由于其互联网基因,利用APP导流,以及占比较高的外送业务,因此并不一定追求物业的最佳位置和最佳展示面;同时瑞幸也多入驻次级办公物业的大堂、地下楼层等位置,这些位置相对租金较低,有助于控制成本。

上述人士补充说道:瑞幸将新零售模式带入饮品市场,符合现在中国新零售的大趋势,也使得饮品咖啡市场变得更加活跃、发生更多变化。例如星巴克在近期推出外送业务,虽然不能说是由于瑞幸的压力,但瑞幸的出现类似鲶鱼效应,使得星巴克、Costa等传统市场主要玩家开始“提高警惕”,积极求变。

瑞幸咖啡跟星巴克的差距在哪儿?从市值而言,目前星巴克 827.4 亿美元,跟“年幼”的瑞幸咖啡相差 800 美元。从品牌渗透率,文化认同感,门店建设,品质控制,成熟完善的供应链等等角度来看,瑞幸还太年幼。

至少从现在的品牌忠诚度来说,也就一杯咖啡的事情。

“我觉得瑞幸咖啡有点把宝洁的商业模式搬到咖啡店上的意思,广告营销+渠道扩张,只不过在资本的加持下扩张效率惊人。但在我看来,瑞幸有一种把钱都花在了开店和广告上,咖啡并没有好好做的感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女记者部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