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8年前,怀揣着创业梦想,正值青春韶华的张近东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拿着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在南京创立了“苏宁交电”。
28年后,一个千亿级企业崛起,25万名员工,6亿生态会员,10000家智慧门店……伴随着零售业的变迁,苏宁从一条“小舢板”发展成为一艘“千亿级大航母”。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宁的创立;没有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就没有苏宁的今天。”已经带领苏宁易购跻身世界500强的张近东感慨说,苏宁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有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有过转型的迷茫阵痛,但最终,苏宁完成一次次执着坚定、自信从容的跨越,实现了脱胎换骨、飞跃成长。
独辟蹊径积跬步
10万元撬动千亿级销售
1990年,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讨论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的改革工作任务。同年,远在千里之外的张近东放弃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揣着东拼西凑而来的10万元开始了创业之路。
新生的苏宁剑走偏锋,舍弃了在当时异常火爆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将目光瞄准空调市场,张近东在南京江苏路和宁海路路口开始了空调专卖业务。
与当时国营大商场经营不同,张近东选择了一条独特的经营模式——从送货、安装到维修、保养,将服务集于一身,“一条龙服务”经营模式为苏宁赚取“第一桶金”奠定了基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空调不仅是稀缺商品,更是奢侈品,一台空调的价格在5000元至7000元左右。”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向记者感叹,苏宁创业之初,总的来说还是处于短缺经济的时代。“旺季断货、淡季减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候拿钱买空调甚至会出现“抢”不到的难题。此时张近东逆向思考确定了一个新的营销打法——“淡季订货、反季节打款”,由苏宁承担风险,先期投入资金,让厂家有能力在淡季进行生产,增加库存为旺季销售做好准备。困扰空调行业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苏宁也因此成为当时供货最有保障的空调经销商。
1992年,“火炉”南京的空调市场需求旺盛,凭借着独特的服务优势和新的营销打法,苏宁当年成为春兰空调全国销售第一大户。这一年“苏宁”的名字在南京空调市场一炮打响,3年内,苏宁凭借单一产品、单一品牌就做到了年销售3亿元的规模。
经历了28年的发展,从空调专卖店,到线下连锁巨头,再到如今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模式的开创者,在“买买买”这件小事上,苏宁一次次突破想象。
如今的苏宁已然成为中国领先的商业企业,产业覆盖物流、金融、科技等八大板块,拥有苏宁易购及日本LAOX两家上市公司,25万名员工。2017年,苏宁控股集团以5579亿元的规模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名,其下属上市公司苏宁易购跻身《财富》世界500强。2018年前三季度,旗下A股上市公司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1729.70亿元,同比增长31.15%;实现商品销售规模2348.83亿元,同比增长41.91%;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1.27亿元,同比增长812.11%。
多元创新砥砺前行
连锁巨头激活市场动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在人生道路还是创业之路上,困难和挫折都是一条必经之路。
市场瞬息万变,当供给商品越来越多时,卖方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买方市场时代悄然来临。2001年11月份,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协议,中国将在3年后放开商业零售市场。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沃尔玛、麦德隆、家乐福等国际商业巨头,百思买等国际家电连锁巨头对中国市场的虎视眈眈,苏宁再次迎难而上,砍掉50%的批发业务,宣布全面转型为综合连锁零售。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不过基于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张近东认为,未来几年流通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速度和规模的竞争。此时,苏宁的新战略应是从根本上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拓展或创建新的竞争空间。以南京为起点,苏宁的电器连锁网络层层铺开,在短短不到5年内完成了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布局。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IPO家电连锁第一股。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加上新一轮电商创业者的涌现,实体零售十分艰难。彼时,对于已经成为最大的连锁企业的苏宁来说,又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张近东的判断是,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企业可以选择顺应趋势,亦或是抵抗趋势。他的决定是“以变应变”,苏宁必须要“上网”。2010年,苏宁易购上线。
“我们转型从2009年开始的。在这期间公司经历了三次更名。从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002024,股吧)再到苏宁易购,不同阶段的更名都表明了公司在顺应时代和未来发展趋势所做的一些经营、模式上的调整。”谈及那段特殊的转型阶段,孙为民感慨万千。在他看来,2013年公司从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是以技术为驱动战略转型的概括;将苏宁易购这一品牌名升级为公司名,则是为了突出智慧零售主业,在零售维度上做进一步的细分。
现任苏宁物流集团营销中心销售管理部业务总监的闵维松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得我2013年刚入公司的时候,公司开始分阶段地大批量引进社会上比较成熟的物流企业的专业人才,公司在注重内部管理沟通的同时,也开始向开放的、综合性发展的方向去转变。这段时间是苏宁物流由企业物流转型为物流企业的过程。”作为一名苏宁人,闵维松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确实让生活变得方便了。“以前买电器要去商场货比三家,付款后还要和商场约时间等送货师傅上门。而现在,即使是在农村,也可以动动手指、足不出户,东西就可以迅速送到身边。还有无人机、无人车,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都可以为我们送快递了,这都是新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
同心多圆掘金智慧零售
在智慧零售来临之际,掌握行业领先优势的苏宁自然要积极行动起来,去扩大智慧(601519,股吧)零售的疆域。2018年是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的起始年,也是大扩张年。
在张近东看来,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慧零售,个性化与智能化是其显著特征。苏宁的智慧零售模式,即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商品、物流、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作为国内综合性的互联网巨头,苏宁产业涉及零售、金融、体育、地产、文创诸多板块。“苏宁未来无论发展成为多少个产业,最终都是一元的零售产业。”孙为民告诉记者,苏宁所有产业的发展历程,都是顺着原有的主业一点一滴衍生出来的,所有产业的定位都围绕着零售的战略定位需求、零售的核心能力建设的,全产业的工作也都要围绕易购,加强协作。“用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各产业如同条条河流,而智慧零售如同江海,各产业要聚焦零售、反哺零售,就如同条条河流最终要汇聚于江海。无论集团如何发展,无论布局多少产业,苏宁都要始终聚焦同心多圆的发展战略,这个‘心’就是零售。”
“高铁越来越快,外卖也送的越来越快——加班到很晚的你,可能下班前在苏宁小店手机APP点了外卖,人还没到家,我们苏宁的火箭哥就已经把外卖送到了家门口。”在苏宁物流集团计划管理部计划部长李铮眼里,苏宁现有的智慧零售模式非常“接地气”。
“过去我们内部有句话说,不经历空调大忙,不是苏宁人。”上海五角场门店店长朱伟,已经担任店长14年,他打趣地说,“现在是不懂智慧零售的就不算苏宁人啦。”朱伟告诉记者,以前是节假日最忙,现在是大促,比如818、“双十一”等互联网购物节的时候最忙。
在他看来无论是整个零售行业,还是苏宁,都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零售业的每一次变化都代表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升级。
难以想象,在今后的几十年中,零售业还会产生怎样的变革。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苏宁人的眼中,零售一定会向更智能、更便利,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为了梦想,25万苏宁人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