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联想在全球总部举行“智慧创新 智慧未来”主题创客节,展示了联想最具创新力的产品和技术成果,包括智能PC、游戏装备等产品,以及智能办公、智能教育等行业解决方案,全面彰显了联想的创新实力。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产品集团总裁 贾朝晖
我们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产品集团总裁贾朝晖、联想产品集团高级总监,笔记本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马朝春以及联想产品集团总监,台式机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建辉三位高层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智慧联想”时代,联想在智能PC方面的具体战略与布局。
·创新是联想的基因 在PC方面已做许多探索
贾朝晖首先强调了创新对于联想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看到不管是电脑行业,还是手机行业,甚至是未来的SIoT智能设备行业也好,以及基于云的服务行业也好,如果离开了创新,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甚至没有生存的机会。创新是联想一直所坚持的,这是公司最核心的战略。”
贾朝晖:“PC市场最近几年基本上是迟滞甚至是下行状态,深层次的原因是产品的体验设计制约了电脑市场的发展。我们需要去解决一部分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提升用户体验。怎么样能够把电脑从过去需要用户学习、了解、使用的工具,变成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去体验生活、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微软、Intel等相关企业一起合作,共同来推动用户体验的提升:
“第一,电脑毕竟还是强调高性能计算的设备,在标准的Intel平台、微软操作系统上,如何让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是很重要的。比如性能和散热之间的平衡、性能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以及系统的架构设计也要考虑到用户使用体验。比如说产品的散热,尤其是对于笔记本,手持性的产品要有综合性的考虑,性能优化上要能够体现出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之间的差异。
第二,我们要推动智能化,今天看电脑有些特点不如手机,比如实时在线,电脑使用LTE连接的方式随时接入互联网,同时在一些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方面,像语音,基于摄像头的一些相应的应用,都是产品智能化的体现,所以在产品的智能化方面我们要一起往前推动,这是提升用户体验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三,就是设备+服务。在设备本身性能提升之后,解决了连接性,解决了使用体验问题以后就要考虑整个服务的整合。这就是说现在的设备,不只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终端产品,而是一整套内部的UDS管理平台,能够把更多用户需要的服务集成到设备里,提供给客户。所以从我们的电脑产品设计来看,一个是本身性能不断优化,再加上智能化,再加上设备+服务有效的整合,提供给用户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配备水墨屏的联想YOGA Book 2
“PC产品的创新包含多个方面,基础层面的创新像是半导体工艺的发展,中间技术层面的创新主要是和Intel、微软这样的企业进行底层优化,我们更多的时候说的还是应用层面的创新,会结合用户的需求,来推动相应的创新。但应用层面的创新,也是需要跟平台技术有更紧密的结合才能完成。比如说Always Online这样的产品,就需要和微软的操作系统相互配合,也要和Intel的CPU,以及基于CPU之上很多底层的驱动软件一起来做相应的配合。”
“产品层面,我们从设计、形态上,都导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像全面屏、双面屏等,我们发布的第二代YOGA Book 2,就是这样的产品形态升级。甚至还有谈了很久的柔性屏,在手机上已经逐渐出现,在电脑上我们也在探索这样的计划,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模式会做相应的产品设计。”
·未来三到五年 PC将全面智能化
对于智能PC,联想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让电脑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具体来说,智能电脑和智能设备应当具备如下五个特征:
●实时在线,可以实时连接云,产生数据并执行云端下发的命令;
●可被远程管理,包括升级和维护,实时提供完美无瑕的工作状态;
●更加安全,并采取相关的数据隐私策略;
●具备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包括语音、手势、表情,未来甚至是人的思想意识;
●适合的计算力,根据设备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具备相应的边缘计算力。
2018年联想创新科技大会第一代智能PC诞生
贾朝晖:“在产品的智能化方面,包括智能PC、智能平板,9月份(2018联想创新科技大会)我们已经向大家做了介绍。我们会从高端产品入手,像YOGA Book2、ThinkPad X1等产品,因为这里面要解决实时在线、系统级别的优化,以及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合作,还有相关应用领域的协同等问题。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中,我们会把相关的技术,由高到低,逐渐从高端产品到主流产品,最后下放到入门级产品。”
贾朝晖:“我们认为三到五年以后,所有的电脑都应当是符合我们所定义的智能化标准的电脑。没有智能化的电脑基本上就没有市场,所以我们非常重视PC智能化方面的投入,这个是从市场的基本规律推断出来的。因为用户是需要满足体验要求的产品,而今天的电脑所能够提供给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户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我们认为就是需要利用智能化、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的技术去填补,从而能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传统形态的电脑,在某些细分的领域还会有发展空间,比如在高性能的游戏里面,在高性能的图形图像处理上,在设计领域等等。但从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来看,PC一定要智能化,所以这是我们看到市场的发展方向。”
“至于说ARM平台和X86平台PC产品的差异,我们认为未来他们会根据不同目标用户群的不同计算需求去做区分的。如果说对于通用的,比较简单的一些应用,ARM有它自己的优势,但是在很多程序的兼容性方面,X86也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应当看到两个平台都有各自的优势。虽然目前ARM平台在解决连接性上会比X86平台更有优势,但从我们和Intel交流的情况来看,Intel在5G方面也有着很充分的布局,所以我们认为5G时代,PC与5G结合的发展机会,甚至要大于手机和5G的结合。”
·由技术导向到用户导向 联想步伐坚定
长久以来,联想都是一家技术为导向的公司,但最近几年,联想逐渐转型为以用户为导向,更加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
贾朝晖:“在产品的迭代升级方面,我们现在首先考虑的就是用户的使用需求,比如说我们最近在和美国同事沟通,对欧美这样的市场,他们需要15寸的可翻转电脑,而在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另一方面是基于一些新的技术导入,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永远在线”,大概四年前我们就开始跟微软和Intel谈,直到从元器件到整个主机板的设计,再到操作系统的中间件、上层应用程序的配合,逐渐成熟了之后,我们去推出具有永远在线的产品。”
联想产品集团高级总监,笔记本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 马朝春
马朝春:“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这几年我们都在做,这里有两个例子可以分享。第一个是从整个开发过程来讲,原来的产品设计,我们自己会定一个产品的设计规格和要求,产品性能做到多少,温度控制在多少,噪音控制在多少,这是在技术角度定义产品,再把产品设计出来投放到市场,再看用户那边是什么反馈,这个周期是我们每一年提供一个新的产品,这个产品做完以后才能反馈回来。但现在整个开发过程有了转变,我们在开发的初期,在项目阶段会引入客户反馈,这种反馈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游戏产品,我们就会找玩游戏的玩家一块讨论我们的产品设计应该是什么,性能应该做到什么样的水平,然后我们再去把产品开发出来,请他们试用,试用过程中他们再反馈意见我们进行改善,最后产品再上市,上市以后我们会跟踪更多的用户,通过大数据系统搜集用户的反馈,然后把所有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有一些在当期的产品中找出来,另外的会反映到之后的产品设计定义中,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不断更新这个产品,所以这是以客户为中心,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个例子就是更加聚焦用户的感受。用户对于性能要求是最主要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要性能就不要轻薄和移动性,这些都是要有的,但是需要一个平衡,对于温度和噪音的控制,联想的规格是非常高的,我们产品的表面温度和噪音的水平要远低于其他竞品。我们通过跟用户直接沟通和交流以后,在一定的轻薄水平上,用户可以接受温度高一点,噪音可以高点,但还是希望性能要更好。基于这个愿望我们设计了一个FN+Q加速(联想新款小新Air搭载该技术)的功能,正常情况下用户和别人的产品就是在一个水平上,当使用FN+Q以后,就可以把性能提升20%,这时候温度和噪音会高一点,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有更好的性能体验,日常办公也可以有很好的体验,这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联想产品集团总监,台式机研发中心负责人 张建辉
张建辉:“联想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这几年在向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型当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以前是我们【给】客户设计产品,现在是我们【为】客户设计产品。一字之差,我觉得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差别,给我们的工程师、设计团队的冲击比较明显。首先,我们卖出去的产品,我们的工程师会时刻关注客户的反馈,甚至某一项指标需要特别关注;其次,这些对客户本身的观察和关注,无形当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们设计过程当中的客户意识,就是大家不自然的将对客户的理解转换成一种技术放在里面。比如说我们的智能会议系统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产品本身的出现,就是我们对客户痛点的分析,最后才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产品形态。”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设计过程当中,我们第一次在硬件设计当中引入了迭代的观念,硬件设计迭代是相当难的,我记得我们后面的压板,我们不断给客户尝试,那个压板我记得改了46版,但是整个设计周期还依然是非常的有效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PChome电脑之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