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里,可以说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更多是围绕着高通骁龙845展开。以华为、三星、为代表的一线厂商可以说是新品辈出。不得不说,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大环境下,这些旗舰手机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然而,进入到下半年,有越来越多的主流机型开始进入降维打击的阶段。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以小米、魅族为首的国产品牌开始在2000-3000元市场上普遍加入骁龙845的配置。甚至有业绩资深人士分析,受苹果新iPhone上市的冲击,骁龙845也在情理之中。但也引来了很多网友的抱怨,因为很多用户发现,同是骁龙845加持,手机性能表现却是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多网友开始质疑:会不会是厂家清库存,故意对845优化不足才导致了产品上的差异。
在笔者看来,作为一款明显年迈的处理器产品,骁龙845自2017年底发布以来其服役时间已经长达一年之久。仅从时间上来看,已称得上是旗舰机处理器中表现十分稳定的产品。众所周知,安卓阵营厂商同期的产品其操作系统的核心都来自于谷歌,但是由于国内厂商几乎都用二次开发的系统,导致在整体效能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纵使搭配同一款芯片,也很难一概而论。所以,同样是骁龙845处理器,其硬件规格都是半斤八两,关键的环节还在于其他核心硬件的用料、软件上的优化以及价格上优势。
在以往的中高端产品限制更多的来自于上游供应链厂家(比如高通),很多需要在核心性能方面进行深度优化的设计,都依赖于上游芯片级厂商的支持。殊不知,一个成熟的品牌,必然有着自身独立的、可追溯的理念与特征。在同样的规格下,手机厂商的深度优化能力,对体验上的改进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为何诸如苹果、三星之流,很少有人会质疑他们的产品用料,其原因也在于此。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智能手机的研发成本变得日渐透明。产品用料如何,外观不好看、续航给不给力、自拍不够美、信号不算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应用层面的痛点所反映出的,已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瓶颈,其实也是多数厂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甚至有些忘记初心、忘记“为何而生”的直接体现。